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变导流能力压裂井CO2 驱试井分析

2020-06-17崔永正姜瑞忠郜益华

岩性油气藏 2020年4期
关键词:试井导流径向

崔永正,姜瑞忠,郜益华,乔 欣,王 琼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2.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3.中国石油北京油气调控中心,北京 100007)

0 引言

在我国,低渗透油藏具有分布广,储量大,开发潜力大等特征[1-2],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利用对确保我国油气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针对低渗透油田渗透率低,水驱开发效果差的特点,压裂井与CO2驱结合的开发方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3-4]。

试井作为了解地下油藏和流体性质的重要手段,国内外许多学者针对CO2驱试井解释数学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Tang 等[5]建立了基本的三区复合油藏模型;Su 等[6]、阎燕等[7]、李友全等[8]、苏玉亮等[9]研究了考虑应力敏感的CO2驱直井的三区复合模型,并对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Li 等[10-11]开展了基于组分模型的CO2驱直井及多段井试井研究,对试井曲线及各组分在地层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姜瑞忠等[12]建立了基于水平井的CO2驱三区复合试井模型,将典型曲线分为9 个阶段,并对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压裂井试井作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Teng 等[13]、Guo 等[14]、姬靖皓等[15]、Jia 等[16]针对压裂井试井模型进行的大量研究都是以恒定裂缝宽度作为假设,但实际上支撑裂缝宽度从缝端到缝口逐渐变化,恒定缝宽模型假设与实际不符。针对变导流能力裂缝,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郭建春等[17]建立了基于楔形缝的压裂直井产量预测模型,表明楔形缝产量预测模型能够以更真实的裂缝形态来预测压后产量;孙贺东等[18]利用混合有限元方法对变导流能力多级压裂水平井现代产量递减进行了分析,发现裂缝变导流能力主要对产量递减曲线产期产生影响;高阳等[19]建立了考虑变导流能力的多级压裂水平井试井模型,并提出了变导流能力裂缝的处理方法;Luo 等[20]建立了变导流能力压裂直井的试井分析模型;Huang 等[21]建立了考虑裂缝部分闭合的压裂直井试井模型;Liu 等[22]建立了考虑复杂裂缝形态及变导流能力的试井模型;Liu 等[23]建立了三层油藏考虑变导流能力压裂直井的解析解,并进行了求解和敏感性分析。综上所述,目前尚没有考虑裂缝空间变导流能力的CO2驱试井模型。

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低渗透油藏空间变导流垂直裂缝井CO2驱试井解释模型,利用Laplace 变换等数学方法获得拉氏空间解析解,利用Stehfest 数值反演绘制典型特征曲线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1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1 物理模型

图1 CO2 驱油三区复合物理模型Fig.1 Physical modeling of three-zone composite vertical fractured wells for CO2 flooding

根据CO2驱油过程中油藏流体的不同性质,基于三区复合模型渗流理论,物理模型如图1 所示。内区充满CO2,表现为CO2气相单相渗流,半径为r1;过渡区为在混溶/不混溶条件下CO2与原油的混合区,半径为r2;外区为单相储层原油区。该复合模型的假设条件包括:①油气藏中油气共存;②流体渗流过程中温度恒定,且遵循达西渗流原理;③储层为水平、均质、等厚和无限大,初始压力处处相等;④裂缝半长为XF,裂缝的宽度不等,为空间变导流能力;⑤忽略重力与毛管压力的影响;

1.2 数学模型

1.2.1 储层渗流数学模型

根据上述三区复合模型的假设,对各区质量守恒方程和综合方程进行推导。

(1)内区

内区为纯CO2区,为气相单相渗流,其质量守恒方程为

式中:r为油藏半径,m;k油藏渗透率,mD;Krg为气相相对渗透率;μg为气相有效黏度,Pa·s;ρg为气相密度,kg/m3;Sg为气相的饱和度;Φ为孔隙度;p1为CO2区地层压力,Pa。

式(1)可进一步化简为

其中:

式中:Cg为气体压缩系数,1/Pa;Vg为气相体积,m3。

式(2)可进一步化简为

上述方程为非线性方程,引入拟压力对上述方程进行线性化

式中:p0为参考压力,Pa;p2为过渡区地层压力,Pa;p3为原油区地层压力,Pa。

引入式(2),对上式进行线性化,得

利用表1 中无因次量,对上述数学模型进行无因次化,并进行Laplace 变换,内区综合方程为

式中:f1=u;u为Laplace 变量。

(2)中间区

中间区为CO2与原油的混合区,其质量守恒方程为

式中:Kro为油相相对渗透率;μo为油相有效黏度,Pa·s;ρo为油相密度,kg/m3;So为气相的饱和度。

利用式(6)中拟压力对上式(10)进行线性化,利用表1 无因次量,对上述数学模型进行无因次化,进行Laplace 变换,中间区综合方程为:

