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农业农村重点工作 确保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2020-06-19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村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猪粮食农产品

文/李国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工作,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全面部署。正在全国学习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时候,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春节前夕,中央及时部署严控新冠病毒传播。2020年2月,中央又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及时向社会发布中央一号文件。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中央部署复工复产,着力推动脱贫攻坚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工作。

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要按既定的计划,全面高质量完成现行标准下剩余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贫困县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让欠发达地区农民和当地经济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客观来说,虽然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和尚未摘帽的贫困县在数量上不算多,但是量少并不意味着任务轻。恰恰相反,脱贫攻坚战持续几年了,仍然未能脱贫和未能摘帽,其难度可想而知。不仅如此,自2020年初以来,全国各地都加大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有效扼制病毒在国内传播扩散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对人流和物流产生了影响,更不得不分配一部分精力用于疫情防控。

脱贫攻坚战到最后阶段,难度大、时间紧,加上疫情防控新形势,要求各地必须统筹好“三农”工作,更需要凝心聚力,不能转移分散力量,这样才能完成脱贫攻坚战尚未完成的目标任务,着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做好返贫和新出现的贫困人口帮扶工作,有机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要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疫情防控常态化,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要优先吸纳和安排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家庭劳动力务工就业。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来源结构与其他地区类似,工资性收入贡献最大。2019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082元,在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比重达35%。稳住了工资性收入,就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脱贫成果,也有助于尚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增收实现稳定脱贫。要在重大项目开工、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更多公益岗位等方面优先使用贫困家庭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要全力支持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创新“点对点”等方式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让贫困地区劳动力尽快有序返岗。

确保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和贫困县如期摘帽。2019年年底,我国仍然有551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对各地已经脱贫的9300多万人口开展全面排查,发现全国仍然有近200万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近300万脱贫人口存在致贫风险。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的安全网功能,实现应保尽保。要做好对因疫情防控和其他原因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既要进一步增强尚未摘帽贫困县和尚未退出贫困村的紧迫感,又要切实帮助它们解决实际困难,动员组织优质资源向这些地区集中。

要巩固脱贫成果。经过多年的脱贫攻坚,贫困地区扶贫产业一般都形成了生产能力。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带来的新问题,结合产业扶贫进一步推进的目标任务,做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落实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实现扶贫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协调组织产销对接,有效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等新型销售渠道,切实解决好贫困特色优势农产品滞销问题。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在巩固脱贫成果时,应注重扶贫产业提档升级,打通生产流通全产业链和农民、经销商、物流配送及消费者供应链的堵点。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区域化和专业化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分化发展,我国农民家庭收入支出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收入来源看,近些年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6万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近6600元,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占比超过40%。从消费支出看,农民消费的食物食品有大约90%需要通过市场购买。当农产品及食品价格涨幅过大时,农民的食物食品消费和生活质量就会受到明显影响。这与我们过去的观念完全不同,以为农民是农产品生产者,是农产品价格及食品价格上涨受益者,殊不知,当今农民消费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已经越来越少。近年来畜禽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则非常有限。2019年,猪肉价格上涨超过50%,带动肉禽生产者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全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超过14%,但农民家庭经营人均牧业净收入只有657元,比2018年增加82元,增长14.3%。牧业净收入增加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量的贡献率为5.8%,相比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超过40%的贡献率,猪肉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带来畜禽价格全面较大幅度上涨,增加了消费者经济负担,农民获得的收益也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多。巩固脱贫成果,重中之重要巩固“不愁吃”成果。在农村探索建立食物安全保障网,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巩固脱贫成果的应有之义,也是加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薄弱环节的重要举措。

加快农业发展做好稳产保供工作

近年来,国内农产品产需缺口总体扩大,部分农产品产需缺口扩大较快,国内农产品价格和食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有效保障增加农产品供给和促进食品价格高位回落,根本途径是加快农业发展,扩大农产品生产,这就需要增强农业投资驱动力,加快农业投资增长。历史上,每当中国农产品价格和食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快速上涨时,往往都通过较大幅度增加农业投资来平抑食品价格。同样的,2020年,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畜牧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充足供给,促进食品价格平稳运行和高位回落。

要稳定粮食生产。中国粮食连续多年丰产增产,国内库存水平高,供给充裕,市场价格极其稳定,无论在2019年猪肉价格较大幅度上涨情况下,还是在2020年年初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都发挥着稳定器作用。面对全球疫情蔓延带来的风险升高和不确定性增多的挑战,更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在保证粮食品质前提下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力争粮食好收成,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具有特殊意义。

