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现状与策略*
2020-06-17王雪
王 雪
(浙江科技学院体育部,浙江 杭州 31002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休闲时代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休闲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成为了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文明的标尺,不仅是生活的需要,更是人生幸福的核心要素。休闲体育作为“人类着力建造的美丽的精神家园”,是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它不仅可以促进个体的生活健康、满足个体需求,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人格;端正国民的人生态度和道德情操,而且可以充实国民文化生活,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准,改善生活风气,使国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地升华和提高。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领军者,他们的休闲体育活动方式将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生休闲体育是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获得终身健康的体育教育,是时代赋予高校大学生的最新课题。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休闲体育活动的认识偏差和异化现象日益严峻,研究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现状并探索一条指导构建科学、文明、健康的发展休闲体育活动的路径,迫在眉睫,更具有重要意义。
休闲是自由的一种表达,生命意义上的休闲并不是以自由时间的多少来衡量的,它更多的是需要对某种生命价值的认同。在生命价值的认同中,超越一切有形和无形的束缚,达到精神自由,最终实现自我,这是最高层次意义上的休闲[2]。休闲体育是在空闲时间里进行的,以一定的身体活动形式为手段而产生最佳心理体验的一种有意义的现代生活方式,人们不受限于活动的严格规定,积极追求内在的体验,使个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浙江省杭州市高校分布,本研究从23 所国办普通本科高校中随机抽取9 所高校(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每所学校选取100 名大学生,共9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笔者阅读大量相关学科的书籍、文献,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本研究的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对浙江省在杭高校中9 所高校发放问卷共1000 份,共回收927 份,回收率92.7%;有效问卷900 份,有效率为90%。
1.2.3 访谈法
本研究对国内休闲学、休闲体育教育等相关专家进行咨询。有针对性地对高校休闲体育教育部分的专家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我国休闲体育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2.4 逻辑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是由个别的、具体的事实概括出某一结论的方法,将其从特殊概括到一般的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浙江省在杭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的现状
每个人的休闲价值观各不相同,休闲价值观本身并没有孰优孰劣,只是看它本身是否适用于当今社会,是否适用于本人的背景和现实。本研究调查分析目前大学生的休闲体育活动现状,找到培养大学生的休闲体育价值观,健全大学生休闲体育的方式,以期提出相应的整改路径,发展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个性发展的同时提高休闲体育活动质量,永久树立个性的、合适的休闲体育活动理念和价值观,实现终身休闲体育、终身健康的理念。
2.1.1 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认知现状与分析
杭州市休闲体育是以商业化的休闲体育为起点逐渐兴起的,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也是以这种形式开始。大学生对休闲体育活动的认识调查结果如表1。
选择前三项的大学生占总选项数的25.14%,对休闲体育活动认识相对不全面。选择后五项的大学生占74.86%,对休闲体育活动认识相对全面。所以,至少有74.86%的大学生具有相对正确的休闲体育活动认知。
表1 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认知统计(n=900)
休闲体育活动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我国全面兴起,以商业性或是公益性的存在形式渗入到高校中。大学生对休闲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见解,但是这种见解是基于大学生自身的休闲体育活动体验之上,不完全适用于当今社会,学生不清楚自己对休闲体育活动的认知是否适用于本人的背景和现实。对休闲体育活动认知存在不足,大学生将休闲体育活动视为一种体验、一种习惯,看低休闲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调查结果中出现的这种现象是高校休闲体育活动发展道路上的失败,阻碍大学生自身休闲体育活动理念和价值观的形成。目前,校园中出现的一些不良情况,如大学生在休闲体育活动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睡觉、玩牌、逛街闲逛等,都是大学生错误的休闲体育活动认知所造成的。大学生认为休闲体育活动只是消遣,注重休闲体育活动形式而忽视内容。部分学生认为休闲体育活动只是休息和放松,休息是人们满足生理需要以及消除体力疲劳的行为,并不是休闲体育活动。从根本上来说,目前大学生对休闲体育活动认知处于一个混乱的阶段。