式中:f2=ω12uo。

(3)外区

外区为单相原油区,原油单相流动,其质量守恒方程为

式中:Soi为原始含油饱和度。

利用式(7)对式(12)进行线性化,利用表1无因次量,对上述数学模型进行无因次化,进行Laplace变换,外区综合方程为

式中:f3=ω13u。

(4)边界条件

外边界条件为

线源内边界条件为

一区与二区交界面条件

二区与三区交界面条件

对式(9)、式(11)、式(13)及边界条件进行联立求解,可以得到CO2驱内区线源所引起的压力响应为

表1 无因次量Table 1 Definitions of the dimensionless variables

1.2.2 有限导流能力压裂直井方程

水力裂缝孔隙体积很小,忽略孔隙体积变化的影响,裂缝渗流满足达西定律,可得压裂裂缝中质量守恒方程为:

式中:KF为水力裂缝渗透率,mD;pF为水力裂缝压力,Pa。

由于水力压裂形成的裂缝宽度解一般较小,故在式对等式左端第2 项取积分平均处理,从而可得到

式中:wF为裂缝宽度,m。

单位裂缝长度流量可表示为

式中:h为地层厚度,m;qL为水力裂缝单位长度流量,kg/(m·s-1)。

从水力裂缝右翼流入井筒的产量为

式中:qF为水力裂缝右翼流入井的产量,kg/s。

对式(20)、式(21)、式(22)进行线性化,利用表1 无因次量进行无因次化,并进行Laplace 变换,可得压裂直井综合方程。其中有限导流裂缝内流动方程:

定产内边条件

裂缝与储层交界面条件

裂缝根段封闭条件

1.3 数学模型求解

对于压裂井而言,人工裂缝是油气的主要流动通道,裂缝的物理模型对计算结果有重要影响。在裂缝闭合后,裂缝宽度不是恒定的,靠近裂缝端部的铺砂浓度较小,靠近井眼部分的裂缝铺砂浓度较高,最终形成的支撑裂缝宽度从缝端到缝口逐渐变宽,如图2 所示,裂缝导流能力随裂缝长度而减小,假设计算公式[18]为

式中:RFD0为缝口处裂缝无因次导流能力,m3;bs空间变导流能力系数;xF为水力裂缝半长,m。

利用高阳等[19]提出的方法对变导流能力裂缝进行处理,将无因次水力裂缝半长等分成n份,步长ΔxD,Dj为第j个裂缝单元格的中点,xDj为第j个离散端点,如下图2 所示,当离散单元无限小时,假设每个离散单元内流量均匀分布。

图2 水力裂缝划分示意图Fig.2 Schematic of discretization of the hydraulic fracture

从水力裂缝示意图中,可得裂缝离散单元端点和中点表达式为

将式(25)带入式(23)中,可得

对两侧同时进行积分,得:

将边界条件式(24)带入式(30),化简可得

对式(31)两侧同时进行积分,得

式(32)可进一步化简为

水力裂缝半长等分成n份,则第i段裂缝的压力降为

式(34)可进一步化简为

当i=1 时,对式(34)进行化简,可得

当i=2 时,对式(34)进行化简,可得

当i=3 时,对式(34)进行化简,可得

则第i段裂缝的压力解为

由式(18)可得,第i段裂缝所产生的压力相应为

裂缝内流体总量等于各裂缝段流量之和

联合式(39)、式(40)、式(41),可得到n+1 个线性方程,对应n+1 个未知数。对方程组进行求解,利用杜哈美原理考虑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因子的影响,得到如下无因次井底压力

2 特征曲线分析

根据上述模型推导,编制程序计算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绘制有限导流能力裂缝CO2驱三区复合油藏典型试井曲线。相关参数及具体流态划分如图3 所示,其典型试井曲线可分为以下9 个阶段:①井筒储集阶段,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斜率均为1;②井筒储集后过渡阶段;③双线性流阶段,此时地层及水力裂缝都存在线性流,拟压力曲线及拟压力导数曲线为斜率为“1/4”的平行直线;④地层线性流阶段,拟压力曲线及拟压力导数曲线为斜率为“1/2”的平行直线;⑤第一径向流,此时内区以径向流形式向压裂裂缝及井内流动;⑥第一过渡流,此时中间区向内区流动,由于中间区流度小于内区流度,试井曲线出现抬升;⑦第二径向流,流体在中间区径向流动,压力导数曲线为一条水平线,其数值为0.5M12;⑧第二过渡流,最外区向中间区流动,由于最外区流度小于中间区流度,试井曲线出现抬升;⑨第三径向流,流体在最外区径向流动,压力导数曲线为一条水平线,其数值为0.5M12*M23。

图3 试井典型曲线Fig.3 Type curve of pressure transient

3 参数敏感性分析

3.1 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

裂缝导流能力作为水力裂缝的重要指标,由水力裂缝的渗透率及水力裂缝宽度决定,水力压裂过程中的压裂液及支撑剂都会对其造成巨大影响。从图4 可以看出,裂缝导流能力主要对双线性流及线性流阶段产生影响,裂缝导流能力越大,压力及压力导数越小,双线性流阶段越不明显,导流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双线性流消失,试井曲线变为无限导流能力试井曲线。裂缝导流能力越强,CO2越容易注入,能够更好地对低渗透油藏进行开发。

