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月亮 纯美的意境
——评《中国的月亮:周虹池独唱音乐会》

2020-06-18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曲调民歌音乐会

月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在华夏文明的“意指作用”中,“嫦娥奔月”“彩云追月”“花好月圆”“镜中花,水中月”等,在中国文学中随处可见咏月的诗文,美妙的意境,丰富的形象,常让人产生意象的联想;而歌曲中亦有大量的作品在表达人们的情感寄托,如《春江花月夜》《弯弯的月亮》《十五的月亮》《在音色的月光下》等。在发扬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语境中,国家艺术基金中表演类项目申请者多是多找准了这一点而切入的。黑龙江大学周虹池副教授立项的名为《中国的月亮》的独唱音乐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项目以16部月亮题材的作品(包括两部间奏曲《花好月圆》《二泉映月》),按照时间的顺序,由古至今地展现了国人咏颂月亮的艺术风采。音乐会于金秋时节,在庆祝新中国90 华诞的氛围中,由著名音乐理论家、指挥家、哈尔滨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陶亚兵教授指挥哈尔滨音乐学院中俄交响乐团,在哈尔滨音乐厅隆重举行。音乐会特定的“月亮”艺术主题及其所附载的文化符号,层次分明的四乐章结构,古风雅韵、弦歌之声、民族瑰宝、华彩乐章的不同风格歌曲,在青年歌唱家运用清亮纯美的音色演绎下,分别对月亮艺术形象进行了多侧面塑造,营造了情思、情韵、情态意境下的“中国月亮”,给现场观众留下了美妙的音乐享受。音乐会精准文化主题的把握,高超演唱技术的运用,综合艺术修养的呈现,非常值得回味与细品。

一、以古韵营造咏月的纯美意境

音乐会的第一篇章“古风雅韵·当时明月在”以三首古诗词《静夜思》(李白)、《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为开篇,代表作古代诗人的月下情思,赵季平、梁弘志是前两首诗词的谱曲者,作品可谓家喻户晓,朗朗上口;后一曲选自《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由傅雪漪改编。周虹池此次音乐会选用的第一曲《静夜思》,就以其浓郁的人间烟火气而为其音乐会开篇,她抓住了月夜下的思乡情感的意韵,以其委婉歌腔而从心灵深处而咏唱,这一音乐情境的基调设定,奠定了音乐会的纯美意境。李白咏月诗被谱曲者众,周虹池独选《静夜思》是看重其中无限遐想意境的学理。苏轼豪放词中最为人所知的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可谓是咏月篇中的双壁佳作,周虹池音乐会中选取梁弘志1983年为邓丽君所配苏轼词之曲,旋律依词调而抑扬、婉转,衍展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纯美意境,成为至今传唱的古诗词歌曲中的名篇。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以其优美恬静、生动淳朴的田园意境写照,展现了农村生活气息的夏夜图景(艾治平),这一曲谱存于《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近代学者傅雪漪将其改编而成为古韵淳厚的艺术歌曲,周虹池音乐会中就选用作品的这一版本,放在音乐会的第一篇章“古风雅韵·当时明月在”中,可知她在古典题材方面选曲的谋篇构思。她的诠释特别凸显作品中的生活情趣,自然平实的演唱使得“明月别枝惊鹊”的表意真实可感,娴雅亲切。这一作品的选用也用以区别于苏轼的高洁、悠远,可见演唱者在古韵风格诠释谋篇上所注意差异性的学术之思。

音乐会的第二篇章“弦歌之声·我歌月徘徊”的一开始仍延续前述古韵,以张若虚的那首最有的《春江花月夜》开篇,原诗篇幅长大,意境深广,其中也是名句多多。周虹池选用这一作品为其音乐会第二章的开篇,曲调选用了徐景新编创的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音乐主题选自民乐曲的素材,但做了较大幅度地发展,多段结构衍展的大型声乐协奏曲很好地展现了长诗的情境,以多样的音乐形态展现了月亮或静谧或灵动之美,或抒情或叙说之态。周虹池在演绎之中紧抓诗意的不断变化,以其音色和声腔的线条的变化与之相配,她抓住了意境逐渐深化的切入口,使得月亮的不同意境产生宽幅的动态对比,她将唐代音乐审美中的“意境美”予以个性诠释。第二篇章的另两首作品《彩云追月》《爱的月光》也是两首器乐曲的编曲配词,前者的任光、聂耳根据粤曲音调发展而成的民族管弦乐的曲调改编,后者是刘铁山、茅沅根据西南瑶族音调发展而成的管弦乐《瑶族舞曲》,这两首作品可是大有来头。

