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中美茶叶贸易的衰落及其原因

2020-06-19李梦婷丁以寿

茶业通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茶叶贸易

李梦婷,丁以寿

清末中美茶叶贸易的衰落及其原因

李梦婷,丁以寿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清朝时期美国曾是茶叶进口和消费的大国之一,也是中国茶叶外销的一个主要市场,可以说,中美关系的发展最早也是由茶叶贸易开始的。自美洲殖民地阶段开始,茶叶贸易便悄然兴起。美国独立以后,中美茶叶贸易经过了曲折的历史阶段。清代末期,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中美茶叶贸易走向衰落,甚至断绝。该文以事实数据简述了清末中美茶叶贸易的概况,并从几方面探讨其走向衰落的原因。

茶叶;中美贸易;衰落;原因

从美国独立建国开始,到清朝末期,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中,中美茶叶贸易走过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从兴起,到发展,到繁荣,又趋向衰落,每一个阶段都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美茶叶贸易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华茶逐渐迈向垄断美国茶叶市场的地位。但到了清末,由于多方面原因,中美茶叶贸易的发展受到重重阻碍,逐渐走向衰落。

1 中美茶叶贸易的渊源

十七世纪四五十年代,荷兰人首次将茶叶引入新阿姆斯特丹殖民地(今纽约)。自此以后,在美洲殖民地便逐渐兴起了饮茶的习俗。18世纪初期,美洲殖民地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时为统治者的英国逐渐意识到,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它将成为一个威胁,于是开始设法实施打压。此时茶叶已成为美洲殖民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商品,茶叶贸易带来的利润也将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基于此,英国政府利用东印度公司实施从中国到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进口的垄断,并对茶叶进行征税。高额的茶叶税及对英国垄断茶叶的不满是导致殖民地人民抗争的因素之一。1773年12月17日,殖民地人民长期的怨愤爆发,发生了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也由此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后的美国随即展开与华贸易,其中茶叶贸易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直到清朝末期前,茶叶一直处于繁荣发展的阶段。

2 华茶输美走向衰落

清末,中国对外出口的商品种类日趋丰富,除了早期主要的丝、茶,还有棉花、糖类、豆类等,据统计,1910年出口总额超过百万关两的商品种类有33个[1],传统的大宗商品在中国出口贸易市场中的地位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国内贸易基本操纵在帝国主义者手中,国内动荡不安,对外贸易受到影响,华茶输美大幅减少[2]。事实上,中美茶叶贸易的衰落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已显露出来,1870年以后,华茶输美便停滞不前,茶叶比重也逐渐降低。进入20世纪后,这种衰落开始明显。1895年后到1910年以前,输美茶叶基本能保持在20万担以上30万担以下的水平,1900年和1902年小幅升高,升到30余万担;1898年和1906年低于20万担,分别为19万担和18.4万担。1910年以后,华茶输美数量出现持续走低的形势,年平均输美茶叶不足20万担。

表1 华茶输入美国数量统计表(1895~1915年)

数据来源:依据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整理

19世纪末,日本茶开始挤占华茶在美市场,自1895年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日本割据,输美乌龙茶也被控制在日本手中。1900年中国茶占美国茶叶进口总数的49.84%,日本占40.01%,到1910年,华茶比重降低17%,被日本茶超过[3]。 20世纪初,英属殖民地以及美国等主要茶叶消费国开始广泛宣传来自印度和锡兰的茶叶,这种新红茶的普及引发了美国人民在茶叶上的消费转变,慢慢远离中国绿茶。1915年,华茶占美国茶叶市场的23.82%,印度、锡兰茶占30.95%,华茶被印度、锡兰茶超过[4]。1894年时,中国外销茶叶总计1126千公担,输往美国的茶叶占总数的21.7%,到1910年,输往美国华茶占当年外销茶叶总数的比例降至9.4%[5]。

