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主流媒体对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的报道框架
——以《人民日报》为例

2020-06-19刘亚红

视听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框架肺炎

□ 刘亚红 周 丽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国武汉爆发,中国政府做出抗击疫情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中国各大媒体纷纷对其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高度重视此次疫情防控的宣传报道。本文以《人民日报》对新冠肺炎的报道为例,探讨中国主流媒体对此类公共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框架和特色。

一、研究意义

“框架”作为考察人的认知与传播行为的学术概念,最早是由人类学家贝特森在1955年提出来的,他认为框架指的是就如何理解彼此符号,传受双方相互约定的诠释规则。社会学家戈夫曼说:“框架指的是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①中国台湾学者臧国仁将传播学的框架理论细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框架的高层结构是指事实的内在结构中高层次的意义,如对某一事件的界定;中层结构由主要事件、事件背景、事件影响、事发原因、对事实的评估等环节组成;低层结构指的是由语言和符号组成的字、词、句,以及这些符号语言所形成的修辞或比喻。

笔者结合框架理论,从高中低三层结构来研究《人民日报》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新闻框架的高层架构即新闻主题的设置;框架的中层架构,即媒介文本的具体结构形式,可理解为媒介对各种新闻资料的运用;低层结构指的是新闻文本的具体表达方式②。因此,本文从这三个层面解读了我国主流媒体对此类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的报道框架和特色。

二、研究过程

本文抽样日期从武汉封城的2020年1月23日开始,中国新冠肺炎进入高潮阶段;抽样时间截止到2020年3月11日。去除与新冠肺炎疫情内容不符合的新闻文本,最终确定此次研究样本为83篇。

(一)高层结构

笔者将选择的研究样本按照内容归纳出9个主题,分别是疫情防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抗疫必胜信念、国际社会反应、政策支持、领导人相关活动、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普通人的抗疫故事和其他。

对83篇研究样本按主题进行分类,得到如表1所示的主题数据统计表。

表1 主题数据统计表

“疫情防控”主题指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的基本情况,以及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领导中国人民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控,在相关报道中占有很大比例;“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主题主要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为全国人民抗“疫”树立榜样模范的作用来呈现;“领导人相关活动”主题指的是中国领导人部署全国抗“疫”行动,慰问抗“疫”人员的事件;“提高公共卫生治理能力”主题启示我们提高国家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和治理能力;“政策支持”主题是中国政府积极抗“疫”的相应政策支持,有医疗、金融、生产制造等。这五个主题共同建构了政府在疫情防控抗“疫”期间高效履职的形象框架。

“抗‘疫’必胜信念”主题则起到稳定民心,引导社会舆论,坚定全国人民抗“疫”必胜信心的作用;“普通人的抗‘疫’故事”主要刻画了疫情期间普通人积极抗“疫”的感人故事。这两个主题建构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氛围框架。

“国际社会的反应”主题反映了国外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抗击疫情的态度,以及物资援助和精神支持,体现了其与中国守望相助、共抗疫情的手足之情;同时,通过国际社会的评价,建构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分析发现,“疫情防控”主题报道的数量最多,占全样本的30.1%。这些报道以客观和正向相结合,以事实说事实,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榜样作用,呈现给大众一个先进可靠的中国共产党形象,通过对政府采取的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和政策,展现了一个高效履职的政府形象。

其次,评论文章中更是多次涉及坚定全国人民抗“疫”必胜的信念,向群众展现事实,打破谣言,积极引导舆论,以及一群普通人的抗“疫”故事,呈现出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氛围框架。

国际社会反应的报道占8.4%,体现出我国对国际舆论的重视有所提升,积极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的疫情状况和实施的抗“疫”举措,总体呈现了一个有人文关怀的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评价的:“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携手合作抗击疫情》,《人民日报》2020年2月12日)这句话反映了国际社会组织对中国政府采取抗“疫”防控措施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二)中层结构

梵迪克认为,话语的总体意义(宏观结构)需要某种总体的句法来限定话题或主题在实际文本中插入或排列的可能形式。话语的这种总体形式可用以规则为基础的图式来界定。这种图式有着一系列等级排列的不同范畴,包括概述、情节、后果、口头反应和评论,这些新闻的主要图式范畴一起限定了新闻话语采用的各种图式。臧国仁根据梵迪克的基模概念,将中层结构划分为事件基本信息型、事件细节描述型、事件结果型、事件分析型、事件评估型以及事件背景型③。

Lyengar认为,事件基本信息、事件细节描述和事件结果都是通过强调事实来直接突出主题,因此可被归纳为议题架构法;而事件分析、事件评估以及事件背景则是通过强调分析、评估及背景等侧面要素间接烘托主题,因此可被归纳为情境架构法④。基于以上分类,笔者对《人民日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新闻材料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

