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汉锣再度敲响
2020-06-17丰元凯
文/丰元凯
武汉“解封”了,这座英雄的城市开始逐渐恢复往日的辉煌,正常的生活又回来了。
有着3500年历史的武汉,除了热干面、武昌鱼、精武鸭脖……还有一个特产,那就是誉满全球的汉锣。
笔者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采访了几家以出口贸易为主的武汉锣厂老板:“企业是如何在疫情中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他们的回答却让笔者惊喜万分。
武汉市海平乐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平说:“虽然武汉解封是4月8日,可我们厂3月15号就准备复工复产了,复工在武汉当地算是比较早的。
上班之前,我们对所有员工都进行了摸底筛查,凡是属于“四类人员”(确诊、隔离、发热及密切接触者)的职工,我们就暂时停止他们上班;一直在家里呆着的员工,我们就通知他们来上班,上班时严格进行医学检查,每天检测两次体温,发两个口罩,对生产区域每天消毒,这样既保证安全生产,也让员工安心生产。我们已经复工一个多月了,没有出现问题,生产恢复正常秩序。
王志平说:一个多月来,我们已经出口十多万美金了。但也是困难重重,因为湖北车开出去,到上海装箱都会遇到重重关卡,非常麻烦。为此,地方政府给予我们大力协调和支持,最后都能保证安全出货,出海关后运往各个国家。现在总体上看,我们的销售形势还是比较好的,受影响比较小,我们现在手里还有许多订单,大多数客户没有取消订单,全部订单加起来,我们还可以干到6月份,我们正在全力以赴的生产手上现有的订单,如果下半年经济形势有所缓和的话,我们今年的生产任务是没有问题的。”
武汉市乐王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邢福志说:“这次疫情,武汉锣总体销售形势,就拿我公司来讲,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现在接受的订单都是春节前接的,比较充足,所以到7月份以前我们的生产不会受到影响,如果欧洲、美国控制不好疫情,估计在7、8月份以后,会出现订单下滑,我现在就担心这方面问题,如果疫情不再继续发展,我估计锣的生产和销售。不太受到影响。”
邢福志接着说:“我们厂主要是做外销出口,一直做了几十年了,出口销售的国家基本是欧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我们武汉锣在世界上还是有很好口碑的,全世界每个国家的交响乐团都要使用我们的锣,对我们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也是我们的销售本钱和根本,我们就是沾了汉锣这个百年品牌的光,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所以这次疫情虽然非常严重,但我们的锣仍然在不断地运往世界各个国家,因为,他们离不开中国锣。”
听了他们的一席话,记者真有点如释重负的感觉,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候,让全世界看到了武汉人民的英雄本色。
4月12日,在武汉解除封城的第5天,中国作曲家、指挥家谭盾“云端”集合了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10国艺术家,借助3D、5G技术,完成了《武汉十二锣》的中国首演。
两个月前,音乐家谭盾的《武汉十二锣》在比利时安特卫普首演,令欧洲观众落泪。
当记者采访谭盾时,他说,“我当时看到报纸上说武汉疫情严重,心里很不安。我在飞机上听到螺旋桨的声音,总觉得像是武汉的锣声,于是决定要把《武汉十二锣》写给当时正在武汉接受隔离的所有朋友,为他们祈祷,替他们加油。”
他又说,“武汉铜锣在世界音乐界享有盛誉,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象征。作为中国民间广为流行的特色打击乐器,铜锣是最早进入西洋管弦乐队的中国乐器之一,武汉铜锣工艺独到、定音精准、音域宽广,是全世界交响乐团的必备乐器。如果没有武汉铜锣,贝多芬的《欢乐颂》和莫扎特的《安魂曲》等世界经典名曲都无法完美演奏出来。我想通过武汉铜锣所传递出的独特声音来引发世界各地听众的共鸣,理解武汉,支持中国。”
作为一个乐器制造工作者,当我听到著名作曲家谭盾对我国民族乐器——武汉锣的高度赞扬,并且在关键时刻用武汉锣传递出来的独特声音来表达对武汉的支持时,我感到无限的光荣和自豪。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主要的民族乐器制造已经基本形成了地区、品牌、制作人效应。
要说锣,哪儿的最好?
