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明白账”守住管好“大国粮仓”
——写在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圆满收官之际
2020-06-17
粮食稳,仓廪实,百姓安。
2020 年5 月13 日,全 国 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总结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意味着历时近一年的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圆满收官。
国家政策性粮食库存账实基本相符,粮食库存数量可满足全国居民一年以上正常消费需求;
粮食质量总体良好,常规质量、储存品质和主要食品安全三类指标,合格率均处于较高水平;
粮食储存总体安全,粮食收储企业各项制度执行总体到位,仓储管理较为规范;
粮食品种结构和产销区布局逐步改善,应急保障能力逐步提高……
会议通报的一项项清查结果,是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交出的一本实实在在的“明白账”。
“应该说,在今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战大考中,这个清查结果是一颗重要的‘定心丸’,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充实的粮食库存,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执法督查局局长钟海涛说。
据介绍,目前,我国政策性粮食库存主要有政府储备和其他政策性粮食库存等,政府储备的“压舱石”“稳定器”作用充分体现。从品种上看,稻谷、小麦等口粮品种占比约七成,有利于保障口粮绝对安全;大米、面粉等成品粮库存占比不断提高,应急保供能力得到有效保障;粮食主销区库存占比有所提高,库存布局逐步改善。
意义非凡: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必然之举
2019 年2 月27 日,全 国 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会议并讲话。韩正指出,开展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扎实做好大清查工作,切实摸清粮食库存家底,始终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向党和国家交一本实实在在的“明白账”,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5 月13 日,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总结视频会议在京召开。刘博文/摄
据了解,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库存充裕。政策性粮食库存在调节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事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随着收储主体多元化、收储形式多样化,以及库存数量的增加,政策性粮食库存的管理难度和风险隐患客观上也在累积,库存安全管理处于重要的关节点。查清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的实底,有利于准确研判国内粮食市场的供给形势,增强粮食安全的预见性;有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举措,深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加快消化不合理粮食库存;有利于全面压实各方责任,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防范化解风险,提升库存管理能力和水平。
本次粮食库存大清查以2019年3 月末(统计结报日)为清查时点,分为准备、自查、普查、抽查、整改五个阶段,对各类企业存储的政策性粮食,包括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国家一次性储备粮、地方储备粮,以及存储政策性粮食企业的商品粮数量和质量进行清查。
“本次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是继2009 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之后,时隔10 年开展的一次全国性大清查,也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和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开展的一次全面彻查,对于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防范化解粮食库存安全风险、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机制,具有重大深远意义,特别及时,十分必要。”钟海涛说。
扎实推进:协同联动 创新方式 提高效能
“本次大清查共抽调1.3 万余名检查人员,组成1300 多个普查组,对纳入大清查范围的2.1万家政策性粮食承储库点、20 万个粮食货位逐仓逐货位进行全面普查,做到应查尽查、查必彻底、查必精准。”钟海涛介绍说。
据了解,这次大清查工作点多、面广、量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对此,大清查部际协调机制成员单位高位推动,协同联动,打好“主动仗”,真正做到突出重点解难题、创新方法提效率、全面统筹保实效。
为做好大清查各项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建立大清查部际协调机制,强化统筹组织协调,督促落实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总调度”作用。全国31 个省(区、市)、345 个地级市、2181 个县(市)均建立了由政府负责同志为召集人的大清查协调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保证了大清查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为保证清查效率和质量,在先行试点、充分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关部门科学制定了全国大清查实施方案、检查方法和重点工作指引。同时,加强检查人员培训,统一检查规范和要求,提高检查人员能力水平和清查规范性、一致性。大清查过程中,既强化责任担当,压实各方责任,又强化协同联动,形成合力。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清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原则,明确每个环节责任主体,各地区各部门挂图作战,打表推进,统筹安排,整合各方资源力量,确保各阶段工作环环相扣、协调一致,取得实际效果。同时,坚持“失职渎职必追责、履职尽责可免责”原则,做到直面问题、敢于担当,认真查找、主动整改存在问题和风险隐患,确保清查结果经得起检验。本刊了解到,为提高大清查透明度和公信力,各地还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粮食经营大户等参与督导巡查。
与前几次大清查相比,在方式方法上的创新是本次大清查的一大特点。比如,增加了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开发运用大清查软件系统,大幅提高清查质量效率;充分发挥12325 全国粮食监管热线作用,拓宽举报线索渠道,认真排查举报线索,倒逼各地严肃认真做好大清查工作,等等。
据统计,通过企业自查、省市普查、国家抽查、结果汇总等阶段,全面清查了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情况,形成数量检查工作底稿数据77 万条、质量检验数据163 万条,首次建立了分区域、分性质、分品种、分库点、分货位的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数据库。同时,大清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检查纠正政策性粮食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粮食库存管理水平。
放大成效:全面加强粮食库存安全管理
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圆满收官,意味着粮食库存管理再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用好清查结果,构建长效机制,全面加强粮食库存安全管理成为接下来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面对的重要课题。
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总结视频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巩固放大大清查工作成效,继续保持库存充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的良好势头。同时,加快推动粮食安全保障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着力强化政策性粮食承储企业内部管控和主体责任,创新完善粮食安全行政监管,进一步增强服务宏观调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坚决守住管好“大国粮仓”。
“本次大清查取得的成果弥足珍贵。对于完善我国政策性粮食库存管理制度、品种、布局,强化政府行政监管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钟海涛表示,未来将用好这些成果,全面加强粮食库存安全管理。
在立法修规方面,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加快推动《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进程,抓紧修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争取立项出台《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条例》。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明确监管职责和法律责任,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为加强全国粮食库存承储管理和行政监管提供法制依据,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此次大清查还将有助于优化调整政策性粮食库存结构,完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改进完善预案操作办法,创新粮食销售机制并加快不合理库存消化,着力降低和化解高库存带来的风险隐患。
针对大清查发现的深层次问题和薄弱环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相关部门将着重强化制度设计和贯彻落实。完善政府储备安全制度、储备质量管控制度、中央储备轮换管理办法、国家储备执法督查制度,制定储备管理问责制度、加强储备企业信用监管制度,进一步严格粮食储备企业从业准入,强化对临时存储粮食的监管和约束。同时,结合编制粮食和物资储备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合理布局粮食仓储设施,加快粮食仓储设施改造,改善储粮条件,确保粮食储存安全。
在考核方面,钟海涛说,要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央事权粮棉政策执行和中央储备粮棉管理情况年度考核,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此外,国家局还将继续创新优化监管方式,建立完善监管体系,完善监管制度,强化各级监管责任。加大信息化技术在粮食库存监管中的运用,充分用好中储粮现有业务系统信息,抓好中央储备粮库存动态监管。切实发挥12325 全国粮食监管热线作用,构建政策性粮食日常监管平台。加快粮食行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严格规范粮食企业经营行为,使监管更加有效高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