改革油田企业科技管理机制的建议
2020-06-20王俊杰任群芳
□ 王俊杰 任群芳 房 蕾
建立完善分级责任担当机制,明晰各部门各单位的科技管理责权利,真正实现企业科技管理“放管服”。
西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展百日攻坚创效行动,明确研究目标、指标责任、措施方案,确保顺北油气田原油产量从2019年的75万吨提升至2020年的125万吨。图为该研究院顺北项目部科研人员利用物探资料研究特深油藏。张洋 摄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已经成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面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油价长期低迷、油气供需形势和市场格局深刻变化、油气生产组织和产销衔接难度增加的形势下,石油企业提质增效面临巨大挑战。全面深化改革现有科技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作用是石油企业应对低油价挑战、实现稳增长目标、全力打赢降本增效攻坚战的有力举措。
石油企业科技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大石油企业积极加快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在基础理论创新、关键技术攻关、体制机制创新、科技人才培育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经营、安全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科技资源的组织配置仍存在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等问题。随着企业发展战略调整和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石油企业科技管理机制仍需不断完善。
科技管理“放管服”尚未真正到位,科技系统各层级的责任权利有待进一步明晰。一是部分石油企业油田科技设备及物资采购灵活度低,存在采购周期过长或不符合要求等问题,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仍存在科技项目经费下拨过晚、报销滞后、列支不全及无法跨年度使用等程序性问题。
油田科技成果保护与转化应用机制有待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不理想,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一定壁垒。一是技术成果自身转化率较低。部分科研人员申请的专利与石油企业实际生产结合不够紧密,导致专利成果虽多但生产开发应用难度较大。二是科研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和平台建设不足。科研成果转化面临着缺乏专业化管理平台、部门间信息孤岛与隔阂等问题,导致供求双方信息交流不畅。三是科研成果转化对相关人员的激励政策不够明确。多数科研和生产单位在知识产权转化过程中,激励机制并不健全,市场的配置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高质量科技人才数量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激励不足。一是石油企业多数仍采取传统的人才引进模式,高质量科技人才数量少,引进方式单一、力度不足,科技人才交流与流动机制有待健全。且各科研单位之间人才交流及信息交流存在阻碍,研究方向重合。二是对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激励力度不足。部分石油企业研究院普遍实行项目长(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压扁或减少研究所管理层级,进一步加大项目负责人的技术路线决策权、资源调配权、绩效奖励分配权,在绩效分配过程中存在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不能获得奖励的情况。三是科技人员的科研能力未得以充分发挥。当前石油企业科研人员不仅需要参与课题研究,还需要创效,在科研和创收的双重压力下,很难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攻关上,不利于科研项目的研究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改进石油企业科技管理机制的措施
为更好地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释放其创新创造活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完善石油企业科技管理机制。
1.推进科技管理组织体系集中化、一体化发展,避免组织分散、研究重合,推进“放管服”,落实权责利
建立完善分级责任担当机制,明晰各单位的科技管理责权利,真正实现企业科技管理“放管服”。一是完善建立以项目管理为主线的科技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立项原则、立项程序及组织实施、节点管控、评估评价等全过程项目管理的措施和标准;建立重大项目分管经理责任制,按照技术路线图的开题设计进行有形化设计,确保研究内容的精准设计,创新点、考核指标等的可检查可操作;研究制定项目中评估和验收评价的量化考核标准,将科研经费补贴与项目评价紧密结合,精确体现项目团队的研发价值,促进研发项目团队技术效益的提升。二是实施以项目长负责制为主导的科技运行模式。对试点项目实施完全项目制管理,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全成本核算的项目运行机制,健全公司完全项目制的相关制度,分步推广完全项目制,有助于适应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将更多的主动权、决策权和事务性管理权下放到项目组,完善现有行政的科技、人事、财务、物资采购等条块管理,保障项目组自我管理的集中、简约、高效。三是优化经费管理流程,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完善经费监督和评价机制。根据科研项目分类分别制定经费下拨进度,重大攻关项目按照研究进度按月下拨,其他项目于第一季度全部拨付到位。各企业出台统一计算标准增加人工、折旧折耗、租赁维修、水电等费用性支出,并在项目中列支仪器设备购置、软硬件购置、工业性试验装置建设等投资性费用支出。加大科技物资及小型设备采购灵活度,健全新产品试用采购、零购资金制度。适度放大科研单位对科研三类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限,简化采购流程,开通科研物资采购绿色通道等。
2.建立攻关项目与生产部署联动机制,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等多方式并行机制,促进产、销、研一体化,提升科技贡献率
一是加大生产经营一体化平台和勘探开发业务协同平台的推广应用,构建攻关成果快速转化、现场问题及时反馈、研究人员奋力攻关的协同联动运行平台和高质量勘探的研究工作机制。二是加大内部合作力度,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水平,推进科技创新数字化、信息化转型。丰富内部科技合作交流平台,推进创新空间建设,完善科技创新协同攻关机制;整合不同层级的研究项目,组建目标一致、任务明确、相互支撑的项目群。三是进一步强化信息化的规划研究与建设,积极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适应当前形势下海量数据、处理方法先进、计算量巨大、质量要求高、进度加快等的客观需要,加大软硬件的升级改造力度。四是完善市场化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加强内引外联,一方面要强化科技创新市场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加速攻关突破;另一方面要建立科技成果引进机制,对已有的科技创新成果要通过市场化引进来使用,防止搞趋同化创新。
3.加快引进高质量科技人才,健全科技人才交流与流动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
科技人才是油田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创新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掘科技人才潜能。一是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组织和实施以高层次专家队伍为核心,为项目资源和高层次专家队伍资源之间畅通渠道,配套相关保障制度,建立完备高效的项目长选聘、运行、评价和奖惩机制,最大限度调动高层次专家人才科研管理实践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科技管理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有效提升。二是瞄准高效勘探效益开发、安全绿色发展、生产保障技术攻关等努力方向,发挥青年科协作用,开展青年科技精英赛、青年科技论坛等,不断提升青年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效活力。三是加强后备人才培养,组织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交流,开阔科技人才视野。针对勘探工作中的难点,邀请院士、高校教授及石油行业专家讲课传授,开展专题讲座和培训班,提升科技人才能力。四是进一步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将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奖励研发与推广团队。对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也应给予奖励,允许科技人员离岗或在岗转化科技成果,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良好氛围。
今年,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催化剂首次进入韩国市场。图为该院科研团队在制备拟薄水铝石小型装置前交流。王晓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