2.1.2 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时间和休闲体育活动方式的现状与分析
大学生能够合理利用休闲体育活动时间是通往休闲体育的必经之路。学生在校期间正确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将会获得全方面的提高,相反,大学生的休闲体育活动不当,会浪费美好的学习时间和校园生活,蹉跎大学四年时间。本研究对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时间、休闲体育活动方式的现状调查至关重要。
表2 大学生每天平均休闲体育活动时间(n=900)
参与调查的900 名大学生除节假日外,59.56%的学生每天的休闲时间为5-7 小时;28.78%的学生每天休闲时间在7小时以上,所以在杭本科高校学生的休闲体育活动时间相对充足。
表3 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方式和生活状况满意度(n=900)
如何指导逐渐成熟的大学生心理,使其拥有健康的心理是高校和整个社会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休闲体育学者认为休闲体育是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必要方法之一。笔者通过对调查对象的随机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在休闲体育活动时间会感觉空虚和无聊,这是目前在杭高校教育的纰漏之处。对大学生在校期间休闲体育活动方式和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如表3,有11%和13.11%对于自己休闲体育活动方式满意和比较满意,但大部分学生对于在校期间休闲体育活动方式的状况不容乐观。在校期间对生活状况不满意的学生达45%,55%的学生对在校期间生活状况满意。大学生虽然拥有比较充裕的休闲体育活动时间,但是没有合理利用休闲体育活动时间的能力,虚度了大部分休闲体育活动时间,产生不良的心理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在校期间的休闲体育生活状态满意度普遍较高,对于在校期间的休闲体育活动方式满意度不高,需要找到提高学生休闲体育活动方式满意度的路径。
2.1.2.1 大学生不能合理利用休闲体育活动时间
大学生虽然拥有充足的休闲体育活动时间,但是不知道如何合理使用这些休闲体育活动时间,大部分学生在休闲体育活动时间里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白白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和经历。休闲体育活动时间是界定休闲体育活动的重要条件,大学生不能合理利用休闲体育活动时间,休闲体育活动状况不佳,正是大学生普遍存在无聊、空虚情绪以及大学生责任感、使命感降低的原因之一。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休闲体育活动方式满意度不高的调查结果证实了以上分析的正确性,休闲体育活动满意度不高是由于大学生只知道利用休闲体育活动时间,但是不知道怎么利用休闲体育活动时间,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休闲体育活动时间,休闲体育活动时间做什么最适合自己。
2.1.2.2 夸大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时间重要性
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时间充足,但休闲体育活动能力不足,很多高校将休闲体育活动时间的利用情况当做衡量休闲体育活动的唯一标准,认为只要学生不闲着,有事做,经常参加一些学校体育活动就是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的全部。很多高校只在乎休闲体育活动时间的利用率,忽视休闲体育活动时间的利用质量,夸大休闲体育活动时间的重要性。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时间的重要性被夸大,形成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时间的认识误区。休闲体育活动是在休闲体育活动时间中获得心灵和精神的自由生活状态,休闲体育活动是生活状态,它并不仅仅是消耗休闲体育活动时间的手段。夸大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时间的重要性会使学生忽视休闲体育活动的其他要素,获得片面的休闲体育活动体验,最终形成片面的休闲体育活动价值观和休闲体育活动理念。
2.1.3 大学生选择休闲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分析
有学者对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的特点进行了如下总结:观念陈旧、活动内容消极,形式单调、结构失衡,休闲体育知识缺失且技能匮乏、缺乏计划和组织,虽然语言犀利,但基本反映了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的现状。
表4 不同年级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选择的情况(n=900)
2.1.3.1 休闲体育活动选择概述
多元化的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能够实现学生以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面对生活、面对社会、面对人生。表4 中有604 人选择网络休闲作为休闲体育活动,网络作为休闲体育活动的方式之一也成为了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最普遍的活动,学生的休闲体育活动离不开网络,那么如何筛选网络内容、控制上网时间成为当今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有352 人选择了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作为休闲体育活动,体育强健体魄的同时促进身心健康,一直是高校倡导的活动项目之一。休闲以休闲体育的方式走进高校,部分休闲体育项目用以改革体育课程、创新体育教学内容,高校休闲体育以及商业化的休闲体育在高校很快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并迅速发展起来。本次调查显示,有244 人选择户外运动为休闲体育活动方式。在我国户外运动是休闲体育活动的重要分支,虽然进入校园的时间较晚,但是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并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
