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发展中废弃厂房“空间再生”研究与实践

2020-06-20张琪丽周俞妃陆伟杰杨力维

山西建筑 2020年13期
关键词:厂房墙体空间

张琪丽 周俞妃 陆伟杰 胡 强 杨力维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1 乡村厂房的发展背景

在城市化的推动下,许多乡村厂房因面临产业转型导致空间失落,大量乡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使乡村中滞留了很多废弃建筑。如今乡村建筑改造活动在各地展开,废弃厂房作为改造活动中的众多建筑类型之一,探讨其改造策略有重要意义。城市中的厂房改造模式已经比较成熟,由于地区与文化的差异,乡村厂房改造却面临着更多复杂的问题,例如气候环境、建筑材料、水源、土地资源、人文环境等观念的约束,但是这些条件也为营造特色的乡村场所提供了机会。

随着乡村现代生活多元化的发展,植入公共空间是乡村建设的必然趋势。乡村建筑因其地域性拥有独特的建筑风貌和场所精神,除了基础的建筑改造之外建筑文脉的延续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保留乡村文脉的同时焕发旧厂房新的活力是本文探索空间再生策略的方向。

2 “空间再生”策略的探索

2.1 文脉的延续

遗留的乡村工业厂房建设时间跨度大,建筑风貌迥异,这是乡村发展的印记也是乡土文化的彰显。在乡村建筑改造项目中功能置换是重要的一环,建筑改造在满足乡村发展的同时也应延续乡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如今将厂房建筑置换成图书馆、博物馆、餐厅、创意文化园是最为常见的选择。乡村建筑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可以发展成具有乡村特色的公共空间,为村民提供更为多元的交流场所,比如安徽闪里镇桃源村祁红茶楼项目根据当地的红茶文化将农舍改造成茶室,安吉山川乡船村的废弃厂房被改造成乡村记忆馆。

2.2 建筑空间改造

2.2.1空间重组

根据功能置换后的使用需求,我们可以对厂房进行垂直与水平方向上的空间研究。厂房建筑内部空间较为高大,通过增加垂直分层和水平分隔可以创造出丰富且适用的空间。

锦溪祝家甸淀砖厂改造项目提出了上层植入安全核的概念,三个“安全核”直接放在旧砖厂二层的地面上,并共同支撑屋顶。建筑的室内空间采取了模块化的设计,所有的地板单元、家具单元、设备单元、镂空单元都可以互相替换和移动,灵活设计为室内空间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红糖工坊项目将作为红糖生产展示区的三个挑高空间分别设计成休闲体验区、甘蔗堆放区和传统红糖加工区,并且设置环绕这三个区块的线性走廊作为环形看台。

2.2.2功能置入

乡村废弃建筑的功能较为单一,通过置入展览、餐饮、办公等功能可以有效地激活空间。

青龙坞言几又乡村胶囊旅社书店项目在高7.2 m的双层空间中置入了一个可容纳20人的胶囊旅社、一个乡村书店和阅览室。设计在拆除建筑原有的楼板和隔墙后,一楼作为图书馆和公共区域,并且通过置入两个独立的“漂浮”结构作为胶囊旅社,设计既满足了宿舍区的私密性又满足了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和整体空间的连续性。

2.2.3结构

乡村传统建筑的结构有其地域性的结构技术和美学表现,例如木结构建筑的轻巧通透,夯筑类建筑的朴实厚重。适当保留乡村建筑的原有结构既是一种经济性的选择也是乡村建筑空间特色的体现。对于新增加的楼层可增加新的构造柱,并且保证新构件不对原有建筑的基础和受力造成破坏。

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凤凰居改造保留了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梁柱体系,并通过开天窗和更换全景玻璃将乡村自然景色融入建筑内部,使建筑的内部空间变得更加古朴自然。在桐庐峩山畲族先锋云夕图书馆项目中加建的咖啡厅、楼梯和砖混墙面拥有独立的基础,并且对老建筑的主体结构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

2.2.4外部围护体系

作为外部围护体系的墙体、门窗等具备功能性的同时还承载着乡村建筑的时间性,改造过程中除了拆除部分墙体便于空间划分外也应保留具有纪念意义的外部围护体系作为乡村文化的延续。

