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文人都在北宋
2020-06-19蒋勋
蒋勋
一个征服自己的时代
在所有写中国历史的书中,宋朝都被描述为一个积弱不振的朝代。我们对宋朝的认识就是“逢打必输”,所以我们心里可能不喜欢这个朝代。
可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样一个积弱的朝代,却在辽、西夏、金等强敌面前存在了300多年,并且留下了让所有人佩服的文化。
我們歌颂唐朝,是因为唐朝国势强盛。唐朝有李白,但我们也可以说,北宋出现的柳永和苏东坡等人,有另外一种生命的豁达和从容。
宋朝以前,中原政权有很长时间都占据优势位置,可这个时候,它受伤了。
我觉得一个政权受过伤,不见得不好,如果没有受过伤,它大概很难理解其他政权曾经的感受;当你处于弱势位置,你才知道应该反省。
经过唐之后,中原政权与周边民族政权之间究竟建立起了什么样的关系?在《步辇图》里,那个来到长安城晋见李世民的吐蕃大臣被阎立本画成那么卑微的样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宋朝受的伤迫使它重新去思考要怎样与周边民族政权建立关系。而这样的经验对于宋朝来说是陌生的,因为中原政权过去一直处于“天下之中”的自我认知中。
宋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它开始有了内省的觉悟,政治上的伤痛使它开始反省多重的关系。
如果我们太眷恋唐朝,眷恋它开国的豪迈气度,眷恋那种旺盛的向外征服的生命力,那大概没有办法忍受宋朝的安静,体会那种收回来的内省的力量。
我常常觉得,向内的征服所要花费的功夫恐怕比向外的征服还要大:向外的征服可能是养兵千日,去征伐敌人;可向内的征服却是自己静下心来,去做内在呼吸的调整。
我想,宋朝就是一个这样的朝代。
文人的从容
李后主亡国时被抓到北方,后来宋太祖招待群臣,对他说:“听说你文采不错,很会填词,那你就填一阕吧。”填了词以后,宋太祖称赞他“好一个翰林学士”,意思是说你做文人大概还不错,但做皇帝是不够格的。
宋朝的文人在其后的时间里,反而慢慢接受了来自南唐和后蜀的非常高雅的文化美学气质。
宋朝在真宗、仁宗主政时,进入了文化水准最高的时期。宋真宗时还有所谓的“澶渊之盟”。宋朝当时在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可是它并没有延续战争,而是缔结了“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也确立了宋朝以后谈判的一个方向,即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相处,而不是继续战争。我想这种情况的形成与宋太祖是军人出身有关,他十分懂得军事力量是把双刃剑,你可以用它杀人,也可能被它所杀了。
因此,他严格防范军权落入武将之手,而给文人很高的地位,让文人去领导军队。
而且,我认为宋朝的科举制度是中国所有朝代里最在轨道上的。把当时的精英全部选拔出来是非常不容易的,而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人,全部是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
宋朝科举有着很严格的系统,由非常好的文人主管。他们的品格之高、品位之高,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高的文人风范,使得在文人政治的背后产生了一种个人的从容。
我现在讲到的“从容”这两个字,是指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一个朝代的文人可以在政治上没有恐惧感,宋朝的文人就没有,他们有很强的自信和安全感。在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的文人很少能够有宋朝的文人那么坦荡的情怀。
因为宋朝有所谓的“太祖誓碑”,继位的皇帝都必须遵守,其中一点就是“不杀士大夫”,这是宋朝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皇帝再怎么生气,可以把大臣降职、流放,但不能杀他。
在这样的环境里,文人的人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宋朝出现了整个中国文化体系当中极为优秀的一批文人。
宋朝皇帝的文人气质
如果说哪个朝代的皇帝有非常强的文人气质,大概也是宋朝,从真宗、仁宗,到神宗、徽宗,都像文人。
那一年,宋徽宗的画像被借到法国展览,整个香榭丽舍大道两侧挂满了穿着红衣服坐在皇位上的宋徽宗画像,法国人都要被迷死了,说宋朝的皇帝真是帅哥。
宋徽宗相貌之清癯,文人气质之优雅,让人觉得他不像一个帝王。
我特别希望你比较一下宋太祖和宋徽宗的形象:宋太祖就像屠夫一样,脸黑黑的,身材壮壮的;但是宋徽宗就非常有文人气质。通常我们会觉得皇帝应该霸气或者霸道,可是为什么皇帝就一定要霸气、霸道呢?
宋朝有好几个皇帝都写得一手好字,作得一手好诗,画得一手好画,这是皇室教育的成功。而这种成功是因为当时一批杰出的文人扮演了皇帝老师的角色。
这些人做皇帝老师的时候,会把文人的经验传递给皇帝,促使他们可以讲道理,可以真正谈论文化。
我想正是这些背景构成了宋词乃至宋代文学的发展基础。我希望大家在读到欧阳修、范仲淹这些人的词时,不要忘记他们官职很高,可是他们能够写出这么优美的词。
他们表达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时,不会觉得羞怯。
范仲淹绝对不应该只被当作文人看待,他绝对是一个政治人物。可是他在词的世界当中,释放了自己柔软的部分。
我觉得这才是比较完整的范仲淹,因为人有一部分是社会性的,有一部分则是非常私密的,当私密的、属于个人私情的部分被满足的时候,一个人就圆满了。
宋朝是一个最懂得融合的时代。所谓融合,意思是说过去总要分你是佛家,他是道家,我是儒家,可是在宋朝,这种界限越发模糊。
文人们身上有一种豁达,可以在上朝的时候扮演一个儒家人物的角色,在下朝之后又是另外的样子。
这是一种成熟,也是一种智慧,所有的分裂忽然都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