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大博士鲁昊:我在雄安当村官

2020-06-19臧运卓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23期
关键词:制鞋企业主党徽

臧运卓

雄安,這片从诞生之日起就被称作千年大计的土地,倾注了人们太多期望。正在任职雄安新区三台镇党委副书记兼新庄窠村包村干部的鲁昊,讲述了他眼中的雄安。

心中有一片“理想国”

第一次听到“雄安新区”这四个字时的场景仍然清晰地印在鲁昊脑海。“2017年4月1日中午,我正在去学校食堂吃饭的路上,在手机里看到设立雄安新区的新闻。到现在我都记得那种振奋。当年的12月,雄安新区面向北大清华招录第一批定向选调生,我报名了。”

当时,作为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博士,即将毕业的鲁昊有着诸多“灿烂前程”。导师早就伸出橄榄枝,希望他留校,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家人朋友也都希望他能留在北京,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一个人肯放我去雄安”。

然而,他的心中有一片“理想国”,这片国度里,有着爷爷留给他的记忆。“爷爷的一生都让我感动。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1992年退休,爷爷一直在家乡河南当‘村官,在世时他写了30多万字的工作笔记。”2016年,老人重病入院,生命的最后时刻,最珍视的东西是别在病号服胸前的一枚党徽。弥留之际,他将党徽和写了半生的工作笔记给了鲁昊。两年后,正式收到通知的鲁昊赴任雄安新区安新县三台镇新庄窠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接过了爷爷递给他的接力棒。

博士变学徒

鲁昊回想起了他第一次“碰钉子”的情形:“我和同事下村,对常住人口进行信息摸査,到了一户老乡家中登记身份证,他说丢了,我说那就用户口本吧。他又说丢了,我再问几句,他直接把我们往外推。我想再尝试劝说的时候,同事却拉着我往外走。后来同事带我去村上转了一圈,找到了和那位老乡关系较好的人,带着我们再回去,老乡就很配合了。”

小小的一颗“钉子”让鲁昊意识到,在基层治理这门课上,他还是个学徒,既然是学徒,就要有学徒的谦虚。他工作的三台镇,有着特殊的产业背景。上世纪80年代初,几个当地的农民外出到天津学会了制鞋的手艺,回乡后办起工厂,逐渐带动起家乡的制鞋产业。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三台镇已经成为北方重要的鞋业生产基地,从业人员十多万人,鼎盛时期有制鞋及相关企业近2000家,拥有“中国北方鞋都”的称号。

制鞋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与雄安新区绿色、低碳、环保、科创的定位有着明显出入,因此,如何帮助这个有着40年制鞋历史的小镇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或转移提升,是摆在鲁昊面前的一道难题。

说难,因为很少有人愿意“背井离乡”。为了能真正设身处地帮助这些企业主解决困难,鲁昊走遍了全镇12个村,走访了所有鞋企,并一对一地和企业主们沟通交流。

经过两年的努力,当地鞋企的转移升级已经初见成效,不少企业主主动提出外迁,规模较大的诸如茂达、稳步、亿昌等鞋企也都成立了研发中心,打造了自己的设计师团队,当年卖30元的运动鞋也因为有了自己的专利升值到了200元。而鲁昊也成了三台鞋的“代言人”,不仅自己只穿本地产的鞋,还经常寄给外地的亲朋好友,将三台鞋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摘自《环球人物》)

猜你喜欢

制鞋企业主党徽
大英农商银行全面推进“擦亮党徽”工作
党徽激励我奋斗
党徽戴在胸前
党徽闪烁
家族企业主角色冲突的理论基础和概念模型
浅析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困境形成原因
年轻人眼中的2017年
看鞋识男人
TT&LL高级定制鞋履2015秋冬发布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