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专业主义的重塑与坚守

2020-06-19吴绮丽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社会责任

吴绮丽

【摘要】在新媒体逐渐成为发展潮流的背景下,对以往的新闻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对新闻专业从业者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冲击,诸多观念都需要作出调整。如何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新闻专业主义来进行调整与改革,不仅是笔者心中的难题,也同样是许多相关从业者所思考的难题。新媒体的产生与普及,不仅对于传统新闻媒体而言是一种冲击,但同时也是一场革命,只有调整以往的新闻模式,并坚持守住新闻专业主义的底线,才能让新闻业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本文通过对新媒体对新闻专业主义所带来的影响来进行研究,并针对其中所产生的问题来制定出与之相呼应的策略,希望以此能够推动新闻专业主义在未来的发展与革新。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社会责任

随着科技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如今的新闻媒体时代已经成为了新媒体时代,以往的传统媒体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由于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们往往会选择通过网络来获得更多的信息,而手机拍照、录影上传至网络也十分方便,也被称为是“人人都能做记者”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的传播渠道已经发生了改变,人们也能够通过更多的方式来发声,自媒体时代也与传统媒体之间产生了本质的区别。对此,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的重塑与坚守来进行分析。

1. 新闻专业主义概述

1.1 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历程

“新闻专业主义”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闻业所提出来的核心理念,其产生的背景是在1860年至1870年之间,由于各方势力之间利用媒体来进行情绪渲染、制造假新闻的情况下,直到1890年起,才因为新闻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确立起来“公平、客观、负责”的信念。由于美国民众对于民主自由的不断追求,并需要更加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使得“公平、客观、负责”等信念被逐渐丰富扩充成了“新闻专业主义”,可以说是为新闻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随着新闻业在社会舆论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新闻专业主义”也成为了新闻工作者必须恪守的条例,在全世界受到了认可与采纳。

1.2 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1.2.1 新闻报道客观性

客观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它不仅是新闻记者应当遵守的业务准则,也是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一直追求的价值所在,更是新闻实现为公众服务、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对于新闻来进行评价的时候,也不能够确保该新闻是百分之百的公正、客观,而是做到了相对意义上的公正、客观。

1.2.2 新闻的自由与责任

新闻媒体面向公众,公众的言论与生活有时会受其影响,因此大众媒体理所当然应该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而不是一味的强调新闻自由。自由与责任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在新闻报道中强调社会责任,也是为防止滥用新闻自由和商业化,从而起到保护新闻自由的作用。

1.2.3 公共服务意识

媒体的公共服务意识界定了媒体的定向,即为了谁,在这一点上,中西方媒体都宣称为公众服务。我国媒体的最终目标是服务公众,而获取利益只是媒体为了能够生存的中间步骤,从而践行自身责任,为公众服务。媒介自身有其经济和政治属性,会以追求经济上的利益为目标,然而也要意识到是社会和公众赋予自己的这些权利,在追求权力与利益时,更要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将其内化为职业信仰,肩负社会责任,为公众知情权、监督权提供渠道,保证公共利益。

1.2.4 新闻业自律与他律

马克思曾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新闻业也是如此,新闻记者自身所具备的职业道德是整个新闻行业自律的前提,而政府与新闻协会制定的法律、行为准则等则是保障新闻从业者遵守行业规范的他律。我国新闻“他律”来自党的向导、法律的约束和人民的監督,这些他律不同于对新闻的控制,目的是让新闻媒体更好的注重自律,以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新闻自律包括了新闻业务的全部过程,新闻从业者要客观公正报道事实或评论,这不仅仅是对自己新闻信仰的实践,更是对公众知情权的负责,因为他们需要真实的信息。记者作为新闻采编工作的专业人员,无论如何都不可以通过违反法律法规的手段谋利益,保持新闻业“自律”,保证公共利益不被侵害,媒体真正担当起社会责任,仍然任重而道远。

2. 新媒体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冲击

2.1 媒体“自由与责任”的缺失

新闻自由理论饱受诟病,而社会责任论的出现使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正,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也是这样。互联网信息拥有的简便和丰富性一定程度促进了信息传播,但“网络水军”、“群体极化”这些问题也困扰着大部分受众。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对新闻规范起来十分困难,社会责任理论缺口不断变大。

在保持新闻自由的前提下,坚守社会责任理念,新闻专业主义是以社会责任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新媒体环境下,过度自由追求新闻的社会效果而使得新闻记者的职业意识越来越弱化,原来的职业理念正逐渐被淡化。

2.2 公共服务意识弱化

在新闻报道中,公众通过新闻媒体了解社会事务,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体能够促进社会发展更加法制化、透明化。但是当下的新闻节目很少能够深度宣传引导,在政府与公众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公众的知情权没有得到满足,不利于营造一个透明阳光的社会环境。

2.2.1 节目缺乏深度

在新闻节目这方面,新闻评论是针对某一新闻事实或突出问题,直接表明新闻媒体的立场态度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舆论。目前的新闻节目中,有些节目深度不够,评论少且不够细致。例如三亚广播电视台,“本台评论”很少出现,只是做到了客观描述新闻事实,报道只停留在表面,而缺乏对事件背景、前因后果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度报道。在专题节目方面,缺少对政府重大举措的针对性解读报道,不能对新闻事实进行补充说明。

2.2.2 政府群众沟通的桥梁少

三亞广播电视台2011年开播的“政风行风热线”,每周一期,节目通过邀请政府相关工作部门负责人在线接听公众电话的形式与群众进行交流,并宣传新推出的一些政策和法规,以此来解答群众的疑问诉求,成为了一个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沟通桥梁。但这档节目已在2015年停播,使得政府和公众之间本就稀缺的的沟通渠道再一次受阻,民众呼声收不到反馈,影响了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工作,最终难以达到服务公众的目的。

