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泡水车”流入二手车市场
2020-06-18关不羽
关不羽
这些面目光鲜的泡水车再次上路时,就成了马路上的“定时炸弹”。电路短路、起火、安全气囊无法弹出,对车主和道路安全都是严重的安全隐患
2020年6月2日以来,我国江南、华南和西南东部经历了今年以来强度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降雨过程。多城市发生大范围马路积水现象,大量车辆被大水浸泡的景象让人感到痛惜。这不禁让人担心,又有大量“泡水车”进入二手车市场。近年来,见诸媒体报道的泡水车引发的二手车交易纠纷、司法事件屡见不鲜:
2018年,河南省尉氏县法院受理了一起二手车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涉事车辆被法院认定为“泡水车”,一审判决被告方开封市某汽车销售公司“退一赔三”后,该公司上诉至开封中院,二审维持原判。
2019年8月21日,央视报道了一起涉及“泡水车”的商业纠纷事件。青岛杨先生于该年3月在瓜子二手车平台上购买了一辆车。杨先生取车后便发现车辆存在安全隐患,经核实该车在2018年8月20日的出险记录中,明确记载该车涉水。
2020年6月8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涉二手车买卖案例。双方在《车辆销售协议》中以手写方式约定“提车后,后果自负,如有重大事故,泡水车全额退款”。法院认定补充条款中的“泡水”,意指原告所理解的涉水或浸水,并作出了退款退车解除协议的终审判决。
这些案例清楚地显示了,二手车市场中涉及“泡水车”的纠纷多发。
“泡水车”一般指浸水深度超过车轮及车身座椅,发动机,变速箱被水泡过,车身底部部件与水长时间接触的机动车。具体细分可以大致分为三种情况:水位如果超出了车的底盘,业内称为浸水车;如果水位超出了机油尺,则称之为半泡水车;如果水位已经超出了引擎盖子,或是仪表盘板面的话,那么就叫全泡水车。不管是什么原因所引起的泡水车,浸泡时间越长,发生故障的概率越高,问题也越严重。
泡水车的受损部位比大部分事故车更为分散隐蔽。不仅排查困难,而且修理费用高昂。一般而言,重度水浸车辆的维修费要占车价的50%以上,豪车维修成本更高,甚至可以超过购置新车的价格。如此高昂的修理费让很多车主望而却步,选择主动出售的不在少数。
实际上,很多正规二手车经纪公司对泡水车持谨慎态度,这导致泡水车的收购价偏低,泡过水的豪车价格也不过数万元。正规商家避之唯恐不及,却有一些“艺高人胆大”的车商逐臭而来,他们看中的就是低价收购带来的利润空间。这些外观品相还不错的“泡水车”经他们简单翻修后,加价数倍出售,利润相当丰厚。这些面目光鲜的泡水车再次上路时,就成了马路上的“定时炸弹”。电路短路、起火、安全气囊无法弹出,对车主和道路安全都是严重的安全隐患。
更令人忧心的是,中国东南沿海等地区每年经历梅雨、台风,集中降水是免不了的,动辄马路变河床的现象“岁岁年年花相似”,“如约而至”的泡水车数量庞大。
2010年5月广东省普降大雨,半个月内全省“水浸车”报损案超过1.8万件。2012年“7·21”北京暴雨后三天内,各家财产保险公司接到机动车辆保险接报案27459笔,这意味着“7·21”大暴雨“量产”了超过两万辆的“泡水车”。
多年来,二手车市场中的“泡水车”俨然以“大魔王”的身份荣居各类“买不得榜单”的三甲,如此臭名昭著的深坑存在多年,说明相应的管理急需改善。
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加强这一领域的监管。比如,因气象原因导致大面积泡水时,对泡水车中受损最严重的“全泡水车”应该重点监控甄别并加强后续管理。今天的交通管理技术日新月异,很多城市已经实现了道路实时监控体系全覆盖,引入先进技术甄别长时间严重浸水的全泡水车是可以实现的。再加上对这类车辆后续的修理、报废进行跟踪管理,可以避免一大批“定时炸弹”通过二手车市场重新上路。还可以考虑制定相应的强制报废标准,将这类“重病号”直接排除在交通运输体系之外。
在制度层面,增加二手车市场违规违法经营者的违法成本,鼓励受害顾客依法维权获得赔偿,也应提上议事日程。隐瞒泡水事故、以次充好,是不良二手车车商在泡水车生意上获得暴利的主要手段。历年来发生了多起这类诉讼,大部分结果都是车商退还车款再加有限的违约金赔偿,明显缺乏惩罚力度。而且,这样“中规中矩”的经济赔偿,导致很多受害的购车者选择私下和解,让这类带有欺诈性质、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脱离了监管的视线,也应予以纠正。可以对隐瞒二手车事故信息设立专门罚则,支持车主经司法、行政的正规处理程序获得更多赔偿,以此达到震慑奸商、迫其收手的目的。
总之,治理泡水车进入二手车市场的顽疾,需要多管齐下、多方联手,不能听之任之。2019年,中国二手车交易量近1500万辆,交易额接近万亿。这一迅猛发展的产业需要配套更成熟的市场机制和制度保障。
(作者系历史、经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