3 衰落的原因

从垄断美国茶叶市场到清末的衰落,中美茶叶贸易之所以一路倒退走向没落,这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3.1 帝国主义操纵中国商品市场

甲午战争使中国坠入了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及国内市场的深渊,茶叶贸易的衰落也趋同清朝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通过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强掠了一系列的特权。利用这些特权,他们操纵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大量剩余的商品,其中也包括洋茶,导致国内茶叶市场受挫,茶叶价格也降低。1872年100斤茶的价格在国内为37.79美元,到1912年,茶叶价格降低了一半,仅值18.22美元。帝国主义还勾结国内封建势力,采取不等价的交换方式,从中间获取高额利润。然而深受这些不平等因素影响的最终则是底层的茶农们,他们生产的茶叶在外销出口时,往往经过买办及商业资本。这些中国的买办等商业资本在帝国主义剥削的基础上更是压榨农民,他们在外销的过程中层层抽取利润,使得茶农们实际到手的仅是极小一部分。无法获得应当的利润,使得大量茶农亏本破产,茶区逐渐荒废。

除此之外,英美两国建设的国际电讯事业也进一步地摧毁了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发展。1866年,英美开始在大西洋海底架设水下电线,至19世纪70年代后,欧美两洲对中国的信息传递便都通过电讯联系。电讯实行以前,信息传递都是需要数月,为了率先抢占国际茶叶市场,一到茶叶上市季节,英美茶商便抢运中国茶叶,尽快囤购充足的货物,以备随时出售,国际市场的茶叶销售价格以及销售数量基本取决于中国的出口价格和出口数量[6]。但电讯的出现使得外商能够在几个小时内知晓市场信息,随时了解茶叶消费者的嗜好及流行趋势,自然不用再囤货,洋商们淡然处之。而中国不仅没有电讯工具了解国际信息,也很少有人在国外市场经营茶叶贸易,因此对于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中国商人无从了解,茶叶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丧失,完全变成了被外商支配,中国茶商损失严重。

3.2 洋茶的竞争

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基本垄断世界茶叶供应市场。19世纪以后,世界兴起了种植茶叶的热潮,各地都在尝试种植自己的茶叶,华茶受到日本、印度等洋茶的激烈竞争。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开始大力扶植国内茶业发展,1883年成立日本茶业组合中央会议所,统一管理全国茶业,设有大量研究机关,在各产茶区配备技术指导人员,积极推进茶业[7]。19世纪60年代,日本茶叶开始进军美国市场,初期时,日本茶叶占的份额比较少。为了扩大出口,占据国际市场,日本政府积极鼓励茶叶发展,实行先进的机械化生产,使得茶叶的规模化生产变得高效,也因此成本降低。另外还统一茶叶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并改进茶叶质量,规范茶叶生产及流通。日本后来还设立了监察委员,专门负责对茶叶的检查,根据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滋味等多方面的标准对茶叶进行优劣等级的评判。由于价格低廉,而且同一时期华茶质量出现问题等因素,日本茶很快便打开了美国的市场,而华茶逐渐衰败。到了70年代,日本茶就几乎蚕食了美国茶叶的一半市场。此外,日本还积极鼓励本国茶叶的宣传,政府补助津贴,令茶业组合中央会议所负责组织,帮助推广本国茶叶。在国内设置茶叶竞赛,促进茶叶的优良改革。在国外积极推广,从1893年的芝加哥博览会开始,日本在历届博览会中都展览陈列本国产品。1910年后,还在美国的报纸杂志上集中宣传。到1911年,日本茶叶输入美国达到旺盛时期。

日本茶侵占中国绿茶在美国的市场的同时,印度、锡兰茶也在挤压华茶的地位。先进的机械化体系的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茶叶包装及储运方法的改进使得印度、锡兰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绝对的竞争力。而且,印度、锡兰的红茶十分注重对茶叶市场的调研,同样也善于充分利用有限的宣传方式,如广告、旅行活动等,使之在群众中逐渐流行、普及。据威廉ž乌克斯记载,从19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二十多年中,印度在美国宣传他们的茶叶所花费的费用达到200万美元,锡兰用于美国宣传的费用也达到100万美元[8]。有效的宣传得到了很好的推广效果,输入美国的日本、印度及锡兰的茶叶量不断增加,中国茶叶一度再受打击。

