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但论文字总相亲

2020-06-19史冰容

大学生 2020年6期
关键词:百济天皇汉字

有学者认为,日本在公元2世纪末,经百济(今朝鲜半岛)引入汉字,才开始有文字。但最开始的“汉字”,只用来表音,没有了原来汉文中的意思,这种“汉字”,被称为万叶假名。

在公元3世纪的应神天皇(传说中日本第15代天皇,执政时期应在公元3世纪左右。日本历史上有多位虚构的天皇,应神天皇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有待考证。目前一般的看法是其为神话中的人物)时期,王仁(生卒年不详,活动时间约为3世纪中叶,百济儒教家。日本有关书籍记载了王仁从百济到日本的过程,但是朝鲜半岛并未留下相应记载,故有学者怀疑王仁存在的真实性)从百济来到日本,献上郑玄(127-200年,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以毕生精力注释儒家经典,注疏有《毛诗》《周易》《论语》等,共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注的《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应神天皇将王仁聘为太子太傅,教授贵族子弟中文典籍。诗歌因为比文章等更浅显易懂,再加上天皇的大力推崇,逐渐成为了日本贵族的心头之爱,许多天皇也都是写汉诗的好手。但也可能正因如此,日本汉诗的发展很长时间多局限在皇族贵族的圈子内,内容也集中于宴饮出游等玩乐相关的题材。

史冰容,现在就读于清华外文系(日语专业)

在之后的岁月里,日本汉诗走过了漫长的发展路途。据猪口笃志在《日本汉诗鉴赏辞典》中的总结,从汉诗发轫的奈良、平安时代,到汉诗异军突起的五山文学(12世纪末至14世纪,五山派僧侣发起的以汉文学见长的文学流派,作品内容多与佛教禅宗思想有关)时期,再到汉诗衰替的明治、大正时代,先后问世的日本汉诗集达2339册。从第一本敕撰汉诗集《怀风藻》的编纂开启汉诗的黄金时代,到明治、大正时期的余音悠长,在近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以日本汉诗为代表的日本汉文学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经典给日本汉诗及日本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养分。其中,白居易的诗歌对平安时期的日本影响极大,当时日本著名的汉诗人菅原道真曾创作了许多模仿白居易诗的作品,被当时的醍醐天皇称赞“更有菅家胜白样”(样,是日本对人的尊称)。《源氏物语》中引用《白氏文集》中的诗文多达106处,涉及白居易的47篇作品。即使是日本本土吟咏的和歌,也曾受到白居易的影响。13世纪日本发展出“句题和歌”,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两句至四句的汉诗,二是根据汉诗文的内容意境创作和歌。句题和歌集《文集百首》中被翻译改写的汉诗文均出自于白诗。

菅原道真

我现在就读于清华外文系(日语专业)。我并不是因为日本汉诗曾经在历史上有过辉煌灿烂的过去,才决心去发现它的动人之处的,我的选择更多像是误打误撞。当初在制订研究计划时,我的导师建议我从兴趣点出发,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研究。于是我就去翻阅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物语故事、和歌谣曲集等,当时的感受是:“这确实非常日本,一看就是日本人写的东西。”但正因如此,也产生了一些距离和隔阂感,对自己能否触及它的内核产生过怀疑。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SayHi中华文化体验活动之中外学子写书法

后来接触到夏目漱石写的汉诗,我曾经认为明治维新后日本受到西方影响非常大,当时的社会应该已经全盘西化了。所以看到漱石的汉诗我非常吃惊:“为什么近代大文豪还会写汉诗,还写得如此对仗工整!”然后顺着这条线索查下去,慢慢了解到文化的传承不是随着历史事件的发生一刀切突然中断的,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中汉文还占有很大比重,漫长历史建立的影响不是那么轻易消失的。从那之后,我便想深入了解日本汉文学。导师也表示这个领域还有很多空白,也很有研究的必要。

日本汉诗确是一朵异色的玫瑰。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千年之前日本人努力创作汉诗的情景:汉语完全是一门外语,但是诗歌创作却要压韵,还要对仗工整,情感表达还要合情合景,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多用一点中国的典故,显得自己學识渊博,确实不容易。

在很多学者眼中,日本汉诗并不完美,其中最被人诟病的是“和习”,就是日本诗人在创作汉诗时,受到自身语言习惯的影响,语序或者词语使用与汉语不同,带有浓厚的日式特点,这常被认为是“学习不到位”“表达不够地道”的地方。比如上文中提到的“更有菅家胜白样”中“白样”一词就是日语的独特表达。但也有学者表示,这些“和习”恰恰是日本汉诗生动的地方,是日本汉诗能够区别于中国的印记。事实上,在日本汉诗发展的后期,为了体现“和魂”,有些诗人会特意选用一些“和制汉语”,也就是日本人创造的汉字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历史上,日本、朝鲜、越南都曾经用汉字创造过灿烂的文化。近些年,日本的一些教授提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概念,日本汉诗也是这一文化圈中的成果。

清末的诗人俞樾曾经编著《东瀛诗选》,向国人介绍日本江户至明治时期的汉诗,一时间惊动了中日两国学界,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百年之后的我们,能否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为契机重新认识一下这位看起来熟悉的陌生人呢?

责任编辑:马春梅

猜你喜欢

百济天皇汉字
浅析唐罗联军对百济的征讨
百济灭亡的原因
入唐百济遗民流向与连云港封土石室墓
韩国“百济文化”中的草鞋
天皇版“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