选择看书、听音乐和看电影、电视的人数相差不多,分别为278 人和248 人,这两种休闲体育活动方式从参与者主观上各有偏重,看书、听音乐偏向于学习和陶冶情操,看电影、电视偏向于消遣娱乐,但是将这两项活动作为休闲体育活动方式,需要依个人情况判断,不同的内容、时间、个人爱好等必然得到不同的休闲体育活动体验。选择人数最少的项目为旅游,仅有66 人。在我国,大学生虽然有充足的休闲体育活动时间,但是由于课业的束缚和经济条件的制约,所以只有少数大学生选择旅游作为休闲体育活动时间的休闲体育活动。旅游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条件的旅游方式,丰富人生经验,在闲暇时间中为生活添加色彩。
2.1.3.2 不同年级休闲体育活动选择的情况
不同年级相同休闲体育活动项目的比较显示,大一学生看书听音乐的选项中选择人数较多,比例为42%;社团、校系活动的选项中选择人数较多,比例为28%。大二学生网络休闲选项中的选择人数较多,比例为74%;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选项中的选择人数较多,比例为35%;在逛街购物选项中的选择人数较多,比例为38%。大三学生户外运动选项中的选择人数较多,比例为32%;棋牌、益智类游戏选项中的选择人数较多,比例为16%。大四学生看电影、电视选项中选择人数较多,比例为42.2%;旅游选项中的选择人数较多,比例为30%;唱K、泡吧选项中选择人数较多,比例为23%(如图1)。
图1 不同的年级休闲活动选择情况的对比(n=900)
调查情况比较乐观,十项休闲体育活动中大一学生比值最大的活动项目如:看书、听音乐、社团、校系活动都是有助于培养个人休闲体育活动能力的项目,正确消耗休闲体育活动时间的活动。大二学生选择比值最大的活动中只有传统体育活动是相对正确的休闲方式,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休闲体育活动需要休闲体育教育加以引导。大三学生选择休闲体育活动并没有明确的倾向,选择棋牌、益智类游戏的比例超过其他三个年级,他们更加喜爱室内的益智类的休闲活动。大四学生选择最多的项目是看电影、电视、唱K 和泡吧,这两者并不利于休闲体育活动理念的养成,不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休闲体育活动态度。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休闲体育活动的选择存在差异。刚刚经历三年高中生活,通过高考而考入大学的大一新生,虽然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突然转变,休闲体育活动时间突然增多,缺乏对休闲体育活动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大一新生休闲体育活动的选择结果较为乐观,基本都是符合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他们参与的活动大多数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休闲体育活动。大二学生在上课之余的休闲体育活动时间里他们迫切的需要接触多元化的休闲体育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大二学生的休闲体育活动时间较长,休闲体育活动内容丰富,但是缺乏对休闲体育活动的判断能力,该年级休闲体育活动异化现象较为明显。大三学生即将进入大学的实习阶段,他们的休闲体育活动偏向于简单的室内休闲体育活动方式,参与户外等休闲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少。大四学生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在休闲体育活动时间中侧重于进行增加同学情谊类和娱乐消遣类的休闲体育活动。
从图1 中四个年级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选项所占比例来看,网络休闲体育活动这一选项最受大学生喜爱。科技发达的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和扩展知识面的渠道,另一方面网上其他具诱惑力的资讯吸引大学生,使之忽略学习。因此,网络生活作为学生的一种休闲体育活动方式有待完善,需要休闲体育教育作为引导。有媒体报道,上网聊天、网络游戏占据了大量的网络休闲体育活动时间,大多数学生上网并没有将网络与学习有效结合在一起,并未实现休闲体育活动的意义。
表5 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的统计(n=900)
2009 年10 月11 日,“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成都)”报道:“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医生袁茵提醒学生,要注意控制上网时间,保护自己防止侵害。如果是在校学生,建议每天上网时间在一小时以内。”研究对象中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1.5 之内的有148 人,有33.78%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5 小时,上网时间过长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很多大学生不能有效控制上网时间造成休闲过度,影响正常学校生活,往往沉迷于在线聊天,在线游戏,使学生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无法应对正常的学习课程,影响学业。仅仅消磨了休闲体育活动时间和满足内心需求的休闲体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找到适合大学生的休闲体育活动路径,树立大学生真正的休闲体育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表6 大学生改变休闲体育活动的频率(n=900)