要强化粮食省长负责制,米袋子首长负责制,确保地方抓粮积极性。要完善粮食省长负责制考核体系,根据时代的发展,把打造粮食供应链和构建稳健的粮食产销关系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粮食主要依赖外地的省市,要考核与主产省份分担的责任情况,特别是要把与主产区建立稳固的粮食购销关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储备足够的在主产区收购的粮食数量以及是否构建通畅和运转高效的物流体系等内容作为考核内容。主销区地方政府要和中央一道,积极帮助解决粮食主产区面临的各类实际困难,让主产区生产粮食更有积极性。为了降低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压力,不断有效化解粮食结构性矛盾,要强化主产区粮食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考核,不断提高以销定产的比重和纳入农牧结合和种养一体比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要探索粮食生产经营者利益的新型保护与实现方式。如何在粮食价格稳定总体要求下保护和实现粮食生产经营者利益是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在WTO农业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用好用足粮食支持保护政策措施,要探索新型政策性粮食保险,还要建立起职业化粮食生产经营者队伍,根据他们的贡献和从业年限发放政府津贴,多管齐下,不让职业粮食生产经营者吃亏,让他们更有积极性地为全面小康社会的粮食安全做贡献。

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和动物疫病防控。2020年,中国或面临草地贪夜蛾和沙漠蝗等病虫害风险。尽管风险不高,但是绝不能放弃警惕。要做好监测预警,备好药剂药械,一旦发生要及时开展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2020年,中国仍然面临非洲猪瘟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风险,要千方百计做好动物防疫工作,进一步加强非洲猪瘟防控。

要加快提高生猪生产能力。发展生猪生产是增加猪肉供应的最有力保障。加快扩大生猪产能,才能更好地满足全面小康社会居民对食物多样化全面营养健康的需要,才能降低猪肉进口对国内生猪生产冲击的风险,才能促进食品价格在合理水平运行,也才能有效避免进口猪肉价格过高对国内的传导。增加猪肉供应,必须加快中国生猪生产能力建设。一方面要在土地、环保、财政和金融支持等方面落实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要在做好非洲猪瘟防控的同时,新建或扩建猪舍,大幅度增加生猪存栏数量。

控制非洲猪瘟疫情,是加快提高生猪生产能力的关键,不仅事关种猪、仔猪和生猪养殖病死率,而且还影响养猪户信心和积极性。要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对非洲猪瘟、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能力。

要加强生猪产业供应链建设。中国养殖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是适度替代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生鲜上市。结合中国生猪产业链发展现状,要进一步健全生猪保育及饲料供应体系,疏通种猪等物流堵点,根据生猪生产地域分布和消费目标市场空间分布,促进屠宰企业优化布局,引导大型养殖企业和养猪户集中产区的经济合作组织等就地就近配套发展生猪屠宰加工业,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改变传统的活猪运输方式,实现从传统的“运猪”到“运肉”的高效转变,以适应非洲猪瘟防控需要。同时,要在疫情防控得到保障前提下允许种猪和仔猪运输,加快生猪生产能力在不同地区和各类市场主体快速扩张。

要加快牛羊等草食动物发展。近年来,中国牛羊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产需缺口不断扩大,进口量持续增加。国内牛羊生产虽然稳定发展,但是在居民食物消费升级对牛羊肉需求快速增加的背景,迫切需要加快牛羊等草食动物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要,促进牛羊肉市场价格在合理水平运行。

要落实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解决畜禽产品和果菜等重要“菜篮子”产品主产区的现实问题,增加养殖用地和设施农业用地,构建高效物流体系和供应链。要做好重点农产品市场调控。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及时发挥政策性收储作用,促进市场健康运行,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和食品供应者有序稳定上市,不参与市场炒作,不囤积居奇,不串通涨价,严厉打击操控市场、区域封锁和市场分割等破坏市场健康运行秩序的行为。

鼓励大型生猪养殖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组织+农户”、托管租赁等方式,带动普通农户发展养殖业。在非洲猪瘟防控重要时期,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带动中小养殖场户升级改造防疫设施,健全防疫制度。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支撑机构和行业协会等组织要强化培训和服务,促进养殖户提升疫病防控水平。

补上农村基础设施等短板

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是2020年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经过多年农村水利、道路、电网改造和信息化设施等建设,绝大多数农村已经解决了饮水安全、交通出行、供电常态化和通信信号等难题,但是这些公共设施服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面临着提档升级任务,需要加快建立运营维护和管理机制。同时,全国仍然有少部分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尚未解决,少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人们出行仍然面临交通瓶颈,还有一些地方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尚未完成,诸如此类短板必须加快补上,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

受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扩散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助于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有效扩大内需。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中国将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扩大债券发行规模,增加财政等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降低贷款利息。在财政金融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和保障力度中,要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切实加大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力度。

要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解决脱贫攻坚战中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等突出问题。要加快农村道路提档升级和村内道路建设改造。“村村通”要在全面完成行政村通硬化路基础上,向自然村延伸,大力支持村内道路建设和改造。推进建立农村公路长效管养机制。要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重点是电网升级改造向深度贫困地区和边境村寨倾斜。基本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普遍覆盖。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提升村容村貌。要加大扶贫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易地搬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住房等工程任务必须按原进程计划完成。

猜你喜欢

生猪粮食农产品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