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下全球治理之道

2020-06-19陈辉

书屋 2020年6期
关键词:华人建构新冠

陈辉

新冠疫情俨然已成为二战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危机,其涉及国家之广,对于政治、经济、生活甚至生态环境影响之深,在不少方面已超过1929—1933年的大萧条。据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4月22日的统计,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数为二百四十万二千二百五十例,死亡十六万三千零九十七例;同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数为二百五十六万五百零四例,死亡十七万六千九百二十六例。新冠疫情何以会迅疾蔓延全球?这对于世人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全球化与技术化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使得各国居民间的往来愈加便捷,依賴现代交通工具,朝发夕至,本寻常事矣。即使万里之遥,相隔千山万水,航空可达,犹在目前,亦非难事;全球产业链分工,设计与生产的分离,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人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质产品极为丰裕的世界。但是,另一方面,这也会推动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迅猛传播,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拥挤的大城市往往首当其冲。从九省通衢的武汉、意大利最为富裕和现代化的伦巴第城市圈、英国的经济中心伦敦到世界之都纽约皆成为疫情的重灾区。基于经济效益导向的全球产业链高度分工,因疫情供应链的突然中断,使得不少国家从N95口罩、医用棉签、防护服到呼吸机皆捉襟见肘,无法有效供给。黑格尔曾言,遍览各民族的历史,我们可以得知,各民族未从历史中学到东西。回眸过往,霍乱作为“十九世纪的世界病”,随着火车、轮船的发明肆虐全球,人口聚集而拥挤的大城市由于城市地下水系统匮乏、卫生设施薄弱,霍乱通过粪口途径广为传播,昔日的“全球化之都”伦敦首当其冲。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认为近代以来社会所依赖的各种技术手段与生产方式,其实都蕴含了众多风险。如果说,过往阶级社会的驱动力可以概括为“我饿”,风险社会的驱动力可以表达为“我害怕”,焦虑的共同性代替了需求的共同性,“风险社会”由此产生。核电作为清洁、高效能源,其安全稳定则是人们关心的焦点。贝克认为,风险因素是以科学的方式诞生在科学化的文明之中,那些无法看到的东西往往以最好的意图生产出来,但却是预定目标所不需要的问题产儿。1988年11月3日,第一个“蠕虫”病毒被放到网络上,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六千台机器(占全球互联网电脑总数的十分之一)被传染,网络立即陷入瘫痪,造成一千五百万美元的损失。一言以蔽之,全球化与技术化给世人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蕴含着深不可测的社会与技术的风险。

这意味着当今人类生活在看不见的不确定性之中,这里所谈的不确定性并非个体的,而是整体性的,可以用“公共性危机”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整体不确定性”:既是危险,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也是机遇,通过对不确定性问题的化解,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仍然可以从历史得到佐证,十九世纪后半叶为应对霍乱,伦敦重塑了城市供水与排水系统,并且推动了欧洲到北美乃至世界性的公共卫生体系建构。

当前,如何应对新冠疫情这场全球性的公共危机,是世界许多国家政策议程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全球新冠肺炎确诊数、感染率、治愈数、死亡数以及累积趋势的数据分析(时间截至2020年4月),不少西方国家成为新冠肺炎的重灾区。与此同时,有可能成为新冠肺炎重灾区的东亚主要国家与地区疫情防控,已见阶段性成效。中国基本控制疫情,率先全面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步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倡导“小政府、大社会”治理理念,使得疫情暴发之初,西方国家在病毒检测、公共医疗设施与防疫物资供给等方面严重不足;各国政府政策不一,甚至各行其是,缺乏统一连贯而有效执行的疫情防控政策,以致西方国家难以实现精准防控,新冠疫情从欧洲到北美呈波浪式发展,且一浪高过一浪。反之,能够实施精准、统一疫情防控政策的国家,其治理图景呈现从波峰逐渐滑落至波谷的曲线趋势,虽然在某一阶段的数据会呈现高位,但是随之不断下滑至谷底。因此,有效应对疫情,国家能力建构至为重要,东亚取得成效在于其悠久的强大国家传统,以及民众的自觉与自律精神,后者也体现于侨居海外华人的行为方式之中。截至2020年4月中旬,意大利已有超过十六万五千人感染新冠肺炎,处于疫情震中区的普拉托市的华人社区却一直保持着“零感染”纪录。据统计,普拉托市有超过十九万五千名居民,其中华人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不仅是意大利华侨、华人高密度区域,也是欧洲最大的华人、华侨聚居地之一。疫情发生之初,华人、华侨严格遵守政府“居家令”,尽量避免外出,外出则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商铺旅店皆关门歇业。不仅如此,当地华人还主动配合当地政府落实相关防控政策。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国家间最为重要的政治差别不在于政府的形式,而在于政府的有效度。面对风险社会的高度不确定性,人类社会需要经由历史反思与理性分析的眼光来建构美好生活。对于这场全球性公共危机,政府之间的全面合作以及有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政府的有效度体现于国家能力,即安全秩序的供给力和公共政策的执行力两个重要层面。同时,国家能力需要跳出“大政府、小社会”抑或“小政府、大社会”论争的窠臼,建构“强政府、强社会”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这是全球新冠疫情下应对的路径选择。

猜你喜欢

华人建构新冠
何为“华人”?
新冠疫苗怎么打?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