3.3 国内茶业自身存在的弊端

除了外界洋茶竞争的影响,华茶的衰落也脱离不了自身的原因。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在国际上有着广阔的市场。但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刺激了国内茶叶市场发展的畸形。茶商争相经营,茶农们不断扩大茶园、增加生产。以福建建瓯县洋口地方为例,“洋口地方,三府交界,始自咸丰同治与光绪初年,茶价甚高,因此,各地之人来开茶山者甚众……延建之茶山遍地,不知凡几矣”[9]。一时之间,茶叶生产量大增。出口茶叶巨大的需求量也导致茶叶质量参差不齐。茶叶的生产周期较长,从移栽茶苗到生长到旺盛期一般需要8年时间,盛产期可以持续10年左右。而当时的茶叶生产是小农经济的方式,茶农们没有科学专业的技术知识,不愿意更新舍弃老茶树,因为这意味着要等待很长一段时间,也会损失掉一部分利益。为了保持产量,即使茶树到了该更新换代的时期,只要茶树还在生叶,茶农们就一直采摘下去,因此茶叶质量越来越得不到保证。缺乏科学的管理也使得茶区土壤肥力不足,也影响了茶叶的质量。另一方面,茶农们的茶叶外销要经过茶商,茶商去茶区收茶都是将散茶混合装箱的,不管老嫩、好坏,全都混杂在一起,导致茶叶质量降低。

随着日本、印度、锡兰茶叶的流行,美国市场的茶叶供应来源变得更加有选择性,不再依赖中国。生产技术落后,效率低下,滞后的传统中国茶叶种植、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国家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可言,又加上华茶质量的下降,华茶输出备受打击,贸易量显著下降,国内茶叶变得库存过剩。另外,对于营销方面,中国的茶商也望尘莫及,营销上的空白让中国茶商也失去了很多买卖。为了售出库存的茶叶,华茶不得不降低价格,导致茶商们遭受损失,为了减少这种损失,茶商就向茶农们压低收购价格,有些茶商还会压斤两。茶农们对待这种剥削,也不得不采取措施反抗,他们在茶商收茶时掺杂劣质茶叶,甚至将茶叶湿水,希望能够在重量上多加重一些。而在外销的过程中,一些茶商为了保证贸易量,也以次充好,甚至掺假,这也无疑使得外销茶叶质量更加不好。因此,不仅茶叶生产效率比不过洋茶,品质上也给外商对华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也更加导致华茶出口的价格降低。反反复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冲击了中国茶叶的外销市场。清朝末中国沦落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无法获取利润,茶农们也都不再经营茶园,“种茶之区,市疲山败”描绘了当时中国茶业一派萎靡堕落的景象[10]。

而此时的清政府面对茶叶贸易的问题毫无作为,仍然沿用1843年以来的出口税率政策,对茶叶出口征收每担2.5海关两的税费,子口半税1.25两。而茶叶从收取到出口离岸,至少要经过5次转手,每次转手都要再提高一次成本。各地方政府对转销的茶叶还各自征收各种各样的厘税,包括转口费、捐税、运输费、消费税等。据1888年厦门的海关报道说,出口关税每担2.5两,约占当地茶叶市值的34%。同年英国驻汉口的领事在报告中也提到,汉口外销茶叶在内地每担纳税205~270g,平均相当于茶叶价格的35.5%[11]。加上各种厘税,茶叶成本变得很高,更加无法同日茶、印度锡兰茶竞争。清政府的无作为加速了茶叶贸易的衰落。

