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露锋芒的秀雅
——王宠《西苑诗卷》赏析

2020-06-18吕文明

老年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诗卷古法章草

□吕文明

王宠(1494-1533),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人称“王雅宜”。王宠天资聪颖,但命运多舛,为邑诸生,屡试不利,最后才以贡生入太学,故人称“王贡士”。他工诗文书画,兼擅篆刻,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于世。王宠的书法有晋人恬淡之趣,初学虞世南,得其疏雅,运笔涵蕴,不露锋芒;再学王献之而能以拙取巧,自成新意。观其行草及小楷,疏朗空灵,皆不与时人同。因此,王宠的书法在当时及后世都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王宠于37岁时所书的《西苑诗卷》,用笔清秀雅致、温润含蓄,同时又有三分拙气,在钟灵毓秀中蕴含浓厚的古意,给人一种似呆板又灵秀的通透感觉。整篇作品深得晋人书法艺术精髓,可谓王宠行书中的上乘之作。王宠是个十分注重古法学习的人,他一生以晋人书法为主要取法对象,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古法和魏晋风度。在《西苑诗卷》里,围绕着晋韵,王宠进行了极富创造精神的古法张扬。很明显,他是对《十七帖》和《圣教序》心追手摹下了一番苦功夫之后,把其中的精髓吸纳出来,然后加上他所处时代的流行书风,创造了自己的行书风格。作品中的古法,加进了王宠个人的理解,古法的表现以精神为主,并且被创造性地置于新意的拆合中。

古往今来,学习王羲之者甚多,但能有所突破或学有所成者却不多,细究起来,也就只有米芾、赵孟、王宠和王铎四人。其中,米得“王”之迅疾,赵得“王”之端正,王铎得“王”之雄厚,王宠得“王”之萧散。四人所得又以王宠为最高。中国书画最重气韵,而王宠所得乃气韵中的逸气,所以最高。这样的所得,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他用自己所理解的古法来进行创作,创作的时候又把这样的古法置于当时社会主流文化风尚的熏染中,所以作品才写得古趣横生、新意盎然。

王宠的高明,还体现在他对信息的分拆与组合上。在《西苑诗卷》中,不同的笔画和字节所含的新意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古法精神在他的笔下就有了形态各异、气象万千的表现形式。王宠另外一个高明之处,就是他在创作中加进了明显是时代风尚熏陶下的章草,笔法中没有了波挑,是行书意味浓重的章草气韵,或者说只有章草笔意而没有章草形态,这都是极为高明的书写状态。他在这种古法与新意的彼此拆合中完成了自己的书法创想,以一种疏淡空灵而又逸笔草草的笔法把他的艺术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西苑诗卷》(局部) 明·王宠 25cm×235cm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王宠的书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刻版的影响,故他的作品被有些人称为有“木版气”。《西苑诗卷》在这样的表现中确实少了一点灵动之气,然而这样的“木版气”又使这件作品独树一帜,与当时主流的纯正帖学书法大不相同。王宠因家庭原因,没有机会去接触历代名帖真迹,他所临摹学习的对象主要是《淳化阁帖》和其他刻帖。学习对象的局限使他的作品在表现上显得力量不足,笔画受刻帖影响较深,显得僵直无生气。然而这样的僵直却也在无形中增添了作品的特色,在明朝傲然独立,令当时的书法界为之一振。清代黎惟敬评价其作品时说:“晋人奇迹,世所罕见。所传者,仿书耳。诸体混淆,若出一手,不辨其为谁也。近世吴人王履吉氏独能追踪大令,萧散俊逸,复出流辈,虽不见晋人书,知其为绝艺也。”正是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木版气”,才让他的作品获得了更高的赞誉。

王宠的作品与两宋时代的行书相比,很明显缺少了率意和婉转流畅,作品线条透着十足的匠气,这与他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有关。王宠早年才华横溢,但后来却八次应试不第,遂选择退隐山林,以书画诗词自娱自乐。仕途上的不如意和倔强的性格对他的书法创作影响极大,正所谓“字如其人”。

此外,空灵和萧散是《西苑诗卷》最吸引人的地方。对于王宠来说,在科举考试失败而寄情翰墨的时候,他心中唯一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精神境界全部表现在书法作品中,这时逍遥和洒脱占据了他的心灵世界。他不再对仕途抱有幻想,把自己视为闲云野鹤,所以他的作品表现出少有的萧散简远和脱俗出尘,而空灵则是他性格上的取向和折射于艺术上的表现。《西苑诗卷》在直观上表现为空疏,疏是其结构特征所在,一字之中必有空阔处,笔与笔交接处以断笔处理,显其疏态。疏能使人的视觉产生线条的停顿和以白当黑的艺术效果,又能产生整体上旷阔静远的美感。

而因为学习刻帖,他在无形中把刻帖的干净利索带到小楷中,这也成为其空灵境界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观其《西苑诗卷》,自下笔开始,空灵和萧散的感觉就出来了,一路写下来,到最后写跋的时候这种感觉已被发挥到了极致:“庚寅岁归自燕,与九岩先生同舟,相得欢甚,漫书近作三篇,冀请教益,幸勿我遗耳。七月二日,吴郡王宠顿首。”“漫书”二字足见其情怀,萧散简远和空灵旷达的感觉竟至于斯。

王宠是吴门书派的佼佼者,其行书作品可谓开创一代新风,在吴门书派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西苑诗卷》作为王宠行书的代表作,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其行书面貌。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特征,对于我们全面认识王宠书法以及明朝中叶的书法艺术风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学习行草书及行草书的创新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诗卷古法章草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Gimme Sugar
我问
All in a Day’s Wok
七绝·读黄教授《未来不是梦》感怀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不激不厉风规远 醇厚儒雅溢毫端
谈张耀山的简章
章草对联
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