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的黄
2020-06-19YANNIW/HOKKFABRICA
YANNI W / HOKK FABRICA
在哥本哈根,有一位女生名叫“葟”(huáng),意思是“花开的美态”。
在這里留学的她如常出门。
从家门至大闸,大概有二十步的距离。头十九步足够她举起手机,以屏幕当镜子,画好两条黄色眼线。第二十步,她刚好到达大闸,如常查看她亲自刷上油漆的黄色信箱。
空空如也。
然后,她取回那辆昨天停在小巷的单车,如常骑至附近的咖啡店;经过沙滩,微黄的阳光抱起了沙子,以及沙上一群穿着黄色潜水衣的女生。
她如常吃着一个夹着一片4cm牛油、每天新鲜烤焗的牛角包。
当牛油正在嘴巴溶化,她那双黄色眼线装饰的眸子,窥见了坐在玻璃窗外、那个路人裤管下的黄色袜子。
她瞥一瞥手上的屏幕,按下手机唯一的音乐,循环播放这首十九年前发布的歌曲“YELLOW”。
直至哥本哈根全都镀上一层黄。
东京的红
文:YANNI W / HOKK FABRICA
摄影:MARINA KOBAYASHI
在东京,有一位女生名叫“洚”(jiàng),有“流水逆行”的意思。
她每天出门时,身上总有红色。
橘红色上衣、大红色直脚裤、枣红色外套;在衣柜没有红色衣服的日子,她就会涂上红色指甲油,配上一对暗红色耳环或一顶帽子,又或者手握一个红气球。为免每天早上左思右想配衬衣物,她甚至染过一头嫣红的髪色。
站在东京的柏油路,凝望那个看不出红色的影子;
走在东京的斑马线,一边走一边数着有多少条白色油漆;
哪里找不到红色,她就去哪里。
在东京的草地上摊手转圈,直至晕眩得倒地不起;
在东京的山丘上静坐看书,直至日落西山下。
她走过城市,她走过郊外。像一场无孔不入的洪水。
直至东京,四处都有一点红。
巴黎的蓝
文:YANNI W / HOKK FABRICA
摄影:CHING-FAN
在巴黎,有一位女生名叫“灆”(lán),意思是“清澈的水流”。
她与蓝色一样神秘,又像水一样流动。
她每天在不同的地方出没,只要有蓝色的地方,就会碰见她的身影——
地铁的月台、位于Avenue George V(乔治五世大街)的路易威登、Conseil ?conomique, Social et Environnemental(法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门口、Rue de Mézières(德黑兰路)街角的书店前。
对于蓝色的钟爱,她从来没有一个具体的原因。
巴黎地铁的车票上年换成蓝色主调,已足够她眉开眼笑数天。
不晓得是迷离的蓝色,为巴黎渲染上一层浪漫,还是巴黎迷蒙的空气,使一抺抺蓝色更加莫测。
这种无以名状的情有独钟,驱使她每天四出寻找,
直至好好纪录了每一道巴黎的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