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与药物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6-18陈土林
陈土林
中风为临床常见疾病,一般是由于脑卒中或脑梗死所引起,多数患者在中风后易出现不同后遗症,易导致患者脑组织伴有坏死和水肿情况。该疾病主要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作为临床表现,主要以老年人作为高发人群,给临床治疗增加难度。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一般以常规治疗为主,药物作为首选方式,虽然能够暂时缓解患者各项症状,但术后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问题,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1]。而随着我国中医学的不断发展,针灸治疗在临床受到广泛应用,能够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使其能够早期恢复日常活动能力。本研究分析针灸推拿与药物联合治疗的优势,并对其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2018年本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60~70岁,平均年龄(65.16±1.72)岁。对照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61~70岁,平均年龄(65.66±1.6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2]:符合中风后遗症的诊断标准;患者和家属均在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完善,符合研究需求。排除标准:伴有其他恶性病变;年龄>60岁;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伴有严重精神障碍以及意识障碍。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将500 mg血栓通注射液与250 ml的生理盐水进行混合,行静脉滴注治疗,共治疗1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推拿治疗,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并遵循从上到下的原则进行揉、捏、按、推等方式对患侧肌肉进行捏拿,并用力按住患者穴位,再通过拍、搓、摇等方式,促进患者肌肉维持放松状态,1次/d;同时将患者肩部垫起,使其腕部和手肘部位能够保持伸展位,对患者进行翻身,1次/2 h。同时需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和床上移动训练,使其能够保持平衡坐位,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负重,共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症状评分、ADL评分以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文献[3]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症状评分及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症状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症状评分及ADL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症状评分及ADL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n(%)]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n(%)]
3 讨论
在我国中医学中,中风又被称之为脑血栓,高发人群一般为老年人。中风患者多数存在后遗症,由于其发病因素对脑组织和神经等功能的损害程度不同,进而导致其损害形式存在明显差异[3]。目前临床上对于中风后遗症一般为药物方式治疗,但易增加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同时预后较差[4]。
针灸推拿为临床中医学常用手段,能够使人体整体协调功能以及身体运动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疏通患者经络气血,促进阴阳协调,能够使患者瘫痪的肢体在刺激下逐渐恢复[5]。相关研究显示[6],针灸能够将人体血管进行扩张,同时对血小板能够产生聚集作用,促进血块和血栓的溶解,使其各个肢体循环和脑部循环得到改善,达到提高身体机能代谢的目的,从而将细胞神经激发,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多数患者经针灸推拿治疗后,其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通过与药物结合治疗,能够产生双重功效,增强疗效。针刺患者相关穴位,能够刺激患者手足和头部阴阳经络,将自身正气得以激发,达到疏通经络气血的目的;而患者在推拿治疗时,能够达到舒筋活血通络的目的,对血液正常循环产生刺激,从而使其肌肉能够处于营养状态[7]。在给予患者全身协调和翻身训练时,能够使患者被动运动;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给予其血栓通治疗,能够使其血管扩张,利于人体神经突的再次生长。该种方式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取得满意疗效[8,9]。
综上所述,中风后遗症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针灸推拿与药物联合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极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