图4 裂缝导流能力对试井曲线的影响Fig.4 Effect of fracture conductivity on pressure transient type curve

3.2 空间变导流的影响

裂缝导流能力受施工影响,裂缝一般为楔形缝,裂缝导流能力随裂缝的延伸而减小。本文设置空间变导流能力系数bs为0,0.8,1.0 等3 组数据,裂缝空间导流能力分布如图5 所示。考虑裂缝导流能力变化后,从如图6 可以看出,早期压差增大,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都都呈现一定的上升,表现出表皮系数增大的现象。不考虑裂缝导流能力的空间变化会对试井解释造成较大影响。

图5 无因次导流能力分布曲线Fig.5 Schematic of space variable conductivity of the hydraulic fracture

图6 空间变导流系数对试井曲线的影响Fig.6 Effect of space variable conductivity on pressure transient type curve

3.3 一区半径的影响

随着注入CO2的不断增加,CO2区半径会不断增大。设置不同的CO2区无因次半径,试井曲线如图7 所示,内区半径主要对内区径向流和过渡段产生影响,内区半径越小,过渡流出现的时间越早,内区径向流持续时间越短,内区半径过小时,内区径向流将会被掩盖。

图7 CO2 区半径对试井曲线的影响Fig.7 Effect of r1D on rate transient type curve

3.4 二区半径的影响

CO2注入量、扩散系数及原油的物性特征都会对过渡区的半径产生较大影响。设置不同的过渡区无因次半径,试井曲线如图8 所示,过渡区半径主要对第二径向流和过渡段阶段产生影响,过渡区半径越小,第二过渡流出现的时间越早,第二径向流持续时间越短,过渡区半径过小时,第二径向流将会被掩盖。

图8 过渡区半径对试井曲线的影响Fig.8 Effect of r2D on rate transient type curve

3.5 CO2 与过渡区流度比M12 的影响

流度是影响流动和压力波传播的重要因素,过渡区为油气混合区,其流度小于内区纯气相流度。设置不同的内区与过渡区流度比,试井曲线如图9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内区与过渡区流度比主要对过渡区及最外区流动阶段产生影响,内区与过渡区流度比越大,则表示过渡区流度越小,其流动阻力较大,则过渡区及最外区流动阶段所消耗的压差越大,因此过渡区及最外区流动阶段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都会抬升。

图9 过渡区与原油区流度比对试井曲线的影响Fig.9 Effect of mobility ratio M23 on rate transient type curve

3.6 过渡区与原油区流度比M23 的影响

过渡区为油气混合区,最外区为纯油相流动,最外区流度小于过渡区流度。设置不同的过渡区与最外区流度比,试井曲线如图10 所示,过渡区与最外区流度比主要对最外区流动阶段产生影响,过渡区与最外区流度比越大,则表示对应的最外区流动越小,最外区流动阻力越大,最外区流动阶段所消耗的压差越大,因此最外区流动阶段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都会抬升。

图10 CO2 与过渡区流度比对试井曲线的影响Fig.10 Effect of mobility ratio M12 on rate transient type curve

4 结论

(1)利用Laplace 变换对CO2三区复合空间变导流能力压裂直井解析解进行了推导,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绘制试井典型曲线。典型曲线可分为井筒储集段、井筒储集后过渡段、双线性流段、地层线性流段、第一径向流段、第一过渡流段、第二径向流段、第二过渡流段、第三径向流段共9 个阶段。

(2)裂缝导流能力越大,双线性流阶段压力及压力导数越小,双线性流阶段越不明显,导流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双线性流消失,试井曲线变为无限导流能力试井曲线。裂缝导流能力受施工影响,裂缝一般为楔形缝,考虑裂缝导流能力变化后,早期压差增大,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都呈现一定的上升,表现出表皮系数增大的现象。

(3)CO2半径越小,第一过渡流阶段出现的时间越早,内区径向流持续时间越短;过渡区半径越小,第一过渡流阶段出现的时间越早,第二径向流持续的时间越短。

(4)内区与过渡区流度比越大,则过渡区及最外区流动阶段所消耗的压差越大,因此过渡区及最外区流动阶段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都会抬升;过渡区与最外区流度比越大最外区流动阶段所消耗的压差越大,最外区流动阶段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都会抬升。

猜你喜欢

试井导流径向
专利名称: 导流筒钼质固定装置
导流格栅对发射箱内流场环境影响研究
试井钢丝疲劳试验机的研制及应用
海上边水气藏利用试井资料确定水侵状况研究
风电叶片成型所用导流网导流速率研究
非均布导流下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产量模拟
浅探径向连接体的圆周运动
RN上一类Kirchhoff型方程径向对称正解的存在性
基于PID+前馈的3MN径向锻造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一类无穷下级整函数的Julia集的径向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