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发传染病监测预警防控体系
2020-06-19张兵
张兵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副市长 刘旭光
“通过哨点前移、社会参与、信息支持、专业支撑,建立权责清晰、协调联动,可应对未知传染病暴发的更为敏感可靠的监测预警防控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响应、早处置、早公开。”全国人大代表,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副市长刘旭光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并造成巨大损失,暴露出我国在公共卫生体系、卫生应急管理、医疗资源保障、社区群防群控等方面还有短板和不足,亟须建立一个更灵敏可靠、能应对未知传染病的监测预警防控体系。
劉旭光认为,要加强基层机构的哨点作用,确保早发现。对于短时间、同一区域内,聚集性发现发热、腹泻患者,或者某一时间段相关患者数量同比迅速增加,应当高度关注,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保传染性疾病早发现。把监测哨点从医疗机构前移到社会,监测对象从已知传染病确诊病人拓展至发热腹泻患者、疑似患者、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及时追踪、筛查。
刘旭光表示,建立新发传染病上报优先通道,确保早报告,鼓励多报告。
关于早响应,一是确保疾病控制中心不只是卫健部门下属机构,地位和责权要提高,同时整合机场、车站相关职能职责,由属地政府常务负责同志分管,协调整合疫情防控所需公共资源,相对独立地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做出应急响应决定。二是根据监测未知传染病的“三间”分布情况,按照应急预案启动不同级别应急响应。三是建立社会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机制,一方面识别可能的传染源,尽早隔离就医;另一方面,减少不必要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的同时加紧生产储运疫情防控所需物资。
早处置是要求明确各级决策指挥的责权规范。一是按照分级处置原则,构建有效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机制,由专家体系评估研判、给出建议,由各级政府作为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指挥主体,参照现有已知传染病风险级别做出决策。二是按照协同联动原则,构建全社会、全网络的联防联控与信息互通机制。三是按照分区管理原则,根据不同区域“四类人”数量情况,实行不同处置方式,既要尽快处置传染病暴发流行隐患,也要尽量减少对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影响。
“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开的制度法规,确保早公开,对疑似新发传染病预警信息公开要比对已知传染病更严、更有力。”刘旭光说,“社会广泛参与,让群众早知晓、早防范、不恐慌,科学有序地做好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