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第一个获得尼赫鲁大学印度文学博士的留学生

2020-06-19毛世昌

大学生 2020年6期
关键词:贱民云山泰戈尔

我是文革后第一批考入大学的77级学生,在兰州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读完本科留校后,1985年又考上了兰大外语系英美文学方向研究生。

毛世昌印度尼赫鲁大学博士,兰州大学印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任,中国南亚学会理事,中国印度文学学会理事。

到了新世纪初,学校正好有个去印度的访问学者名额,我进入印度尼赫鲁大学学习,一年时间眨眼到了,觉得刚走到灿烂辉煌的印度文化海洋边上,还没有入水就得回国,实在不甘心,于是争取留下来,开始读博士,一读就是五年。

印度和中国一样,是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文化的古文明国家。根据我自己在印度的体验,印度是一个戴着表面有点灰尘的面纱的绝色美女,掸去灰尘,越是透过面纱,越能看清并略领其美。说其“有点灰尘”,是因为许多国人诟病印度的脏乱差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等。这些是事实但远不是印度的主流,更不是遮盖印度一切的一片叶子。说其是“绝色美女”,是因为印度有着璀璨的历史文化——它是诞生宗教最多的国家,又是“世界宗教博物馆”;它是出圣人的国度, 其圣人层出不穷;它的艺术历史悠久,其现代舞蹈、音乐、瑜伽风靡世界,电影更是引领世界艺术潮流;它的文学丰富多彩,还有它美丽的风光,叫人流连忘返。

尼赫鲁大学的吃住非常简单,博士生每人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宿舍,里面只有光床板,小桌椅,电风扇和昏暗的日光灯。食堂里每天都是一成不变的米饭,干粗面饼,咖喱软菜,咖喱豆子汤,生洋葱、胡萝卜块,凉水。

我自己没有感觉到生活的落差,有吃有住就有幸福感。第一顿饭就吃得很香,第一夜在酷热下睡光床板没有感觉不舒服。

我博士论文的题目是《印度两大史诗和泰戈尔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研究》,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印度两大史诗是古代印度社会的百科全书。之所以和泰戈尔作品加以对比是因为泰戈尔是印度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他继承了两大史诗的传统,同时又大大发展了印度文学,妇女又是两大史诗和泰戈尔作品中非常关注的对象。这样就把印度古代和现代文学有机地联系起来。

印度学者有着对学术的追求、学术的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我的导师卡皮尔·卡普尔教授是印度非常著名的梵文学家, 对我的要求几乎达到“残酷”程度,这就更加鞭策我加倍努力。

一个对印度文化知之甚少的外国人,突然要在浩瀚的印度文学大海里搏击,谈何容易?我的导师卡普尔教授给我的研究定了四部曲:(1)通过阅读印度四大吠陀经、奥义书、梵书、摩奴法典等经典作品弄通印度文化背景知识;(2)弄通两大史诗和泰戈尔作品;(3)掌握印度文学欣赏与批评知识;(4)开始撰写论文。一接触第一部《梨俱吠陀》,第一天连第一行都没有读懂,感觉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做下去,但又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读下去,不耻下问,同宿舍楼大多数同学为印度人,诲人不倦。

坚持了一年,才步入正常阅读。到第三年感觉柳暗花明,有了自信。对着书海,有了商人望见金山的贪婪,如饥似渴地阅读,细细思考,享受着极大的愉悦。除了寒假去印度各地旅游考察,其余时间,三点一线:宿舍-图书馆-导师办公室。第二年,校方照顾,给了一间略大点的家属宿舍,只是多了一张床、一个卫生间、一个厨房而已。

最宝贵的是时间,每天时间安排:早晨5:00-7:00(7:00以后就热得不敢出门了),在校园密林深处练习瑜伽,回来即坐在发烫的椅子上读书。从来不吃早饭,到了下午1:00,一边看书,一边就着水果吃自己蒸的馒头,晚上9:00做甘肃人爱吃的浆水面。除了偶而去市中心看印度舞蹈,参加1-2次尼赫鲁大学的校园汇演活动,没有任何别的娱乐。

