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熊猫妈妈”侯蓉:26载与“国宝”相伴

2020-06-19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23期
关键词:交配洋洋大熊猫

当年,侯蓉梦想着做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却“阴差阳错”成了一名兽医,而且是“国宝”大熊猫的专职医生。从走进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那天起,她就把自己的梦想定格为让大熊猫这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一直繁衍下去。26年来,她负责并具体实施了大熊猫精子库与细胞库的建立,主持完成了“大熊猫体外受精研究”,使大熊猫体外受精在世界上首次获得成功。

想当医生“阴差阳错”成了兽医主动出击如愿成为“熊猫医生”

侯蓉是地地道道的川妹子,单纯善良,性格要强。小时候,她目睹了身边亲友被病痛折磨的情形,就梦想着将来能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高考报名时,她志愿栏里填的全都是医学院。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她才知道,自己被调剂到了四川农业大学兽医系。

入学后,看到侯蓉情绪不佳,辅导员便给她做思想工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做兽医需要精湛的医术,只有学好本领才是硬道理。思想转变后,侯蓉迸发出高昂的学习热情,每学期她都是班里的第一名,每年都拿一等奖学金。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1994年,毕业前夕,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恰好来学校招人,侯蓉以出色的成绩以及过硬的素质被录取了。

如愿成为熊猫专职医生,并承担起大熊猫的繁育工作,侯蓉感到责任重大。

为了让侯蓉尽快地成长,基地特地安排了资深熊猫专家来带她。为了观察熊猫的生活习性以及生理特点,侯蓉和大熊猫们朝夕相处,并且学会了用大熊猫的语言与之交流。与大熊猫相处时间一长,侯蓉越来越喜欢这些可爱的小家伙,对它们的研究愈发深入,在基地专家的帮助下,侯蓉成长得非常快,5年时间,就能独当一面了。

高超医术折服美国同行“熊猫妈妈”繁育“国宝”立奇功

1999年,我国向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输送了一对大熊猫“洋洋”和“伦伦”。几年来,美国专家一直尝试着让“洋洋”“伦伦”自然交配,却总不能成功,不得不向中国求助。2006年,侯蓉被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派往美国进行指导。

侯蓉深知大熊猫自然交配的難度,在她研究过的100多只雄性大熊猫中,能够自然交配的不到10%,平均9只雄性大熊猫才能繁衍出1只熊猫幼崽,更遗憾的是,大熊猫有50%的几率生双胞胎,但大熊猫会抚养一只而抛弃另一只。为了解决熊猫交配这个难题,侯蓉开始了对大熊猫体外授精课题的研究。

侯蓉到达美国后,美国同行一看中国派来了一位30多岁的年轻女性,对她的专业水平有些质疑。在此之前,美国、加拿大等国专家经过多年努力,想使用体外授精的办法让熊猫受孕,均未获得成功。让美国同行惊讶的是,经过侯蓉的努力,“伦伦”成功受孕,并生下了熊猫“美兰”。带着美国同行的欣赏与赞誉,侯蓉回到国内。半年后,美国同行又打来求助电话,“美兰”的爸爸“洋洋”患上了慢性腹泻,这种病可导致营养不良综合症,最严重可导致大熊猫失去繁殖能力。

接到求助电话,侯蓉很快赶到了美国。当时,“洋洋”的体重已经在半年内下降了10公斤。熟知熊猫怕热不怕冷特性的侯蓉,提出了控制饲养熊猫环境温度的办法。但是,美国同行不认同她的意见。为了说服对方,侯蓉每天都仔细观察“洋洋”的状态,详细记录它的行为,形成一系列详实的数据,从中找到规律。在详实的数据面前,美国同行终于采纳了她的意见。侯蓉在美国的半年时间里,“洋洋”不仅恢复了体重,而且还比过去更健康强壮。侯蓉高超的医术以及敬业精神让美国同行佩服,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特地授予她“杰出贡献奖”。

26年来,侯蓉和同事们已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功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圈养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鉴于侯蓉为大熊猫繁育作出的贡献,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她为“熊猫妈妈”。侯蓉非常喜欢这个称呼,因为在她心里,那一只只可爱的大熊猫就是她的孩子。

“两会”积极推动大熊猫公园立法

作为一名研究人员,侯蓉不仅完成了多项艰巨的科研任务,还承担起一份光荣的责任,从2008年起,她连续当选为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期间,她连续多年提出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议案,两次被大会主席团作为正式议案处理,努力促成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相关建议最终被采纳。

担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侯蓉提出了关于大熊猫公园立法的议案。大熊猫公园范围涉及四川、陕西、甘肃三省12市(州)、29个县(市、区),总面积27134平方公里,有野生大熊猫1614只。

(摘自《伴侣》 2020.5)

猜你喜欢

交配洋洋大熊猫
寻找大熊猫
交配的最佳工具
遗憾的大熊猫
大熊猫也消暑
洋洋兔 编绘
最有名的大熊猫
一鸣惊人
对几道自由交配(随机交配)考题的反思
说说“自交与自由交配”
竭泽而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