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以营利性虐待动物为主的经济分析
2020-06-19肖敏欧少平刘丽莎王泓尹
肖敏 欧少平 刘丽莎 王泓尹
摘 要:马戏团里被迫表演的老虎,为了撑大鹅肝而插管注水,在社交软件上直播虐猫,名为传统的“玉林狗肉节”……无数的动物正在承受着人类因为追求利益做出的残忍行为而带来的痛苦和折磨。我们通过搜集相关资料、调查问卷以及统计数据,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动物与人类利益之间的关系,追求人与动物的平衡,提倡《动物保护法》的确立,在保护动物这一方面发表我们的看法和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人类在未来可以更加努力追求人与动物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两者之间和谐共处。
关键词:虐待动物;经济分析;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0.035
0 引言
自古以来,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就没有明确的界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不知不觉中动物与人类的利益之间产生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肉类生产国家,这样的形势下,显而易见动物已经成为人类获利途径中的不可或缺。在此我们主要针对人类因营利虐待动物的行为,通过调查结果和数据表明虐待动物实属不人道的行为,反对以营利为目的对动物进行一切形式的虐待,呼吁人类尊重生命,提倡《动物保护法》确立,为动物提供福利保障。
目前,虽然国内有很多城市(广州、深圳等)出台了养犬管理条例,为我们提倡动物福利和反虐待动物提供了基础,但是它涉及范围的狭小,让很多本质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从2006年我国报道的第一例虐待动物事件开始,这类事件就开始泛滥,虽然引起社会上的公众愤怒,但是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就没有确立的法律可以规范和制裁这些虐待动物的人,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利益虐待和残害动物,数不清的动物因为人类不正当利益而牺牲。2017年在湖南发生的“给牛注水”事件很好的说明人类为获利而对动物进行非法虐待,商家为了增加牛的重量在售卖之前要注入上百斤的水,然后进行分解。合理屠宰食用类动物本该是正常的,但是在动物临死前增加他的痛苦,就是一种虐待。从可持续发展来看,动物福利的伦理价值是符合经济道德要求的,同时它属于宏观调控法,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也体现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价值理念。而从现实角度上看,动物福利不可避免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比如人们的经济层面得到满足,才有可能会减少为了追求利益而做出的虐待行为。
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出台了动物福利法,多数都是欧洲国家。从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出,只有当人们不再为了温饱问题而忧虑的时候,才有精力关注社会文明和道德水平的层面,这就是发达国家会更容易先于发展中国家关注动物福利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世界上第一个反动物虐待法律的确立比英国还要早一百多年,1641年马萨诸塞湾殖民地《自由之体》法典中的反虐待动物条款虽然只短短的存在七年,但是却为今天的我们重构动物伦理观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供良好的借鉴。《中国动物检疫》中提到,动物福利在新西兰越来越引起重视,不仅仅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国际和国内畜禽市场的一项重要市场策略。在2001年OIE将动物福利列为重大战略计划以来,动物福利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愈发突出。由此可见,国外多个国家已经对动物福利的问题有了很高的关注度,甚至影响到国际。
1 调查情况与数据分析
为了更深入了解人们对“以营利性为目的虐待动物”这一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主要在广州地区对来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进行问卷发放,抽样后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通过一定数量的问卷,我们分别针对几个与本篇文章关联性较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了解人们在对待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动物和利益的平衡以及关于推进《动物保护法》等一系列问题的观点和建议。
首先得出年龄占比:16岁以下占2.14%,17-28岁占88.77%,29-50岁占4.81%,50岁以上占4.28%。青年人在社会上的作用起到“主力军”的作用,因此他们的看法和观点非常值得我们采纳。经调查发现,98.4%的人认为“人与动物之间应该是平等和谐共处的关系”,人与动物乃至自然界是相互依偎的关系,如果单方面一味的索取,只会出现失衡的局面,破坏自然界與社会的和谐发展。
结合图1、2对比查看,虽有51%的受调查人员并没有饲养宠物,但在他们看来宰杀猫狗为食的以营利为目的行为也是令人无法接受的,其中90.3%为17-28岁的青年。有高达75.4%的人对虐待动物的行为表示痛恨。说明在他们认知的范围内,动物是不应被用于谋取利益的。
根据图3可得出,高达87.5%的人并不同意①“人类的经济利益比动物生存更重要”这一说法,且93.5%认为出台一部《中国动物保护法》是很有必要的。人们希望利用实际的惩罚机制,如罚款、行政拘留等方式使虐待动物的人承受相应的惩罚,而不是让社会纵容虐待动物这种行为的存在。
2 从经济角度阐述保护动物的现实可能性
2.1 动物福利与人类利益、经济发展不冲突
“动物福利”是一个舶来词,由“happiness”“well-being”翻译而来,和动物康乐有一定联系。我国至今还未有一套完整的动物保护法或动物福利法,除了有太多界线不明难以划分外,就是存在保护动物会损害自身和人类社会的利益的观点,拥有这种观点的根本原因是对动物福利一词的错误认知。“动物福利”一词最开始在1976年由美国人休斯提出,指“动物与它的环境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利用动物,而是在人类对动物进行繁殖、饲养、表演、工作、实验、捕杀等过程中,尽量减轻动物痛苦,让其受到人道的对待。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死亡动物的痛苦”。
从现实上看,“动物福利”一词是经济概念,不是指对动物的过分保护,让动物享受到诸如社会福利、劳动福利等的特殊待遇,它的核心是“反虐待”,是不给动物强加痛苦和不必要的伤害。早在1986年《用于实验和其他科学目的脊椎动物保护欧洲公约》就指出,在合理预期的场所,人类有必要像把动物应用于食品、衣服和载重一样,把动物应用于实验,这样由此获得的全部知识对动物和人类同样有利。可见,这种不虐待、不强加痛苦的动物福利不需要付出太多的经济代价,也根本不会与人类利益、经济发展冲突。
