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古风古意、文质兼美的《薄伽梵往世书》
2020-06-19闻中
闻中
近世以降,由于西方文明于欧西崛起,后横扫寰宇,舶至东亚,彼时的中国人疲于应命,无力他顾,一心解决“西学东渐”的时代变局之大问题,忽略了雪山之南的印度,就当时情境,尚有理由可说。而如今,国力日益昌盛,民心遍觅善道,西学之典册轨模既具,古时之学问亦亹亹复兴。但是,一旦检点自家藏备的文化府库时,却发现我们对印度之陌生,实在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复环视世界,辄看到了于西方之文化格局里面,印度的典籍却是一枝独秀,自1893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世界首届宗教议会,由印度的托钵僧人辨喜尊者(Swami Vivekananda)的一声狮子吼震惊了欧美以来,印度的学问已然成了“东学西渐”最成功的典范。今日,无论是西方的精英阶层还是普罗大众,对印度之神话、宗教与哲学皆耳熟能详,加上风靡一时的瑜伽与影视文化的推波助澜,更是深入了此时代的人心。
至于古今的各种文化典籍,在西语世界也是或译或著,所在甚多,堪谓争奇吐耀,各事弘扬。无论是古典时代之吠陀传统,譬如《奥义书》(Upani shad)、《梵经》(Brahma Sutras)、《瑜伽经》(Yoga Sutras)之译作,版本奇多;还是近现代的辨喜尊者、室利·阿罗频多与杰出诗人泰戈尔等人之英文著作,皆然。其中,最能引发世人关注的,很可能会是以印度大神克利希纳为主角的《薄伽梵歌》与《薄伽梵往世书》两种了。
此二者皆属羽翼高扬之作。如果说,《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是对“宇宙—神—人”共融共在之道的义理阐发,兼对雄健有为的创造性人生做了高度的肯定;那么,《薄伽梵往世书》(Bhāgavata Purāna)就是一幕天地神人、四域辉映的宇宙大剧了,它是“宇宙—神—人”共同上演的气势恢宏、弥纶天地大道的创世史诗、化育赞歌。我们若是就着文化比较之性质而大体言来,则前者大体可以通往中国学问里面最精微的那种“建中立极”的中道性命之学,隐藏在了《尚书·洪范》、《中庸》与《道德经》里面,故合于儒而通乎道;而后者,却可以直接与中国南方那些神奇焕丽的《楚辞》篇什相印证,与《山海经》里面的神话灵知地理学颇有合契处,实属胸臆大开、极富情味的性情之学,极人理之圆中,而推之以象外之彼一。它们一内一外,皆是开出“天人大义”的恢弘杰作,非但体大思精、含摄深广,而且矞矞皇皇、无比精美,堪谓发大光明之书也。更神妙的是,它们又能将印度文化当中那些最博大、最幽深的神韵一起和盘托出,也是因为它们的影响,克利希纳才成了西方人家喻户晓的印度文化之代表性符号。
一般而言,印度人的人生观念相比中国人来说要远为低沉,他们大体视世界为苦海,视人生为梦幻,故一力寻求至高的解脱之道。然人们若细查印度之历史,辄会发现于他们最权威古老的吠陀圣典当中,解脱道大体是在超世的修行中觅得,尤其不会重视人间“情爱”之一系。无论是《梵书》、《森林书》中的祭祀传统,还是《奥义书》中的智慧传统,皆是如此。后来成为印度文化根本特质之一的巴克蒂精神(Bhakti),即重情爱解脱的传统,正是在《薄伽梵歌》与《薄伽梵往世书》中揭晓于世人面前的。于是,为精神生活之大全的瑜伽之艺术,就此而有三:其一,祭祀传统,后来一转,转成了刚健雄拔的行动之道;其二,智慧传统,在商羯罗大师那里,发展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般若之道,究属自我圆成之亲证法;而其三,则是情爱传统,亦即虔信瑜伽,敬万物中之神主,拜万相外之太玄,且坚信不渝,至诚顶礼,臻神人交欢之酣畅醉人之喜乐境界,而又不离乎此间之日常,即,在世俗生涯中得了神圣至味;且因乎此道入手甚是易简,三根普被,不择贤愚,故成了三种解脱道之冠冕也,在《薄伽梵歌》中辄以第九章的“皇華之秘”而开出。
两者又是品质极高的文学作品。相比之下,《薄伽梵歌》深于哲理,以诗歌言哲学,非精研圣学者难明其义,故世人真能深会者,毕竟少焉;而《薄伽梵往世书》则不然,它重在传奇,以戏剧、以故事、以话本言哲学,里面有极丰富而动人的人物与人神之故事,醉意淋漓,众人皆是喜闻乐见焉,故也成了后世印度人极好的生命教本、灵感源泉,构成了众多艺术之母邦。
而这些年来,若从徐梵澄先生独居南印度、孤心苦诣翻译室利·阿罗频多的《薄伽梵歌论》算起,那么《薄伽梵歌》倒是有了一些汉语译本,虽然目前尚匮乏或详尽或精准之注疏,但也聊胜于无。与此同时,号称吠陀文明之宝树上面所结出来的最丰美、最圆满、最迷人的果实即《薄伽梵往世书》,目前却介绍无多,译著尤少。印度人相信,这是自苏伽仙人口中流淌出来的无上甘露,它能够治愈人世的悲哀、宇宙的寂寞,还一并解决了死亡的痼疾,带来了生命之欢情,故而洋溢着迷人的光泽,正如这生命的杯盏里面盛满了品质极好的醉人之美酒。
