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自我护理能力对初产妇产褥期恢复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
2020-06-18吴亚琼
吴亚琼
(滦平县中医院,河北 承德 068250)
初产妇的产褥期恢复和母乳喂养情况长期以来得到普遍重视,初产妇多见产后抑郁、体重增加和便秘问题,这要求设法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分析认为常规护理模式下初产妇对自我护理的认知存在误区,我院就强化自我护理能力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初产妇中,选取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年龄22~33岁,平均(26.1±2.6)岁。中专以及下学历者33例,大专学历43例,本科及以上学历41例,其他学历共13例。观察组:年龄21~34岁,平均(26.4±2.3)岁。中专以及下学历者34例,大专学历42例,本科及以上学历42例,其他学历共12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告知初产妇产后多见并发症,进行知识宣讲和常规保健指导,给予喂养建议。观察组强调强化初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额外引入集中宣讲、远程指导、反馈指导三项措施。
①集中宣讲。于初产妇产后集中进行知识传递,将各类知识内容、自我护理技巧等整理为简单易懂的结构化信息。如告知产妇“产后应重视合理进行饮食安排,补充营养、规避并发症”。之后将饮食的原则、食谱搭配方法等通过信息渠道发送给产妇和家属。②远程指导。产后出院后,结合其个体特点和群体需求,将自我护理工作各个环节和要求,整理成信息资料,发送给产妇和家属。如出院后早期继续坚持腹式呼吸法锻炼盆底肌,取平卧位,吸气时有意识的收缩肛周和会阴部肌肉,呼气时予以放松,每天早晚各进行30 min练习。恢复效果明显,可增加站位和坐位练习。③反馈指导。每周通过远程交流的方式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自我护理中存在的疑惑和误区等,给予针对性指导。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抑郁评分、自护能力得分、母乳喂养率、便秘发生率和超重发生率。
2 结 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抑郁评分、自护能力得分
观察组产妇住院时间较短、抑郁评分较低、自护能力得分较高,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抑郁评分、自护能力得分(±s)
表1 两组住院时间、抑郁评分、自护能力得分(±s)
组别 例数(n) 住院时间(d) 抑郁评分 自护能力得分观察组 130 (3.5±0.4) (23.4±2.6) (81.2±6.4)对照组 130 (4.6±0.5) (27.6±3.1) (71.2±5.3)t-8.004 9.069 14.053 P-<0.05 <0.05 <0.05
2.2 两组母乳喂养率、便秘发生率和超重发生率
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93.85%,便秘发生率为25.39%,超重发生率为31.54%,对照组母乳喂养率为70.00%,便秘发生率为50.77%,超重发生率为71.5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1.043、14.092、12.146)。
3 讨 论
初产妇产褥期恢复态势较差,且进行母乳喂养的意识不足,自护能力较差。有学者分析发现,常规会模式下,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不超过75%[1]。设法强化初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可提升母乳喂养率,也能改善产褥期恢复效果,使产妇自护能力得分提升10%以上[2]。我院研究结果与此相似,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为93.85%,抑郁评分、自护能力得分等指标也均更理想。措施上看,我院以集中宣讲为产妇搭建了认知框架,使其自护能力的提升获取良好基础。远程指导则将自护能力培育延续至院外,反馈指导重视以患者诉求为中心提供服务,三项措施综合起效,改善了护理工作质量,也提升了初产妇恢复效果和母乳喂养率。
综上所述,强化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产妇产褥期恢复,提升母乳喂养率,优化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心理态势,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