2.2 保护珍稀动物的必要性
动物作为基因库,在科学、生物学、医学、基因工程上体现了它潜在的经济价值。人类对基因的认识很少,对于遗传信息的结构功能等认识还比较表面,实际上已经搞清楚其表达调控的更是少之又少,1985年的基因重组研究计划为人们深入了解遗传信息创造了可能。继1986年美国正式批准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投放市场后,我国科学工作者也克隆了当时在我国流行的HbsAg基因,研制成功乙肝疫苗。大熊猫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2018年国际大熊猫基因组研讨会上已被证明是熊科的唯一亚种,基因独特性非常高,作为一个基因库,具有无可替代性和经济价值。
以“药中黄金”美誉之称的活熊胆,在上世纪80年代被残忍的“活熊取胆”方式供人们随取随用,这种取胆方式,黑熊伤口极易被感染致死。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有了无管引流技术后,这种对黑熊安全、无感的技术已广泛应用。自2016年国家发布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以来,很多国家保护动物已被完全禁止贸易,像黑熊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虽然被国家禁止活体及一次性产品贸易,但是允许熊胆等多次性产品在法律约束下的交易。可见在提倡保护珍稀动物给人类带来各方面益处的同时,也并没有杜绝对动物的非活体及多次性产品的经济交易行为。
2.3 保护野生动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认为,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生态系统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依赖。自然资源因为进入人类生态系统而具有了价值,就如同矿产资源进入人类经济系统而获得价值,证明了野生动物进入人类经济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价值。一种动物濒临灭绝就意味着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的平衡需要维护生物多样性,人类若想确保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保护动物。生态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就必须拿出大量的资源和本可以发展经济的钱去抗灾、维护。相反,提前拿出资金保护好环境,然后再享受野生动物带来的经济活动的物质供给和生态价值就显得经济。
此外,食用野生动物不仅危害人类生命安全,还会由此引发大量的经济损失。虽然此次全球爆发的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疫情来源尚不明确,但因食用野生动物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然存在威胁。此次疫情带来的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伴随着欧美各国的疫情爆发,世界经济出现了大幅震荡,美股更是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五次熔断。因此,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也是发挥其经济价值的行为。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在通过国内研究现状与国外研究现状相结合中我们看到了世界人类前进的步伐在加快的同时,一些丑恶的心灵也在暴露。他们利用动物在为自己牟取私利或是获得短暂的快乐,手段之残忍,将无尽的痛苦私加于动物身上,无视其所带来的惨痛后果。屠杀猫狗、捕捉鸟类,致使自然界中动物种类急剧较少乃至一些珍稀物种濒临灭绝。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至今虽对疫情爆发源头有所争议,但不论如何,疫情大范围爆发所带来的破坏性后果不可估量。全球大范围的爆发、经济发展的萎缩、失业人数的大量增长……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破坏性举动最终可能会引发蝴蝶效应。所幸,时代文明进步的同时,善良也在传递中,在参与调查的大部分人认为:人与动物是平等的,动物不应被用于谋取食用与营利,社会不应纵容虐待动物的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条道德底线,不为任何因素动摇。
3.2 建议
出台有关法律,将保护动物列入发条。国内虽有相关法律,但其涉及范围不广、界限模糊且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已不适用于飞速发展的今天。2020年3月31日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會议第二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中禁止食用猫狗的法律就是很好的例子,但它仅仅适用于地方,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法律还有待出台。
利用社会舆论与媒体平台进行约束。促进法律的制定与实施,引导、催化动物保护概念在社会上扩展,辅以相关处罚,严重违反者处以刑罚等形成一定的法律约束。加强对公民动物保护意识的宣传,利用公共媒体与社会组织的力量,让动物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法律的规范与道德的约束才能治标治本加快法律出台的同时,道德的约束也要紧跟步伐。
完善中小学乃至大学生的课程设置,开设有关动物的学科。讲授动物多样性与重要性内容,加强学生对动物的认识与了解,丰富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青少年正直知识铸造的最好年龄,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动物保护的意识与观念,青少年同时是国家的未来栋梁,正确培养与引导,将对国家未来动物保护的发展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张敏,严火其.自然辩证法研究[Z].2016,(10).
[2]A C David Bayvel, M W Fisher, D J Mellor.中国动物检疫[Z].2015.
[3]RADFORD Mike. Animal Welfare Law in Britain[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4]刘瑞三.比较动物福利的意义与动物福利的真谛[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6,(7).
[5]常纪文.动物福利与动物权利之法学辨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法学版),2007.
[6]王乙.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