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企业文化创新助力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2020-06-20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

中国石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评价建设文化

□ 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

石化企业应将文化建设作为主要举措和核心动力,以全球视野和人文精神强化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石化企业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企业文化素材,构建了相对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认同度较高,企业文化在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得到了落地,企业整体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履行社会责任相对充分,员工展现出良好的风貌和精神状态,团队有凝聚力、战斗力。

随着外部环境和行业的发展变化,石化行业的文化特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未来石化企业需要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使之成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推动力。

石化行业企业文化现状

本文主要依托仁达方略企业文化诊断与评估系统(CMAS),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12个维度33个要素剖析我国石化行业企业文化。问卷调查选取了30家石化企业,有效回收调研问卷4269份。

1.石化企业文化建设总体状态较好,员工对企业文化评价较高

从调查数据来看,石化行业企业文化态势的总体得分为3.62分,高于仁达方略数据库中各行业的均值3.60分。该得分说明石化行业企业文化总体状态良好,员工对企业文化总体评价较高。

在33个要素中得分最高的为企业形象(4.16分),其次为愿景的设定和贯彻(3.93分);得分最低的为用人体制(3.1分),其次为沟通现状(3.35分)。这说明石化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但用人体制不够灵活高效,工作过程中协作沟通不顺畅,需要加强和完善。

2.石化企业与其他大型国企文化态势一致,文化建设水平相对偏高

从不同行业比较来看,通过将石化企业与仁达方略数据库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国有电力、煤炭、烟草集团企业的调查数据对比:国有石化集团企业文化总体诊断数据与其他大型企业的数据在走势上存在吻合性,与现阶段国有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态势基本一致。相比之下,国有石化企业文化总体得分高于煤炭和烟草企业得分,但低于国有电力企业得分,其中在组织制度和文化建设方面明显高于其他国有企业,展现出石化行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实良好的文化建设状态。

3.石化行业内部不同类型的企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建设状态

从石化产业链来看,勘采、炼化、储运、销售企业由于分属不同的领域而且市场化程度不一,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建设状态。总体上来看,炼化企业和储运企业总体得分相对较高,展现出良好的文化建设状态,与这些企业文化队伍建制稳定传承,企业文化建设投入相对较高相关。

4.石化企业男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评价高于女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评价

在12个维度中,男员工和女员工的评价得分走势基本相同,对企业文化状况的认识基本一致。但男员工比女员工对企业文化给予更高的评价,尤其在工作环境、管理方式、员工激励、领导和决策、员工满意度等维度上,男员工的评价明显高于女员工的评价。

5.石化企业不同年龄段员工的文化诉求和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

各年龄段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评价得分走势趋同,26~30岁、46岁以上员工对企业文化评价得分较高;31~35岁、36~45岁员工对企业文化评价得分较低。经分析,31~45岁阶段的员工处于事业上升阶段,一般是公司的骨干员工或处于管理岗,对企业寄予的要求和期望相对较高,同时对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较清楚,评价相对偏低。

此外,不同年龄段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也不同。60后员工主要关注管理方式、组织制度和内部沟通;70后员工和80后员工作为公司骨干力量,具有成就导向,主要关注个人发展、培养晋升和团队建设;90后员工较为关注工作氛围、收入福利和培训学习。

6.石化企业低学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评价高于高学历员工

石化企业各学历层次员工对企业文化评价得分走势趋同,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员工评价得分较高,而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评价得分较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随着员工学历层次的提高,员工在工作中会更多地考虑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的发展机会,对工作、管理与环境的需求层次也更高。

7.石化企业1~2年工龄新员工和20年工龄以上老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评价相对较高

石化企业工龄1~2年、工龄20年以上的员工对企业文化评价得分较高,其中在内部沟通、员工激励、领导和决策、员工满意度等方面评价较高;工龄6~10年的员工对企业文化评价得分较低,尤其在工作环境、组织制度、培训与开发等方面评价较低。

因工龄造成的差异与因年龄造成的差异背后的原因具有一致性。工龄1~2年的员工入职时间比较短,一般正处于事业的发展上升期,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成就的工作动机,对企业管理思想更容易认同;工龄20年以上员工在公司的时间较长,工作相对稳定,对企业评价也较高;工龄6~10年的员工对企业发展有很大的期望值,看问题相对客观清楚,对问题成因、解决状况和方向有明确的认知,评价相对偏低。

8.石化企业高管层对企业文化的评价高于中层及以下人员

石化企业各岗位类别对企业文化的评价得分走势趋同,其中高管评价得分较高;普通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评价得分较低。从12个维度来看,无论在任何一个维度上,高管的评价得分均高于中层、普通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

9.营业收入较高的石化企业文化评价得分高于收入偏低的石化企业

营业收入规模大小对企业文化也会造成影响。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文化评价得分总体高于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下的企业文化评价得分,其中在员工激励、员工满意度、文化建设等方面明显偏高,这和企业对文化的重视程度及文化投入有关。