二、以风格诠释歌月的宽广视野

《彩云追月》中的西方音乐节奏音型和中国月亮意境的融合是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引入的西方艺术审美和表现方法之使然,它也使中华传统文化咏月的歌诗艺术进一步扩展开来,在新的文化语境下,它的表现手法和范围也有很大的不同。表现在外在形式上,基于西方音乐句式的专门的歌曲增多,它们传唱于城市街巷和娱乐场所,作为外来文化汇集地的上海,更是其先发之地。从小熟谙越地音乐文化而又浸染欧洲音乐艺术的任光,将他对中西文化贯通的理解融会于作品之中,他眼中的月亮既有中国古典的曲调和韵味,又以西方音乐的节拍律动为外显特征,1935年与聂耳在百代唱片时创作的《彩云追月》,选取的是清代既有的粤曲音调,融入了探戈的节奏韵律,付林后来曾配有新词:“明月究竟在哪方,白昼自潜藏,夜晚露毫茫,光辉普照世间上”,因其深入理解了曲调、韵律,尤其是意境之美,所以给人浑然天成之感。周虹池选用这一作品可见其学理思考中的中西文化兼顾的指导思想。

因为曲调的美好而配以新词,在后来的咏月歌曲中不在少数,它们既继承了原来曲调的韵律,尤其是曲调中古色古香的味道,再加上新词的意境叠加,从而实现了多重意韵的融会。这类作品如陈道斌改编配词的《爱的月光》,曲调选自刘铁山、茅沅的《瑶族舞曲》,瑶族民间音乐的优雅气韵和舞曲的律动之美,在新词的更为宽幅的意象空间中获得了更多的情感表达。该曲词曲相配自然妥帖,尤其是歌词对曲调意境的所指更为明确,如:“天上的月亮,多像你的脸庞。月光如水的夜晚,想你在身旁。”在意境变化上,歌词又起到了明示的作用,将符合语言学的能指以更为简洁的形式而显现出来。周虹池恰当地抓住声腔形态和音色的变化,将爱的月光予以了淡雅与浓郁的不同音色形态地声腔显现。

基于民间音乐文化发展的考虑,音乐会的第三篇章“民族瑰宝·边月随歌影”以四首民族民间音调浓郁的作品而构成,《月儿弯弯照九州》(江苏民歌)、《月下情》(新疆民歌)、《月牙五更》(东北民歌)、《八月十五月儿明》(吕远以北方说唱音乐曲调新编)等,对月亮的咏唱是重要的题材与视角之选,它们在中国民歌中数量不少。此类的民歌如《在银色的月光下》(俄罗斯族族民歌,王洛宾整理)、《半个月亮爬上来》(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王洛宾整理)《敖包相会》(内蒙古民歌,通福整理)、《康定情歌》(四川藏族地区民歌,吴文季整理)《小河淌水》(云南民歌,尹宜公整理)等。从上述的作品可以管窥,它们遍布全国各地的不同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咏月的歌曲在抒情上见长,又加之它们多是歌舞曲,舞蹈的动感也比较强,而汉族的咏月歌以叙事歌较为擅长,歌词的篇幅较长。现流行于江苏扬州地区的《月儿弯弯照九州》在南宋以来就就有,带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的温润情致,也有清淡文雅的古韵内秀,而高茹整理的东北民歌《月牙五更》则有爽直泼辣的情趣,与前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根据民歌曲调新编的月亮歌就更多了,如:施光南根据傣族曲调而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阿布都热西提托合提根据新疆民歌曲调而作的《月下情》,吕远以北方说唱音乐曲调而作的歌颂雷锋故事的《八月十五月儿明》,鲜明的地方曲调为新编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的基础,又在词的新编上取得了很好的时代审美表达。周虹池在其音乐会第三章“民族瑰宝”中,选取了代表性民间遗存的月亮题材作品,“边月随歌影”是她对居于边地区域的咏月歌曲进行了意境的想象。这部分的声腔表达,她首先从语言音调的特色入手,如:《月儿弯弯照九州》中运用苏州方言来表现咿呀软绵的音乐线条在声韵游丝婉转中的南方音乐之秀,《月牙五更》中运用东北方言而来表现叙说中的铿锵声韵,《月下情》;其次从情感的多层次变化切入,如:《月下情》中以委婉舒展的声腔而将情感的呈示与展开以渐进的逻辑来表达,《八月十五月儿明》以不同歌词所需的情感或浓或淡而来表达雷锋丰富的情感世界。