表2 新闻材料使用情况表

分析结果显示,《人民日报》的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主题架构重事实,讲细节,不仅给予事件相关事实最充分的报道,而且注重细节描述,比如在这次疫情报道中注重及时公开公布疫情信息,还对政府采取的行动和举措进行清晰的说明,并就抗疫取得的成就进行实时更新。

在情境架构中重评估分析而轻背景。这也与上节高层结构中主题的分析结果一致,《人民日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呈现出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的画面,注重通过评论分析来引导国内舆论,关注国际社会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态度和评价,冷静客观地摆事实、讲成果。

对于某些关于中国疫情的不实言论,《人民日报》及时予以反击,第一时间发布详细疫情信息,避免引起公众的恐慌情绪。在突出高效履职政府形象的同时,《人民日报》使用了典型平凡人的抗“疫”案例来加以平衡。如,“为感谢12年前武汉在抗震救灾中的医疗援助,12位四川汶川村民驱车千余公里,将村民自发筹集的6卡车蔬菜送到了武汉”。(《跨越12年的爱心接力》,《人民日报》2020年2月21日)总体来说,《人民日报》较少使用情景架构的方法,但是相较于情景架构法中的事件分析和事件背景这两种报道方式,《人民日报》更多地使用了事件评估来表达自己对事件的评价,从而起到渲染主题的作用。

(三)低层结构

本文的低层结构分析主要指新闻文本的微观结构层次,包括字、词、句、意的分析。

梵·迪克认为,话语的微观层次包括语音、词汇、句型及意义。他将新闻话语分析和社会认知结合起来,认为新闻结构藏与新闻文本当中,与记者的社会认知和宏观的媒介环境联系在一起⑤。

臧国仁学者框架的低层结构主要是语言方面,他认为任何文字符号的组合、选用都是对真实世界的转换框架效果。比如,“携手合作,抗击疫情”“坚定信心就能取胜”“科学防治,战胜疫情”,短小精悍、铿锵有力的几个标题,就展现出全国人民抗疫必胜的决心和信心;“我是党员,我先上”“人民军队为人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展现了我国党员干部当先锋、做表率,用自身的勇气、毅力与担当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集体形象;“意识形态偏见也是病毒”“以邻为壑换不来独善其身”“趁人之危的看客做派当休矣”则运用了充满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表明中方的观点和立场,对美国一些政客的不实言论进行反驳和强烈的谴责。

由此可见,低层结构的分析结果与高层和中层相一致。首先,《人民日报》对新冠肺炎的报道重事实,重评估,其中对党员干部的宣传作用也显而易见,在报道事实本身和细节的同时大量使用政府的作为和领导人活动,突出中国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取得的成果,这也是《人民日报》作为中国的党报所应该发挥的宣传作用。其次,《人民日报》倾向于使用疫情一线的人员的话语间接表达其战胜疫情的决心,昭示人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以及中国人民面对疫情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结语

研究表明,《人民日报》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突出了政府高效履职的形象框架、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氛围框架以及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框架。

政府高效履职的形象框架主要是通过疫情防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政策支持以及领导人相关活动总结而来,新闻文本中有大量关于政府组织疫情防控的对事实和细节的描写,辅之以政府的政策支持,运用丰富的人物事迹塑造了一群不怕牺牲、爱岗敬业的群英谱形象,塑造了一个高效履职的政府的形象。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氛围框架主要通过一系列评论员文章和新闻话语营造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氛围,坚定了人们抗“疫”必胜的信念;通过一些普通人的典型故事,表达了中国人民善良、爱国、诚信、友爱的家国情怀,营造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氛围框架。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框架这一主题通过国际社会对中国发生新冠肺炎以来的态度以及对中国政府采取的积极防控措施的评价来呈现,中国领导人在公众场合多次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鼓励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发展,建构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关重大,不仅关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也给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带来了挑战。在面对这次新冠肺炎公共突发卫生事件时,我国主流媒体在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公共服务和聚集全民力量上表现得非常出色⑥,在信息公开、舆论引导,面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政府的作为和抗“疫”的成果方面,展现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从非典到新冠肺炎,我国主流媒体不断积累经验,逐渐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方法和对策,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注释: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08.

②肖又菁.试析我国传统主流媒体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新闻框架特色——以《人民日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2012(06):23-26.

③臧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M].台北:三民书局,1999:34.

④肖又菁.试析我国传统主流媒体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新闻框架特色——以《人民日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2012(06):23-26.

⑤[荷]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M].曾庆香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60.

⑥高晓虹,赵希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传播的职责与使命[J].中国编辑,2020(Z1):4-9.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框架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框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基于Hadoop的DDoS检测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