博士论文修改阶段最紧张,导师卡普尔教授治学严谨,让我反复修改,连一个标点都要反复推敲。每次修改都是一場鏖战。最后阶段紧张得一天只吃一顿饭,一天只能睡一个小时,闹铃一响,爬起来就继续写。

一个意外收获:我自己居然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获得尼赫鲁大学印度文学博士的留学生。

印度这个文明古国,在文化体量上和中国是可以类比的,所以印度学的分支也非常多。中国印度学研究还有大片空白有待填补,我初步尽力做了一些相关工作。

很多人为促进中印交流作出杰出贡献,却不太为国人所知,甚是遗憾。如印度贱民领袖安培德卡尔、“现代玄奘”谭云山等。安培德卡尔(1891-1956),“印度贱民领袖,印度宪法之父、印度佛教改革家”是我对他的定位。印度贱民几千年来受尽了欺凌和侮辱。上个世纪,印度出了一位坚决反对不合理的种姓制度的伟人—安培德卡尔。他作为贱民在美国和英国分别获得了经济学和法律学博士学位,这是几千年来贱民阶层从未有过的事。他动员50万贱民一夜之间皈依佛教,极大震撼了印度教社会,他为贱民争取到了许多权利。在印度独立之初,印度总理尼赫鲁全权委托他主持制定印度宪法。我和助手袁永平、高洁老师写出了专著《印度贱民领袖、宪法之父和佛教改革家—安培德卡尔》。

谭云山,毛主席在湖南长沙师范学校的同学和在新民学会的同仁。受泰戈尔的邀请,谭云山于1928年赴泰戈尔创办的印度国际大学,到1983年辞世,在印度传授中国文化整整55年。他的长子谭中继承他的事业,上世纪50年代到印度,父子两代为中印文化交流和中印友好殚精竭虑工作将近一个世纪,成为名副其实的“民间大使”和当之无愧的“现代玄奘”,大大扭转了几千年来中国人基本当学生的不平衡局面。为传承谭云山精神、促进中印文化交流,我建议大力研究、宣传“现代玄奘”谭云山。

我开始了谭云山-谭中父子的研究,并积极推动兰州大学和印度大使馆合作排演印度戏剧。2012年3月21日在兰大成功演出泰戈尔的著名音乐歌舞诗剧《齐德拉》。

填补国内印度学研究的空白,首先要做出一些研究的“工具”。当时国内没有专门的汉语版印度学词典,我开始致力于汉语版印度学词典系列的出版。我在学习中就把经过千辛万苦查阅到意思的词条一个个记录下来,回国后经过整理增添,单独出版了《印度文化词典》,合作出版了《泰戈尔词典》《印度古典文学词典》等工具书。著名的印度学家闻中先生出于信任,把4卷本将近200万字的《简明印度文化百科全书》翻译出版任务交给我。该书将于今年年底出版。

我参与编写的《辉煌灿烂的印度文化主流—印度教》也是国内重要的研究印度教的书,澄清了人们对印度文化的误解。

我不光从事有关印度的学术研究,还积极为发展中印合作提出建议。2015年我提出建立中-尼-印铁路大通道的构想。这个构想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已经把铁路修到西藏的日喀则,并且决定再把铁路修到中国与尼泊尔的边境,由中尼边界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距离只有80公里,一旦铁路修到加德满都,再到尼印边界,印度肯定会把铁路连接到其“钻石四边形”铁路线上,这就等于打通了中国通往南亚的国际铁路线。令人欣慰的是,这个构想正在变成现实:中国和尼泊尔政府合作,已经把这条铁路大通道修到了喜马拉雅山下的尼泊尔境内,预计2022年中尼段铁路就能通车。

责任编辑:丁莉莎

猜你喜欢

贱民云山泰戈尔
十二点钟
卑微背后的高尚人性
金色花
云山图
Accident Analysis and Emergency Response Effect Research of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in Taiyuan Metro
印大学未给予“贱民”配额引争议
印度“贱民”大罢工酿流血骚乱
云山的树
泰戈尔《飞鸟集》解读诸法
安纳德长篇小说中贱民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