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延津之“小麦大道”
2020-06-19卞瑞鹤崔兴辉姚艺红赵润泽
卞瑞鹤 崔兴辉 姚艺红 赵润泽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这首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生动地展现了麦熟时节农村忙碌的景象。
5月22日,小满刚过,河南延津,这片曾被黄河之水浸润过的土地一片金黄。块块麦田如同黄色的地毯,覆盖着平沃的田畴。夏风吹起,麦浪滚动,麦香扑鼻。与古诗中的意蕴相比,田间一样的丰收在望,但不一样的是少了农民辛苦忙碌的身影。近年来,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助推延津小麦产业走上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大道,传统的耕作模式,早已被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所替代。
“一提到小麦,大家就想到了延津,一提到延津,大家就想到了小麦,小麦成了延津的名片。历史上,延津是一个啼饥号寒、积贫积弱的贫穷小县。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延津能把最传统的小麦打造成‘中国第一麦,这是一个充满艰辛的探索过程,蕴含和浓缩了延津人创新求变的许多创业故事。”5月22日这一天,优质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研讨会在延津成功召开,研讨会上,延津县县长李泽宙饱含深情的介绍,让人们对延津小麦产业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更多遐想。
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中国小麦看河南,优质小麦看新乡,强筋小麦看延津。在延津县103万亩的耕地上,优质小麦耕种占比超过一半。近年来,优质强筋小麦已经成为延津县的“金字招牌”。
延津坐拥百万亩耕地,自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黄河故道冲积平原,沃野万里,一马平川;南北气候过渡地带,降水适中,夏热冬寒;上沙下黏“蒙金”土壤,发苗保肥,透气锁水。
延津生态环境完美契合优质小麦的生长需求,这里的水土资源优势不仅能保障小麦高产,还能很好满足强筋小麦对氮素的需求,有利于形成更多蛋白质,从而使得小麦加工食品具有“筋、香、甜”等特性。以延津小麦为典型代表的“新乡小麦”被认定为全国麦类首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在1997年以前,延津也曾被“小麦高产不优质、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困扰,传统粮食大县的农村经济活力不足,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守着一方好水土,如何让小麦这一古老的粮食作物重新焕发荣光,成了当地政府认真思考的头等大事。
一头是“粮安天下稳”的重任,一头是老乡致富的民心,“两难”如何变“两全”?从1998年开始,延津在全国率先启动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和加工,开启了小麦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从此,改革奋进中的延津,不断攀登小麦产业的新高地,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发展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推进规划编制,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中国小麦产业领域的“第一”:全国第一次注册原粮商标、全国第一次出口食用小麦、全国第一次创立小麦中介服务组织、全国第一次制定地方生产标准、全国第一次实现小麦期货经营……
李泽宙介绍,发展优质强筋小麦20多年来,延津坚持以产业化的理念大力发展小麦经济,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粮食主产区依托小麦主导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道路,引领小麦产业发展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发展产业化”,实现了以订单种植为载体的“专种、专收、专储、专用”,构建了从种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取得了多项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突破,获得了多项国家级荣誉和认定。
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呼之欲出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延津小麦品牌的声名鹊起,成功吸引了国内许多大型小麦加工企业的青睐,他们纷纷前来抢占小麦资源。
近年来,克明面业、鲁花集团、豫粮集团、京粮集团、中原粮食集团等收储、加工重磅龙头企业相继入驻延津,国酒茅台也与延津合作联建起了有机和绿色原料基地。手握优质小麦资源,各大企业在延津大显身手的同时,也将“延津小麦”区域品牌价值进行了全面的提升和拓展。
去年6月份,延津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创建全国唯一的优质小麦国家現代农业产业园,为延津小麦产业赢得了高质量发展机遇,也更加奠定和巩固了延津小麦在全国的影响与地位。