没有之一,就是湖北武汉锣。
翻开199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土特产辞典》,对汉锣的表述是这样说的:
汉锣:湖北省武汉锣厂生产,分为抄锣、南锣、北锣、恒锣、社锣、苏锣、武锣、手锣、马锣、黄锣、川锣、虎音锣、晌佳锣、单打锣等。
这些产品有的供舞台用,有的民间用。舞台用者,要求较高,须根据演员嗓音与剧情来掌握锣的质量,或要求洪亮,铿锵有力;或圆润、集中、柔和、清脆;或低沉柔和,悦耳动听。其中虎音锣所发的“拱”音如猛虎长啸,“水”音似涓涓细流,可为京、汉、楚、豫、越、砰、粤、桂、昆及秦腔、花鼓等各剧种配乐。
大抄锣直径135厘米,声若奔雷,气势磅礴,尾音长而浑厚,能烘托乐章雄浑的音响效果。产品以铜锡为主要原料,经熔炼、制片、成型、淬火、校音、车刮、定音等7道主要工艺加工而成,在生产过程中继承、运用“旋转锻打、横向走锤”的传统技艺,精心锻打,最后一锤定音,达到发音洪亮,音质纯正的效果。
汉锣与苏锣、秦锣、京锣并称为四大名锣。国营武汉锣厂的前身为高洪泰锣厂,有70多年历史,产品质量一直名列前茅。虎音锣、苏锣、武锣先后获湖北省与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1983年大抄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产晶销于全国各地,并出口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苏联、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27个国家和地区。
现在,大抄锣已经成为世界交响乐团中唯一的中国乐器。此外,有些外国轮船还购买这种大抄锣作报警器。
锣是地道的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可是今天它已经大量出口,成为世界乐器大家族的重要成员。
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中国民族打击乐教师王韵铭说:“大锣是最早进入西方交响乐团的中国乐器。在好的作品中大锣能更好的衬托气氛,声音低沉浑厚,有着不可代替的声音与力量。或表现悲壮或是惊天动地等情感。不同的击打位置所发出的声响不同,锣的不同大小的声音表现也不同,所以在追求严谨的乐团中一首作品会使用超过3个大锣的情况,以追求和所属乐段最佳的匹配效果。大锣不仅存在于交响乐中,当下打击乐独奏作品和室内乐中也更多的使用了大锣,使其成为独奏乐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时代的发展中,锣也加入了现代音乐的阵营,德国当代作曲家斯托克豪森就专门仅使用了大锣这一样乐器写作了经典打击乐重奏作品。使用领域越来越开阔,中国的大锣已经成为国际化乐器。”
武汉是三百年来全国铜器制造中心之一,始于清道光年问。1850年左右,聚集在现在的汉阳高公堤、汉口长堤街一带。
那为什么武汉是全国的铜器制造中心呢?
是因为湖北是出铜的地方,湖北大冶专门有一个铜矿,古代编钟的铜都是从大冶采的。
清光绪八年,一位名叫高青庵的湖北黄陂人,1894年,年仅12岁的他,到他舅舅家的制锣店学习制锣手艺,学徒20年后,他盘下长堤街262号的门面,开始自产自销铜锣,从此挂上了“高洪泰”铜响器的招牌。
“高洪泰”创建于1914年,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汉锣老字号的匠人,高洪泰铜响器店创造了传男不传女的“旋转锻打,横向走锤”的独创技法,使得武汉的铜锣百年来始终保持着独特的质量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公司合营,命名为高洪泰锣厂,以后几经易名,曾为“国营武汉锣厂”。2001年元月,正式命名为武汉洪发高洪泰铜响器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生产的大抄锣在1983年,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
抄锣分为大小两种,直径80厘米以下的称为小抄锣,直径80厘米以上的称为大抄锣。1979年,美国波斯顿交响乐闭来华演出,中国中央乐团特地从武汉高洪泰公司订购了一面135厘米的大抄锣。在首都体育馆演出,并赠送给该团。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赞不绝口。
1985年,武汉锣厂制作了两面直径为142厘米的大抄锣,每面重达六十多公斤。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抄锣。其中的一面东渡日本,与世界上最大的鼓相匹配,另一面留厂供人们参观。
