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病区护理交接班中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06-19孙聪聪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2期

孙聪聪

【摘要】目的 对急诊病区护理交接班中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 本次实验择取了2017年11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急诊病区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病例为60例,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并分别标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对照组患者的实施常规护理交接班,而实验组患者采用sbar沟通模式护理交接班,将两组患者在护理交接班中所发生的交接异常状况、信息不清、投诉情况人数作对比记录。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结果具有差异性,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急诊病区护理交接班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减少了传统交接中产生的不良状况,同时也提升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掌握程度,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增加了医患之间的和谐度。

【关键词】急诊病区;护理交接班;sbar沟通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2..01

急诊病区是现代医院中最为重要的科室之一,集聚了病种最多、抢救任务最严峻的患者,急诊病区也被医学界称之为人类生命健康的守护神。由于急诊区流动人员较多,相对复杂,由于一些因素容易出现沟通问题及其他不良状况,因此就要对护理交接班实施有效的改善措施,来尽量减少沟通不良情况的发生,增加护理满意度[1]。本文对护理交接班所采取的两种方式进行对比,目的是寻找更为优越的沟通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择取了2017年11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急诊病区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病例为60例,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并分别标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本次实验通过了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可继续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为14例,最小年龄为28岁,最大年龄为73岁,平均年龄为(45.23±3.35)岁;实验组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为14例,最小年龄为27岁,最大年龄为75岁,平均年龄为(46.385±4.65)岁,经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价值(P>0.05)。

1.2 方法

将对照组患者设定为实施常规护理交接班;实验组患者采用sbar沟通模式护理交接班,首先应建立其交班模板,包括患者的治疗基本信息、过敏史、病床号等相关信息,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预测患者伴随的风险状况,并对其进行预防处理;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建立沟通小组,主要成员包括护士长、责任护士、专员护士等,对每个成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对交接班中sbar沟通模式的实施意义以及实施措施进行详细的讲解;在前护理人员交接前填好表格,对下一护理人员所注意的事项进行详细的交代,并签名进行确认。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急诊病区护理交接班中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探讨依据SPSS19.0统计学计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比(%)形式进行相应记录,采用x2和P对相应数据比较检验,若P<0.05时则代表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2 结 果

在本次实验中发现,急诊病区护理交接班中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交接班,实验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10.3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3.56%),主要表现为交接异常状况、信息不清、投诉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性,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具体情况请见表1)

3 讨 论

急诊病区是人员集聚、复杂之地,对于送于急诊病区的患者,其医生必须紧急进行处理,在护理交接班的过程中,由于有较多的外界因素的干扰,会出现不良情况的发生。据相关数据表明,大约百分之七十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是因为沟通不当产生的,故此若要解决这一矛盾的出现,应在护理交接班采取sbar沟通模式来减少不良情况的出现,即在沟通时对患者的基本病情、过敏史、病史进行仔细询问,并对患者做出住院评估,最大化的满足患者的需求[2]。在本次研究中發现,急诊病区护理交接班中sbar沟通模式可减少医患所出现的不良情绪,增强医患之间的和谐度。

综上所述,急诊病区护理交接班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有着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应用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群峰,杜 桦,张建萍,等.SBAR沟通模式在儿科急诊患儿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4):1715-1718.

[2] 陈祖香.ISBAR沟通模式用于急诊抢救室床旁交接班中的临床效果[J].全科护理,2017(27):3402-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