三、以情怀抒写中国月亮的华彩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月亮更加明亮,因为它是人民心情的反映,这之后涌现的歌曲数量不计其数,为人传唱的有《十五的月亮》《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弯弯的月亮》《月亮船》《月亮代表我的心》《明月千里寄相思》《城里的月光》《你看你看月亮的脸》《月之故乡》《月亮之上》《相思在月圆时节》《月圆相思后》《望月》《中国的月亮》等,月亮的清雅、清亮、清静、明亮、团圆等艺术情境,寄托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与情思,自然会受到词曲唱的音乐家们的钟爱。所以,不同年龄段,不同审美群体,不同艺术风格,都在月亮题材上展露其艺术视角。

基于此,周虹池将其咏月主题音乐会的第四章名之曰《华彩乐章》,它以中国最著名的管弦乐小品之一的《花好月圆》开场,以咏月寓意歌者的美好祝愿。后面选取了新近出现的《月圆相思后》(张明河词,胡廷江曲)、《望月》(国风词,印青曲)、《相约在月圆时节》(任志萍词,关峡曲)、《中国的月亮》(石顺义词,王锡仁曲)等。四首歌曲的旋律、节拍律动反差很大,代表了四种不同的音调,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四首歌在咏月的视角上都较为集中,那就是相思情感的聚焦。《月圆相思后》所表现的月亮形态变化较多,《望月》虽然基本上是按照一种情绪关系来铺展,但因情感的起伏而有很大的旋律变化,《相约在月圆时节》以大气磅礴的浓重情感而展现月亮所托载的人们的情思,《中国的月亮》虽然旋律柔美,但表达的情感变化却是波澜壮阔,展现出宏大主题的细腻笔触特点。周虹池在这一篇章中全面释放其歌唱的才艺。她首先在《月圆相思后》展现了其歌腔灵巧多变的特点,算是这一段落的歌唱技巧运用的变化,毕竟是在展现现代风格的作品;接着在《望月》中展现其舒展圆润的歌腔,加大了声线的起伏,在歌曲的尾声处融入了咏叹调的勃发气势;《相约在月圆时节》带有温暖圆融的颂歌意味,唱歌中加强了共鸣腔体的整体性运用;《中国的月亮》以小情小腔切入,逐渐引入歌唱声腔的变化,依据歌曲的渐进变化,尤其是借助歌曲最后高音区的声音张力,从而展现出“中国月亮”的华彩与绚丽光芒。音乐会以整体性布局,又以渐变式发展,符合中国美学表达的逐层展开性手法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周虹池音乐会宏观构思的一种表达,不仅仅是“月亮”主题的贯穿。

结 语

从艺术诠释的综合考量上来看,周虹池的演唱除了紧抓旋律起伏所附载的情感变化来展现其声腔的游走外,还结合长短不同乐句既有的空间,从而很好地控制了气息,尤其以灵活变化的声韵而内在地渲染意境,以其灵秀的演唱而展现月亮的清秀和明丽,以其丰富的艺术表达而展现月亮的历史和文化,这些正是月亮题材艺术作品所内蕴的审美意趣。她将中国古典文化中注重意境美和韵味美的特点以声腔的语言符号式表达,以尚悲美情感、尚清亮音色等手法而进行了统一主题的贯穿。这其中运用的技巧,除了其指导老师邹文琴教授的智慧助力外,还有她自己对中国文化月亮题材长久以来的研究所得,作为陶亚兵教授的在读博士生,其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诠释,就做到了内外兼修。虹池身为江南女子,却在北方的哈尔滨长期生活,受南北文化的双重影响,内在的灵秀与外在的爽直,在其艺术诠释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月亮”题材正是适合于她的艺术形象,清悠的细腻唯美与火热的铿锵力量,正是月亮秀外慧中、外柔内刚的艺术形象之所在,这种艺术审美正是中国人赋予月亮的不一样的文化诠释。

猜你喜欢

曲调民歌音乐会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失败的音乐会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春天的音乐会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森林里的音乐会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新年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