1986年,日本名古屋市,日方专门修建了一个五千平方米的展览大厅,举办了由市长、议长,议员,高洪泰公司领导、知名人士、报社记者等两百余人参加的大型交换仪式,进行了以大抄锣为主的乐器演奏。当时日本名古屋市长西尾五喜先生提出,为了增进日中友好关系,将大抄锣命名为“武汉”作为日本的国宝收藏。
高洪泰公司生产的大抄锣最大直径为163厘米,1996年制作完成。当时参加技术人员多达45人之多。据当时的武汉锣厂厂长高建国介绍,在打这面大锣时,就像送战士上战场冲锋一样,厂长给每个工人倒上一碗酒,喝完了这碗酒,工人就开始干活了,一气呵成成完成打片工序。
这面世界上最大的锣,大抄锣重76公斤,边高4厘米,厚度为0.5厘米,锣边的厚度为1.2厘米。
武汉制作的抄锣之所以古今中外历代相传,主要在于其音不上扬,以缓慢扩展悠远深沉的嗡鸣,引人为快。在跟前抄打,无震人刺耳之感,五里之外抄打,却仍闻其音。抄锣音质纯、调门正、音色美、音域广、尾音长,造型粗犷、大方,确是独具一格。
现在武汉有七家锣厂,武汉高洪太铜响乐器有限公司、武汉市海平乐器制造有限公司、武汉市乐王乐器有限公司、武汉金雀精品铜锣制造有限公司,武汉斯欧克乐器制造有限公司、武汉市黄陂区洪发锣厂、武汉市黄陂区六指锣厂。
这七家武汉锣厂,按历史来说,资格最老的是武汉高洪太铜响乐器有限公司,其它企业都是从高洪太锣厂派生出来的。海平乐器是从高洪太乐器加工点起家的,金雀铜锣是由高洪太锣厂员工下海成立的,乐王和斯欧克是由原湖北武汉轻工外贸公司成立的。按规模来说,现在武汉锣生产规模最大的是海平乐器,其次是乐王乐器,洪发锣厂、六指锣厂与海平乐器都同在黄陂区,是当地规模较小的两家企业。
武汉高洪太铜响乐器有限公司,现任厂长朱汉桥,历任厂长是周吉厚、高建国、李世京、企业位于武汉洪山区张家湾街。朱汉桥告诉我说,改革开放以后,2000年武汉洪发集团兼并了武汉锣厂,高洪太公司是这家公司的子公司,由我负责独立经营,一直至今。近年来,由于国营企业受到市场冲击比较大,生产相对过去有所萎缩,现在保持员工20人左右,年生产量30吨,生产品种以苏锣、武锣、虎音锣、手锣、京钗等五种产品为主,内销为主,产品销售对象主要是专业剧团使用者,也有部分出口。目前由于疫情的影响,各地商业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的市场销售还没有形成,我们现在复工以后的工作是加紧生产产品保持应有的库存,以应对未来的市场旺季。现在我们公司已经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也是省级老字号品牌,未来发展,我们不求最大,但求最好。
武汉市海平乐器制造有限公司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甘棠大道,王志平董事长对我说,“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是我父亲,武汉黄陂高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王长海,把村里当时从武汉锣厂的退休职工组织起来开办了一家村办集体锣厂,起名为高家河锣厂,锣厂成立以后,我们就给国营武汉锣厂搞加工,好的产品由他们收购,他们不要的由我们来寻找收货单位,于是我们和湖北省武汉市外贸公司都建立了联系,企业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扩大。我们在国际上注册了(EASTSOUND)东方之声商标,意喻要把东方乐器推销到全世界,让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都知道来自东方的汉锣,了解汉锣的文化,爱上汉锣的产品。2016年我们申请了40亩土地建新厂,估计2020年就会建成,新旧厂房大约占地面积60亩,那时我们前景会更好的!疫情期间,音乐家谭盾用来演奏《武汉十二锣》、日本作曲家、音乐制作人坂本龙一”演出中使用的乐器,就是由我公司生产的印有中国武汉制造的汉锣!传承和发扬汉锣非遗文化,是我们海平人一生的使命!”
武汉市乐王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邢福志说:“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响铜乐器制作工艺,我们在2003年吸收了原高洪太的制作班底,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武汉响铜乐器生产基地,生产各类响铜乐器,我们曾经制作1.95直径的世界最大的抄锣被美国博物馆收藏,目前企业的产品基本全部出口,最近谭盾上演的武汉十二锣节目中使用的锣,其中有一些就是通过我们在德国的代理公司出口的。像这样的代理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我们都有,让中国锣传播到世界上各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