我们常人通常都是从世界、从外部的事物中寻找生命自由的道路。我们甚至以为,只要破除了此种或彼种之限制,我们就能得到真正的解脱。譬如,只要得到了权力、财富与地位,就能得到最后的圆满。而根据克利希纳在《薄伽梵歌》里面的教导,真正的自由从来都是从内部事物的寻找中获得的:“与梵,即宇宙至高无上的超意识融合,才能带来个体的最终解脱。”
就此义而言,即真正的自由,必须来自于人们对内在自我的寻找,它落在了至高无上的超意识之融合。这里面就开掘出了印度人的一种特别神圣之爱的道路、爱的经验,因为,通常一颗落入迷惘的心灵,是无法直接依靠自己来觉悟的,这只有通过更高的恩典或信仰才可以,这就是虔信精神的基础;它需要一双呵护的手掌,正如一位溺水者,他自己没法从水中直接上来。要是他自己会游泳,他早就自由了;正因为他不会,故而尚在水里努力挣扎,才需要这么一种情爱的恩典,才需要信仰的帮助。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主流精神来看,中国人大概在《楚辞》里面,譬如我们在屈原的诗歌里面,会稍微看到一些朦朦胧胧的此类印迹之外,似乎是匮乏于此种爱的经验。中国人历来不匮乏高明的智慧,也不缺少于世俗中进行生命实践的勇气,究竟说来,其实还是爱的经验之匮乏。为避免被人们误解,也许这种爱的前面还应该加上一些修饰词,譬如“神圣的”或“自足的”等,因为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主要还是靠责任来维系的,大体上属于伦理的生活,而不是爱的生活。
爱的根基应当是系于内心的一种欢喜心,一种自内而外的信心,而伦理生活的基础,却只是社会化的一种特定关系。虽然儒家也有仁心仁体,以发用于世间的关系来生活,道家也有极高明的生命艺术化还精神,来确证存在的意义。但毕竟说来,尚缺少此一份自心喜乐的神圣基础,而这就是克利希纳的情味游戏与化身人间的秘密教义。
按照印度人对生命的理解,人只有通过爱,才能获悉世界深处的终极奥秘,秘密的话语只能悄悄地说给爱人听。我们或许要追问这样一些问题:你爱过世界吗?你爱过自己的生命吗?你爱过一个真实的人吗?什么叫爱世界,不但爱明媚的晨光,也爱黄昏的暮色。什么叫爱自己的生命?不但爱自己风生水起的风光岁月,也爱自己寂寥无助甚或狼狈不堪的人事阶段。什么叫作爱过一个真实的人?那就意味着爱上这个人的全部,与之浅吟低唱,一起无畏地横渡人世的凶险河流。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深入追问的,否则,存在界的奥秘对我们还是关闭着的。
因为只有系内心的爱,爱世界、爱人生、爱真实的人,才能让一个人由小生命趋向于大生命,才能在忘我中,有望得了最大的自由与圆满。所以,这里面就存有一个关于自由的秘密,自由的灵魂寄托于人们内在的成长与发现,而不只是外在世界的成就与肯定就可以。但是,最高的自由就隱藏在了人与神的爱恋关系当中,这却是超世间的秘密。爱者,就这样得到了两个世界。
印度的诗人泰戈尔就是一位伟大的巴克蒂圣徒,他曾说道:“灵魂的自由,在于它同万物的中枢真理之间的关系,达到了一种最圆满的境界,这个中枢真理本身无法通过理性来阐明,它只存在于一切理性阐释的尽头。”这里,诗人所讲述的,即是此种爱的真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巴克蒂精神”,它开掘出来的一定是内在成圣的道路,实在神奇。我们一旦联想到中国人的精神资源,以及此种神爱经验之匮乏,我们颇是相信印度的巴克蒂文化,于我们中国便应当有极深沉的意义,也就是探求爱的神圣根基,决不能只系于社会化的性质来建构。这一切的秘义,在《薄伽梵往世书》里面表达得最是完整。
当今中国,徐达斯先生是我所知的有资格介绍印度此间薄伽梵一系巴克蒂文化的优秀学者,他兼通中、西、印文化,孤军深入,浸淫天竺学问之日久,从《世界文明孤独史》一书就可以看出来,他尤知其中的奥藏与精微之所在,兼之汉语功力精湛,他所编译的章回体《薄伽梵往世书》一书,颇具古风古意,我个人一直视其为汉语学界介绍印度经典极重要的收获,值得吾人珍藏。
总之,《薄伽梵歌》与《薄伽梵往世书》这两种圣典,用徐梵澄先生的话来说,即属“千祀传承第一族姓所以安身立命之大经大法也。倘研核奥旨,邈达玄言,观其澍泽流慈、化民成俗,且将广我遐瞩、博我至闻,或亦可契会宇宙真理之一隅,而得解脱之乐欤!”
才具闳辟、天秉奇出,沉潜印土几十载的徐梵澄先生融通中西印圣典所酿就的哲学慧见灵光孤耀,已经让人叹为观止,其祝也,遥指未来,甚是美好,故是一并为吾人所期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