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的引产方法
2020-06-18高玉凤
高玉凤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太和中心卫生院,湖北 鄂州 436060)
引产主要是针对胎儿畸形发育、胎死腹中产妇开展的治疗方式,既往临床中多采用利凡诺羊膜穿刺的方式进行引产,但此种方式给产妇带来的创伤较大,引产风险较大[1]。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是现阶段临床中采取的引产方式,但其药物用量、给药途径仍有待研究,本次研究将针对其在引产中的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60例中期引产患者为调查样本,本次调查时间自2018年9月开始至2019年9月结束。所有产妇均符合引产指征;产妇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产妇无肝肾功能损伤者;产妇无其他妊娠合并症。
对照组:产妇年龄平均(26.8±2.4)岁,孕周平均(16.8±0.7)周,体重平均(51.8±6.7)kg。
观察组:产妇年龄平均(26.5±2.6)岁,孕周平均(16.4±0.5)周,体重平均(51.4±6.6)kg。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米非司酮50 mg/次口服,服药间隔为12 h,共服用3次,患者服药后第三日晨起同时予以米索前列醇600 μg口服,服药后空腹2 h。
观察组:患者第1日晚间予以100 mg米非司酮口服,第2日清晨予以50 mg口服,间隔12 h后再予以50 mg米非司酮口服,总量为200 mg,服药后2 h空腹。患者第3日清晨予以米索前列醇600 μg注射用水湿化后置入阴道后穹,患者放药后平躺15~30 min,观察其宫缩表现。
1.3 观察指标[2]
对两组产妇完全流产率进行统计。患者最后一次用药后24 h内妊娠内容物完全排出,超声显示宫腔内无残留物视为完全流产,否则视为不完全流产。同时统计产妇产程时间、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数据统计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文中数据进行统计,t、卡方视为检验指标,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流产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完全流产率为90.0%(27/30),对照组产妇完全流产率为70.0 %(21/30),P<0.05,卡方值为4.36。
2.2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有2例恶心、3例低热和1例腹泻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 %;观察组仅有1例恶心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 %,P<0.05,卡方值为5.44。
2.3 引产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血量为(60.4±11.6)ml,总产程为(3.2±1.1)h,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引产相关指标(±s)
表1 引产相关指标(±s)
组别 出血量(ml) 总产程(h)观察组 60.4±11.6 3.2±1.1对照组 94.8±18.7 5.7±0.9 P<0.05 <0.05 t 7.85 5.49
3 讨 论
中期妊娠产妇引产风险较大,容易发生风险时间,既往采用钳刮术引产,不仅会增加产妇宫腔创伤,也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现阶段临床中主要采用药物引产为主要引产方式。米非司酮是一种甾体类激素,能够与孕激素受体竞争结合,对抗运通,其同时能够软化宫颈,让宫颈的胶原纤维降解,降低黄体生成素水平,进而溶解黄体,达到引产的目的[3]。
米索前列醇可通过水湿化后阴道置药,减少了口服引发的不良反应,同时水湿化后的药物更容易被分解、吸收,且能够直接作用在靶器官上,效果更为理想。观察组患者采用首剂量100 mg顿服联合米索前列醇水湿化阴道置药能够快速提升血药浓度,减少出血量[4]。患者完全引产率为90.0 %,高于对照组,且产妇出血量、总产出均少于对照组,证明其引产安全性更高,引产速度更快。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进一步证明了观察组的引产方式更为安全。
总的来说,米非司酮首剂量100 mg顿服联合米索前列醇水湿化阴道置药的引产效果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