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影响效果

2020-06-18胡晓群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时效成功率心肌梗死

胡晓群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医院急诊科,浙江 杭州 310013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危急重症,为了争取患者的急救时间并提升抢救成功率,通过对急救护理流程来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有助于提升患者院前转运成功率,并缩短总体急救时间,同时也能够为患者的心肌功能恢复奠定良好基础[1]。本文将着重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进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线性资料

以本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急诊抢救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抢救时间顺序分组,观察组为35例,性别比:男18/女17,年龄47~76岁,均值为(59.4±1.3)岁。对照组为35例,性别比:男19/女16,年龄45~78岁,均值为(58.7±1.6)岁。两组线性资料对比中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急诊抢救中运用常规护理流程,即患者由120中心急救车或者其家属送至医院,接诊后快速开展病情诊断并协助患者保持卧床休息,做好相关的急救准备性工作,并立即开展相应的急救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急诊抢救过程中进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方案如下:(1)在患者院前的抢救过程中,由120迅速指派急救车并于5分钟之内快速出诊,同时在赶赴现场的期间通过电话来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安慰和心理疏导,对现场患者家属和其他人员开展急救措施的科学指导。当医护人员赶赴现场之后,快速采取吸氧和输液等一系列基础性的急救措施,同时在抢救期间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情况并做好相应的急救措施。(2)在患者病情的诊断过程中,由接诊的医护人员快速安排好患者的各项急诊抢救工作,并立即监测其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同时完成心梗三项等相关检查;(3)在对患者实施相关的抢救措施期间,还需对其体征与生命体征指标等密切监测,并观察其情绪与心理状态的变化,并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

1.3 评估指标

(1)比较两组的抢救时效,包括诊断时间、静脉通路的建立时间、心电图时间以及抢救时间;(2)比较两组的抢救效果,包括抢救成功率、心梗复发率及再行PCI率。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涉及数据利用SPSS 17.0分析,标准差通过(±s)描述,行t、x2检验,P<0.05表示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抢救时效比较

观察组的诊断时间、静脉通路的建立时间、心电图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P<0.05。

表1 两组抢救时效比较(±s,min)

表1 两组抢救时效比较(±s,min)

分组 n 诊断时间 静脉通路的建立时间 心电图时间 抢救时间观察组 35 1.09±0.52 4.32±1.29 4.19±1.62 36.52±5.19对照组 35 3.21±0.49 7.62±2.41 8.49±2.43 68.46±7.62 t 4.815 4.052 5.317 12.192 P 0.036 0.031 0.024 0.000

2.2 两组抢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心梗复发率、再行PCI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过程中若能快速对其阻塞冠脉进行再疏通,有利于实现心肌血液的再灌注,这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点和关键。此类患者在发病之后的90分钟内,若能够接受PCI术则可有效降低其死亡率。若在发病后的60分钟内实施冠脉疏通治疗,则能够促进患者心肌血液的良好在灌注,并进一步降低其死亡率,因而积极缩短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是提升急救成功率以及降低病死率的重要途径[2]-[3]。通过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能够对各个环节进行协调,有利于缩短其诊断评估心电图应用和静脉通道的建立的时间,因此可缩短整体的抢救时间,这对于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并且从本次的比较结果中可知,观察组的诊断时间、抢救时间等各项抢救时效指标短于对照组,同时该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也进一步证实,通过进行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可有效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

猜你喜欢

时效成功率心肌梗死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预时效对6005A铝合金自然时效及人工时效性能的影响
劳动关系确认不应适用仲裁时效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挤压态Mg-Dy-Cu合金板材的显微组织及时效硬化行为
环保执法如何把握对违法建设项目的追责时效?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