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老师送我一颗明珠
2020-06-19陈定邦
陈定邦
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1933年,陈景润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上中学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著名的教授——沈元,我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国航空界的泰斗。1948年,担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的沈元回到福州,暂时留在福州英华中学任教,陈景润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个班上的学生。
有一天,沈元兴致勃勃地给学生讲述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在正整数中,2、4、6、8、10……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1、3、5、7、9等,则被称为奇数。还有一种数,它们只能被1和它们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这种数叫素数。”
像往常一样,整个教室里,寂静得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只有沈教授沉稳浑厚的嗓音在回响。
“200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中学教师,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复复的,哥德巴赫对许许多多的偶数做了成功的测试,由此猜想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沈教授说到这里,教室里一阵骚动,这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但是,猜想毕竟是猜想,不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永远只能是猜想。”陈景润心想,“我能进行科学论证吗?”
“后来,哥德巴赫写了一封信给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勒。欧勒接到信后十分激动,立刻投入到这个有趣的论证过程中。但是,遗憾的是,欧勒为此呕心沥血,到死也没能证明这个猜想。从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而这个皇后头上的皇冠,则是数论,我刚才讲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啊!”沈元讲完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教室里一片沸腾,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被调动起来。大家议论纷纷,很是热闹。陈景潤却一声不吭,整个人都“痴”了。这个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被沈元的讲述带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他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你能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
从那以后,这颗明珠便成了陈景润心里的一颗种子,伴随着陈景润一起成长。从厦门大学毕业后,陈景润参加工作,后来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相中,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经过数十年的钻研,陈景润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成果写入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并发表。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高度评价了陈景润的科研成果,将其命名为陈氏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