在西河粮油博物馆改造项目中,设计根据需要拆除部分外部墙体的同时保留了庭院四周的墙体。墙上的口号标语不仅表达了建筑曾经是仓库的功能属性,同时也保存了村民们辛勤劳作的集体记忆。在平田农耕博物馆改造项目中,设计对粗粝的夯土墙进行原状保留,使建筑成为了展示乡村生活的载体。

2.2.5材质

在乡村建筑改造过程中除了使用建筑原有的材料外还可以使用钢、玻璃、铝板等材质创造出新旧材质融合对比的空间效果。如锦溪祝家甸淀砖厂改造项目将钢结构暴露在外,为旧砖厂提供支撑的同时营造出过去与现代交织的空间感受。砖厂原有屋顶十分破败,改造增添了用螺栓固定的透明瓦,既减轻屋面重量,也可以在夜晚展现绚烂的光影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出乡村废弃厂房“空间再生”策略的具体内容。通过对乡村环境与村民需求的分析,提出延续乡村文脉的设计理念,并将废弃厂房改造成乡村公共空间。由于厂房多为单层大空间,空间利用率和艺术价值较为单一,通过植入体块、增加夹层或隔墙丰富垂直与水平向空间。在功能置入方面通过加入书吧、展览、办公等功能满足乡村生活与发展的需求。对于建筑的结构处理,改造不破坏原有主体结构,通过加柱、承重墙和新的结构满足改造需求。对于外墙围护体系的处理,改造保留墙体作为历史纪念或拆除墙体以便室内空间的划分。对于材质的选择,可运用玻璃、钢等现代材料与砖、夯土等进行对比,达到新旧对比的目的。

3 大陈镇新建村铅笔厂改造设计实践

我们通过学习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乡村建筑改造的典型案例,总结归纳出乡村厂房“空间再生”策略的一种可能性。我们希望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大陈镇新建村厂房改造项目中去,并且通过实践佐证“空间再生”策略成立的可能性和发现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

3.1 厂房周边环境现状

铅笔厂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大陈镇新建村,建筑位于大量村民聚集的村口。建筑北侧紧邻村口公园,西侧为出入村子的主要道路和贯穿全村的九都溪,东侧为树林(见图1,图2)。

3.2 建筑分析与发展定位

废弃建筑原为铅笔制造厂房,建筑整体风貌统一但较为破旧。厂房平面呈“L”形,内部为大跨度单层空间。建筑整体结构完整但是部分地方破损严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见图3,图4)。

废弃厂房位于人流聚集的村子入口处,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设计将其定位为活动中心。通过置入展览、休闲吧、资料图书室等多种功能,希望为村民提供更为多元的活动与交流空间(见图5)。

3.3 “空间再生”策略的应用

设计通过置入楼梯、办公、展厅、资料室和休闲吧等功能激活原有废弃厂房的活力。对于结构的处理,设计不破坏原有主体结构并进行加固,保留结构完整和有美学价值的木屋架结构并通过加柱和新的结构满足要求。设计保留有历史价值的破旧砖墙作为纪念与入口标志。

对木屋架、砖、钢筋混凝土墙体等旧材质进行修缮与加固的同时增加钢材、玻璃等材质达到满足结构与使用功能的要求。

3.4 设计实践成果

设计实践成果见图6~图13。

4 结语

随着人们对乡村工业遗产价值的发现,乡村废弃建筑的改造项目也呈现出多种姿态。通过空间重组和对建筑结构、外部围护体系等的设计达到延续乡村建筑文脉的目的是“空间再生”策略的重要理念。将乡村废弃建筑改造成满足村民需求、丰富村民现代生活的公共空间是“空间再生”策略的基本前提。运用研究所得,我们对义乌新建村废弃厂房进行了设计实践,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发现,设计者除了对建筑本体投以关注外,也应加强与当地村民的交流,这样才能使改造后的建筑真正被村民们接受与喜爱。本文探讨的“空间再生”策略是乡村厂房更新模式中的一种可能性,如何更好地实现乡村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还需要更多的探索与努力。

猜你喜欢

厂房墙体空间
模块化蓄热墙体日光温室研究进展
农村保温墙体的热湿性能分析
工业厂房通风管道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浅谈UHPC在异形曲面墙体中的应用
浅析建筑垃圾在节能复合墙体中的应用
工业厂房给排水与消防系统创新设计分析
某大型钢结构厂房桁架制作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让老厂房变文创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