3.4 美国压制中国茶

此前,因为茶叶贸易的巨大造成了美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状况。为了改变这一状况,19世纪中期开始,美国便一直致力于自己种植生产茶叶,但反复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最终不得不放弃,于是为了打压中国茶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之后,中国茶叶粗制滥造,外销茶常常着色或掺假,质量下降,引起了美国民众的不满,他们提请议会立法严禁粗制、劣质茶进口。之后1883年,美国议会颁布《禁止伪劣茶进口法》,但该项规定并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仅是授权给检验人员,凭检验人员自行判定,判定标准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受这个法案影响,不仅是劣等茶,甚至中国的一些质量较好的茶也常常被限制进口;美国后来又颁布《劣等货法案》,特别是1897年通过了禁止掺假货物进口条例的总则,提高了进口茶叶的等级标准,其中特别表示禁止平水茶输入,要加以控制从中国进口的茶叶,使平均进口量尽快减少三分之一[12]。1912年设立了茶叶审查监理人专门针对中国茶叶的输入。各个茶叶政策的制定使得中国茶出口美国变得越来越难,茶叶贸易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另外美国的媒体报纸行业也引导人们拒绝中国茶,一旦发现进口的中国茶出现了问题,便大肆批评,夸大其词,到处宣扬中国茶的低劣;而对于日本茶则满是赞美表扬的报道,大大影响了中国茶在美的声誉。

3.5 咖啡的竞争

除了洋茶,华茶也面临着咖啡的竞争。咖啡,与茶是世界两大主要饮料,它的消费也是无处不在。“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后,在美洲殖民地中间兴起了一股抵制茶叶消费的热潮,人民纷纷喝起了咖啡。到了19世纪,咖啡成为了美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产品。南北战争之前,美国的咖啡消费量还较低,但战争结束之后,咖啡的进口税降低,随之其消费量也开始增加。1897年,美国人均茶叶消费量仅有1.56磅,之后更是不断减少,到1907年,人均茶叶消费量降为0.43kg[13]。反观咖啡,其在美国的市场却在稳定发展,消费总量不断增加。在1910—1915年间美国人们的咖啡消费量达到了人均10磅左右[14](见表2),且保持平稳的上升。咖啡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也冲击着茶叶的贸易市场。

表2 美国咖啡消费量(1910~1915年)

数据来源:周志骅编.世界之经济利源与制造业[M].商务印书馆.1934.

4 结论

中美茶叶贸易从繁荣到衰落的过程有着复杂的因素影响,从外部来看,帝国主义的操纵,洋茶、咖啡的竞争以及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压制是阻碍中美茶叶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从中国茶叶内部分析,自身存在的很多弊端,如生产力低下、茶叶质量参差不齐、繁重的厘税等都是导致华茶输美走向萧条的不利因素。

[1] 孙玉琴编著.中国对外贸易史[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5.

[2] 孙景娥.谈谈中美茶叶贸易[J].茶业通报,1982(05):17.

[3] 林坚著.远渡重洋:中美贸易二百年[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4] 姚贤镐编.中国近工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第五种).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第3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

[5] 许道夫编.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6]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7] 吴觉农著,中国茶叶学会编.吴觉农选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8] (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

[9] 桑润生编著.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10] (清)卞宝第.卞制军奏议 卞制军政书[M].1875.

[11] 严中平著.中国近代经济史(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12] 徐雪筠等译编.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13] 蔡维屏编,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外销物资增产推销委员会编.茶叶[M].1943.

[14] 周志骅编.世界之经济利源与制造业[M].商务印书馆,1934.

投稿邮箱:cytb@ahau.edu.cn

S571.1

B

1006-5768(2020)02-092-005

2019-10-28

李梦婷(1995-),女,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硕士;丁以寿,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徐千懿)

猜你喜欢

茶叶贸易
《茶叶通讯》简介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2021年10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美贸易磋商再起波澜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香喷喷的茶叶
贸易统计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