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县民宿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2020-06-17王志毅
王志毅
鹤峰县民宿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王志毅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随着鹤峰县乡村经济的不断振兴,当地民宿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章通过对鹤峰县民宿旅游实态发展进行访谈调研,梳理目前鹤峰县旅游民宿产业从业人员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产教融合、文化建设、加强培训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产业后续的人才培养途径提供参考。
鹤峰县;民宿;人才培养
鹤峰县全域旅游资源明显:(1)资源优势。鹤峰全域资源涵盖山、水、文、茶、城、硒六大特色资源,可概括为“五个一”“八个之最”。五个一:一条船(漂浮的太空船)、一本书(《容美纪游》)、一条道(茶马古道)、一种红(革命圣地)、一片土(富硒土壤);八个之最:世界最神奇漂浮船——屏山,世界最稀缺珍贵的葛仙米唯一原地,世界最大的“九重坡立谷”景观奇迹董家河,世界硒都——中国硒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最富强土司部落——容美土司遗址,中国最大的洞内南海观音——观音洞,中国最美富硒茶园——木耳山,第四纪冰川绝遗植物避难所——木林子自然保护区。(2)区位优势。宣鹤、鹤来高速建成通车,神张高速,安恩张、安恩衡铁路规划建设,“十三五”期间大交通得到极大改善;鹤峰身处世界级旅游产品高集区,跻身全国十大精品旅游线之中。除此,鹤峰还享受国家、省西部大开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系列优惠政策。近年来,鹤峰县把旅游业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与乡村振兴的突破点,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由于举措得力,县旅游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持续高速增长,旅游业呈现后来居上,厚积薄发的良好势态。如下图所示:
图2 2016~2018年鹤峰县旅游综合收入趋势图
随着鹤峰县旅游业的勃兴,当地民宿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当前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宿旅游充分发挥了惠农强村的重要功能,带动地区脱贫攻坚。产业规模的扩张形势喜人,但产业要素中人才环节对产业发展由促进转为制约令人生忧。本文通过对鹤峰县民宿旅游实态发展进行深度访谈调研,梳理目前鹤峰县旅游民宿产业从业人员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产教融合、文化建设、加强培训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为产业后续的人才培养规格设置和人才培养途径提供参考。
1 鹤峰县旅游民宿产业从业人员的现状
民宿旅游是借助于民宿开发出来的一种独特旅游产品,是一种深度休闲度假的乡村旅游。目前学界一般认为,民宿旅游是指利用城市居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以民居住宿为核心,通过挖掘民宿特色,所构建的具有乡土文化体验特色的旅游业态。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鹤峰县十三家具有代表性的民宿企业和经营点进行调研,围绕从业人员,结合人力资源中的相关理论进行问卷,问卷共投放117 份,回收111 份,有效问卷108 份,有效率为97.2 %。
1.1 从业人员工作背景调查
(1)鹤峰县民宿经营者从业背景统计:农民所占比例为64 %,有建筑设计从业背景的经营者占比为27 %,有住宿业或文旅行业从业背景的经营者占到9 %。
(2)鹤峰县民宿工作人员工作背景统计:农民所占比82 %,有住宿业或文旅行业从业背景的经营者占到12 %,其他行业占比6 %。
不难看出绝大多数民宿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为当地居民,没有住宿或文旅行业相关工作背景,缺少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
1.2 从业人员性别及年龄分布
(1)鹤峰县民宿从业人员中男性占比42 %,女性占比58 %。女性从业人员大比例高于男性。
(2)鹤峰县民宿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分布为:20 岁以下占比2 %,21~30 岁比例为11 %,31~40 岁占比57 %,41~50 岁占比22 %,50 岁以上占比8 %。从业人员中岁占比最大,从业人员的年龄集中在31~50 岁之间。
1.3 从业人员地域归属及文化程度分布
鹤峰县民宿从业人员中82 %来自当地(属于当地县镇),其中来自恩施州(不是当地人,但是来自恩施州其它县镇区)的比例为10 %,来自外地(来自恩施州以外其他市或省)的比例为8 %。这些从业人员文化程在度初中及以下的比例为53 %,高中及中专为42 %,大专为5 %。说明鹤峰县民宿从业人员主要以当地居民为主且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1.4 从业人员工资、从业时间、从业人员流失率分布
图4 鹤峰县民宿从业人员工资分布图
图5 鹤峰县民宿从业人员从业时间分布图
图6 鹤峰县民宿从业人员流失率分布图
从图4~6 中可以看出以下3点:(1)员工工资偏低,高工资员工比例小;(2)鹤峰县民宿从业人员经验少、不够专业;(3)鹤峰县49 %的民宿从业人员在一年内流失,能坚持2 年以上的从业人员仅占4 %。
2 小结
首先,鹤峰县民宿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大于男性,大多数员工年龄层集中在31~50 岁为当地中青年,行业经验少、不够专业,且服务意识不强。他们的文化程度集中于初中、中职及高中范围,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其次,绝大多数民宿经营者为当地的居民,没有住宿或文旅行业相关工作背景,缺少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多数经营者乐于硬件升级,对服务质量的提高重视度不够;只关心自己的经营状况,而忽视整体的经济环境。再次,笔者调研发现,民宿不对外招聘,绝大多数从业人员依靠亲戚朋友推荐,且存在岗位分工不明确、从业人员流失率较高等问题。最后,除工资外,多数员工希望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餐饮相关知识能力与旅游相关知识。
3 建议
3.1 产教融合共同培养行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针对鹤峰县民宿从业人员“行业经验少、不够专业,且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笔者建议民宿企业应加强与高水平旅游职业院校的合作,借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资源,共同培养符合民宿行业需求的具有服务意识、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产教融合过程应遵循“符合民宿行业发展形势对民宿运营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将民宿产业的“在乡、本土文化”等特色资源与院校的人才培养的优势资源相结合”的原则。
3.2 回归民宿本质,实施人性化管理,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主人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是民宿的核心要素,决定了民宿的魅力。针对鹤峰县民宿从业人员“多数经营者乐于硬件升级,对服务质量的提高重视度不够,员工流失率较高”等问题,笔者建议民宿经营者应回归“宿”之本源,努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加强民宿文化内涵建设,建设属于自身独特的文化,从而增强民宿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辅以人性化管理,让员工感受到关爱和包容的同时,在道德品质、人生观培养和思维心态以及业务技能上不断成长和进步。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感到自身的重要地位,从而提高其忠诚度。
3.3 做好员工培训,合理制定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措施
从业人员素质高低是民宿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首先,在对从业人员思想培训方面,应注加强从业人员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次,在培训内容方面,不仅要针对服务技能、服务礼貌等最基本的培训,也要加强对职业道德、旅游相关知识、卫生防疫等方面的培训,另外,鹤峰县民宿要注重挖掘鹤峰及恩施区域内的旅游景点、历史文化、风土民俗、地理状况等文化知识,在培训时予以普及,以便培育出带有民俗文化特性的从业人员。
[1]赖斌,杨丽娟,李凌峰.精准扶贫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民宿特色旅游村镇建设研究——基于稻城县香格里拉镇的调研[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12).
[2]阿玛蒂亚·森.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M].王玉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3-44.
恩施鹤峰县精准扶贫之民宿服务与管理人才养培模式研究(NO:2019YJ005)
F592.7
A
2095-1205(2020)01-65-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