10.国有石化企业的文化评价得分高于民营石化企业文化得分

体制因素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显著。国有石化企业文化得分总体高于民营石化企业文化得分,尤其在工作环境、组织制度、培训与开发、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文化建设、理念和价值观等方面,国有企业明显高于民营企业。此外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相对灵活高效,在内部沟通、管理方式、领导和决策等方面得分高于国有企业。

石化行业关键成功要素及优秀文化基因

优秀文化的形成来自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成功要素,这种成功要素在企业发展史中被学习和传承,久而久之积淀为企业的文化。因此,对一个企业的文化追根溯源时,必须对企业发展中的关键成功要素进行分析。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石化企业关键成功要素进行量化分析,石化行业关键成功要素排在前面的依次是:良好的宏观环境(68%)、较高的执行力(63%)、重视创新与变革(58%)、重视绿色发展(55%)、注重以人为本(54%)。

在关键成功要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高频词分析,结合石化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总结出石化行业的优秀文化基因,奉献精神、艰苦创业、科学求实、爱岗敬业、严格规范、爱国精神、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团结凝聚、精细严谨成为排在前十位的优秀文化基因。

新时代石化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方向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石化企业需要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新时代、党建、创一流、创新、安全文化、绿色文化、市场意识、国际化、文化融合、新生代等成为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关注热点、重点和难点。

1.强调和突出与新时代、新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特点

石化企业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但与新时代要求相比,相对落后。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必须与时俱进,符合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征,能够站在时代前沿,引领企业发展。新时代下石化企业文化建设在内容上一定要强调和突出以下几个与新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特点:一是要强调创新;二是要提倡共享;三是重视学习;四是要强调不断融合。

2.加强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的融合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建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把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有利于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石化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不断深化党建文化探索,把党的先进思想和运行机制融入到企业价值观塑造和企业管理中去,形成具有特色、内容丰富的党建文化,进而推动企业发展。

3.建设与世界一流企业相适应的优秀企业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些大型石化企业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多项指标已跃居世界前列。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成为各大石化企业的共同目标,在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过程中,应将文化建设作为主要举措和核心动力,以全球视野和人文精神强化文化软实力,发挥企业文化在凝心聚力、引领融合、促进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塑造世界一流企业良好形象。

4.注重以市场为主导的企业文化建设

国有石化企业由于特殊的行业地位,导致其过去长期处于垄断经营地位,市场意识不足。市场化下国有石化企业应适时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主动探究与时俱进的运营和管理形式,持续补充与革新企业文化,把效率、利润、服务、市场等要素融合到企业文化中;另外还要注重以效益为主导的文化建设,在其指引下,健全用人制度、绩效制度、组织架构等,加强部门和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调动员工积极性,从而推动企业长效发展。

5.重视并购重组过程中的企业文化融合

并购重组(含混改)是石化行业大势所趋。并购重组(含混改)能为企业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但50%的企业并购重组以失败告终。失败87%的原因与人员和文化有关,如果人员和文化的整合能够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得以适当规划与推进实施,将大大提高并购整合的成功率,促进并购整合价值的提升。

并购重组双方企业由于企业制度、规模、行业、所处地域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决定了企业之间在企业文化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其经营理念、价值观、工作风格、管理方式等会形成文化冲突。石化企业在并购重组前要做好文化审计,通过整合、创新等文化管理策略,建立包容、共享、学习型企业文化,消融文化冲突,破解“融合难”。

6.建立适应国际化战略的企业文化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石化企业发展呈现出加速国际化的态势。国际化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思想观念、营销体系、组织应急机制甚至包括管理模式,都需要随需应变、与时俱进,适应国际化,掌控国际化。为了更好地国际化,石化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软实力。企业的软实力指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组织模式、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品牌服务、社会责任、企业知名度等等。坚持走国际化路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链布局和资源整合(尤其是人才资源),学会跨文化沟通和融合,突破种种障碍,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纵横捭阖、长袖善舞。

7.将安全、绿色等因素纳入企业文化建设

当今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发展方式、竞争方式和管理战略,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石化企业重视社会责任,将诚信经营、提高产品服务质量、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社会责任,更能体现企业文化的先进性,不仅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保证生产经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而且能更好地提升企业形象、培养企业精神,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和信赖。

8.加强新生代员工的企业文化管理和创新

随着新生代逐渐进入职场并成为职场主力军,如何强化新生代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已成为时下众多企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新生代员工特点明显,如兼有积极与消极的工作态度、多变的职业观念、对成功有独到的界定、对权威有自己的看法、通常不喜欢循规蹈矩地工作、忠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自己的工作等等。这些特点带来一种新文化的要求,而且在某些领域已经开始冲击固有的文化,石化企业对此应引起重视,并要有敏锐的正确反应。

猜你喜欢

评价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