一年来,延津县把创建产业园作为举全县之力的“一号工程”,严格按照产业园创建方案和资金使用方案实施,克服疫情影响,多渠道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创建成果。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总体投资进度的77%,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框架和轮廓已初步显现。随着建设项目的逐步落地,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新形象呼之欲出。
李泽宙介绍,围绕创建任务和目标,延津按照“创新引领、要素集聚、产业融合、绿色发展、安全高效”的原则和“生产+加工+科技+流通”的功能板块要求,将产业园规划为“四园、两区、一中心”:“四园”指位于产业集聚区的小麦产品加工园、面制品电商物流园、秸秆资源化利用园和融合多项功能的麦香田园;“两区”是指优质小麦高标准种植区和小麦良种繁育区;“一中心”是指小麦产业服务中心。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级领导干部杨文明表示,创建国家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深化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要坚持国家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姓农、务农、为农、兴农”宗旨,进一步联农、带农、帮农、富农。
据了解,延津优质小麦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小麦为主题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产业园创建期为两年,总投资21.905亿元。该产业园将通过集聚现代要素、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疏解制约瓶颈、完善板块功能,真正成为代表国家小麦产业发展水平的产业高地。
延津小麦在种植方面,将集聚更多现代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耕种收机械化、水肥一体化、农情监测信息化、病虫防控绿色化、资源利用综合化、产业管理智慧化; 在科技研发方面,通过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共享实验室、小麦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将为延津小麦科研育种、技术研发提供全新的合作交流平台,逐步补齐小麦科研技术短板;在产品加工上,通过众多龙头企业加工项目的建设,产业园的产值规模将达到百亿量级,更加巩固国家食品加工强县地位;在产业服务上,通过小麦产业服务中心建设,小麦的产业展示、运行管理、科创研发、质量检测、技术培训等服务功能大大增强。
描绘经济发展宏伟篇章
本次研讨会举办,可谓恰逢其时,给小麦产业发展关键时期的延津,带来了难能可贵的智力支撑。受邀领导和专家在品鉴、分享延津小麦产业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研讨和破解延津优质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过程中的问题困惑,为延津小麦产业发展指点迷津,激发灵感,启迪智慧。
“我们要转变发展思路,延伸产业链条,适度开发小麦的非农非食品功能,为小麦注入文化属性,让小麦产业活起来。”李泽宙说。
一是要充分挖掘小麦精深加工的增值潛力,拓展延津小麦制品的宽广度,寻求技术突破,尝试开展更深层次的精深加工,把延津小麦产品加工园变成蕴含小麦深度加工科技的麦业“硅谷”,努力把小麦产业的深度价值发掘出来,为产业提升和乡村振兴集聚能量。
二是要把绿色小麦、有机小麦的资源充分利用好,鼓励克明面业、鲁花集团、豫粮集团、嘉合粮油、金粒麦业开发绿色、有机小麦粉和由此派生的有机产品,以高端的定位、适宜的包装、互联网的平台、全流程的追溯和得体到位的宣传,把延津小麦绿色有机的价值真正挖掘出来。
三是要高度重视“互联网+”,以互联网的思维,重新审视产品开发思路,整合园区内多家企业产品及资源,建设共创、共建、共享的面制品电商物流园,努力打通延津小麦产品的“电子商路”。
四是要挖掘小麦产业的非农、非食品功能。看似不起眼的小麦捻馔儿、青麦仁、干麦穗、麦秆画等,竟让小麦的价值数倍翻番,干麦穗制作销售,亩产值竟然达到数万元,真可谓思路一变天地宽。
五是要做好小麦农旅开发。延津县域内的万亩茅台有机小麦原料基地生态良好,开阔平坦,田方路网万亩连片蔚为壮观,可有针对性地加以整理开发,赋予其休闲、旅游功能及文化氛围,增加配套服务设施,开发创立麦香田园,将其打造成为市民周末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的好去处。
李泽宙特别强调,要加强品牌价值转化,努力实现从区域品牌价值到产品经济价值的转化,进一步叫响延津小麦品牌。同时,进一步把延津小麦区域品牌逐步固化到具体产品上,挖掘产品特质,找出产品卖点和不可替代性,实现由“延津麦”品牌到“强筋面”等具体产品的转变。
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顾问、全国“三农”工作专家卢水生教授从小麦产业广阔前景、利益联结任重道远、规模经营三个方面对延津小麦产业发展进行了解读和研判,提出要坚守优质优价、创新发展、健全运作机制等宝贵建议。
福来咨询联合创始人、总经理,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副组长郝北海建议延津要打响小麦品牌,争做“世界麦谷”;在品牌上成为中国好粮油的代表,使“五常的米,延津的面”深入人心;要实施“政府主导、企业主管”双轮驱动的发展策略,让延津成为中国优质小麦核心区,引领中国小麦产业化、科技化、品牌化、全球化。
将传统小麦做成大产业,让小麦产业描绘经济发展宏伟篇章,地处黄河故道的延津,正以创造者和奋斗者的姿态,乘着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东风,在中原大地掀起惊艳世界的金色麦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