2.3 专业新闻人的自律隐忧

在微博平台上,既有私人空间又有公共空间,所以在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官方的一些报道很可能侵犯到私人领域。某些官方微博在一些时候为了获得更高关注度,刻意追求新闻话题性,以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甚至是窥私欲。新闻从业者缺乏自律,失去职业操守,表现在获取新闻时过分窥探当事人隐私,甚至对被采访者的心理感受置之不理,引起其心理二度受伤。虽然这些报道在法律层面上没有侵犯其隐私权,但该官方微博为吸引受众眼球不顾当事人安危,醉心于对第一手资料的掌握,甚至毫无悔改之意。这种对当事人不尊重并且无事其感受的取材手段,严重体现了新闻从业者缺乏人文主义精神,对自身职业要求不够高,甚至引起了部分公众对其公信力的怀疑。随着新闻媒体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多的从业者会因为缺乏自律而选择以毫无道德底线的方式来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破坏,会导致其公正性和客观性很难得到保证。

3.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专业主义的重塑与坚守

3.1 新闻专业性不可替代

在突发事件面前,新闻记者作为第一手资料采集者,影响着整个事件的报道,因此,对他们作相关的专业培训十分必要。针对新闻从业者,应该对其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使得传媒队伍更加的规范化、专业化。与此同时,在比较专业的领域,传统新闻媒体从业者往往会因为其专业性以及身处的社交圈、人脉等方式获得更加专业、官方的信息。

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高校开设新闻传播学院,在进行新闻人才的培养工作,数量和规模都很可观,但在培养的理念、模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这些新闻人才作为新闻事业的未来,责任重大,因此,高校在对其培养方面还应做到全面且专业,不断提高学生的新闻业务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专业化的新闻业务水平,才能在人才市场上凸显出来自身能力。

3.2 加强新闻自律,追求“积极的自由”

在社会环境越来越容易迷失自我的当下,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受到影响,因此,如何面对各种信息,又如何从各种负面效应中摆脱出来,从根本上完善新闻自律机制,是我们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新闻自律包括三个构成要素:一是确立适当的法规、规章条例;二是实

施执行;三是裁定,即判定是否确实发生了违规现象,并对违规现象加以制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围绕着这三个要素,逐步建立起新闻自律制度。

首先,不同于法律规范下的法规和规章条例,是要通过对新闻行业内具体行为的规范形成的新闻从业者自我约束标准。在此基础上,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行业内部评价体系。所以,加强新闻自律,重要的是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对新闻从业者的自身职业行为形成行业内约束,形成内部力量与外部制度保障两层监管。

在新闻从业者对行业产生认同感后,必然会自觉自律,增加主动参与性,不断在新闻工作中追求规范内的新闻自由,重构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核。因此,应该加强新闻自律性,并将自由的方向定义为积极的自由,自由并不代表放纵。

3.3 坚守社会责任

新闻事业其自身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对环境的适应和在历史发展中的实践,逐步探索出新闻社会责任感这一行为规律,它并不来自于个人主观或是社会组织强加给媒体以获得利益的要求,而是一种社会道德表现。

在新媒体时代下,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刻不容缓。政府应该对新闻媒体进行一定的约束,而不是放任其自由发展,否则会造成很大的纰漏。应该让新闻媒体以新闻专业主义为基础,为受众报道更加真实可信的新闻信息。新环境下,新闻媒体与观众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比以往要亲密的多,所产生的影响也更大,因此媒体从业者更应该要建立起自己的责任感,并坚持抵制不实信息和淫秽、暴力信息,营造出更好的新闻环境,作称职的媒体和富有正义感的新闻工作者,坚持遵循这一基本职业道德

4. 结语

在新媒体逐渐成为发展潮流的背景下,对以往的新闻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对新闻专业从业者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冲击,诸多观念都需要作出调整。如何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新闻专业主义来进行调整与改革,是许多相关从业者所思考的难题。当下各种新闻专业注意缺失现象十分严重,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并进行重塑已迫在眉睫。

新闻专业主义在新时代下仍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发展空间广阔,新闻专业主义崇尚的客观、专业、责任等职业精神依旧值得新闻媒体坚持并发扬。同时,新闻从业者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应该找准自身定位,认清现实,理性传播,为新闻事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云.试论自媒体时代重塑新闻专业主义观念[J].中国地市报人,2017(11):44-45.

[2]彭增军.因品质得专业:人人新闻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重塑[J].新闻记者,2017(11):27-34.

[3]徐媛媛.从“刺死辱母者”报道看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2):98.

[4]邓瑞璇.正当性的树立与文化权威的建构[D].浙江大学,2017.

[5]王冲.传统媒体人离职话语及其权力关系建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7.

[6]杨棪.重塑新闻专业主义:对安徽利辛“狗咬人诈捐”事件的反思[J].中国报业,2016(10):28-29.

[7]郭伟.新媒体语境下如何重塑新闻专业主义[J].青年记者,2016(09):61-62.

[8]付砾乐.数据新闻对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重塑[J].青年记者,2015(24):77-78.

猜你喜欢

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社会责任
浅析历史的客观性
聚焦以能力立意的六种“客观性”函数问题
从《绸都·丝韵》谈非遗类纪录片的创作理念
浅谈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的特征
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话语权提升研究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新闻反转剧”中的媒体责任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