表6 显示,研究对象中只有7.56%的学生选择“不改变休闲体育活动”,21.89%的学生“不太改变休闲体育活动”,57.89%的学生“偶尔改变休闲体育活动”,12.67%的学生“经常改变休闲体育活动”。大学生改变休闲体育活动的频率较高,学生独立思维能力较强,他们需要不断尝试着改变自己的休闲体育活动方式,所以目前在杭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应该向不拘一格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传授大学生休闲体育态度和休闲体育理念,提高休闲体育能力并丰富其休闲体育生活。
2.1.3.3 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动机不明确
我们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大学生选择休闲体育活动是为了“休闲”而休闲,很多大学生的休闲体育活动滞留在消磨时间娱乐消遣的层次上。大学生的休闲体育活动方式多变,休闲体育活动内容相对不合理、缺乏生机与活力,致使大学生普遍感到空虚无聊、单调乏味,休闲体育质量较低。
2.1.4 大学生参加高校休闲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分析
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的实施载体是学校。高校要组织开展各类集体休闲体育活动,丰富大学生休闲体育生活。目前,高校开展的集体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类型为:晚会等艺术类活动、学术专题讲座、音乐会、图书馆和自习室、社区活动、户外运动、健身类等体育活动。在杭高校音乐会的举办相对较少,只有音乐学院开展音乐会,本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在杭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的现状和参与意愿方面进行调查。
图2 不同时段大学生选择休闲活动百分比
大学生平时和周末选择的休闲体育活动不同(如:图2),平时学生大部分愿选择参与高校组织的晚会等艺术类活动、学术专题讲座和社团活动,比例分别为85.89%、79.56%和72.56%;周末选择参加晚会等艺术类活动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4.11%、22.89%和18.56%。
周末学生选择参与音乐会、社区活动和户外运动的比例分别为,16.22%、13.44%、0.05%,平时选择参与此三类活动的比例只有16.22%、13.44%和0.05%。健身等体育运动与其他类型的活动不同,平时学生选择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有39%,选择周末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有29.67%。体育运动作为大学生的休闲体育活动项目,不同时段大学生的关注和参与程度基本相同。学生选择平时参与学术专题讲座的学生比例为79.56%,选择周末参与的学生比例为22.89%,不同时段学生参与该活动的程度差别较大。
大学生针对不同时间段参与不同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调查结果中,学生选择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与目前高校开展活动的时间存在差异。高校开展活动受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参与人数等方面制约,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但是高校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必须逐渐适应学生的心理,在适当的时间开展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让休闲更加贴近大学生。 学校组织的休闲体育活动在学校没有确切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的时候,学生只有6.89%选择参加,29.11%会偶尔参加,37.89%不参加(如表7)。学校组织活动是希望学生在活动中发觉自身的兴趣爱好,知道休闲体育时间应该做什么,学生对这样的目的意义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如果没有学校明确规定的时候参与比例下降较大。这种现状需要及时改善,让学生认识到休闲体育活动的意义,并开始自愿、主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
表7 学校开展的休闲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 (学校无强制要求时)
表8 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新颖休闲体育活动(n=900)
学校开展新颖的休闲体育活动有40.22%的学生会参加,26.78%的学生不会参加该类活动,33%的学生是否参加新颖的休闲体育活动视情况而定。新颖的休闲体育活动刚刚开展的时候参与率会提高,学生的热情会相对较高,学生经过体验,决定自己是否会继续此类活动。大学生参与新颖休闲体育活动与休闲体验和兴趣爱好相关。
2.1.4.1 大学生参与高校晚会等艺术类休闲体育活动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在高校没有对于学生参与晚会等艺术类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共有85.89%的大学生选择参加高校晚会等艺术类休闲体育活动,40.89%的大学生选择了偶尔参加此类活动,33.67%的大学生选择不一定参加该类活动,只有14.00%的大学生选择参加该类活动(如表9)。
表9 学校组织晚会等艺术类休闲体育活动参与情况(n=900)
由于参与该类活动的学生比例较大(如表9),所以学校组织晚会等艺术类休闲体育活动的发展空间的弹性较大。目前,高校晚会等艺术类活动都是由相关老师组织学生干部实施,学生群体只能参与到表演和观赏的环节,所以该活动不可能符合全体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不同老师组织的不同活动会存在相互竞争的情况,导致活动的目的不明确。教师要掌握更多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创新组织形式,将调查结果中的“不一定”变成肯定,控制高校组织的艺术类活动的发展弹性,更好地发挥该类活动的休闲体育教育作用。
2.1.4.2 大学生参与学术专题讲座的现状
大学生参加学术讲座是将学习和休闲良好结合的方式,自主选择性较强。表10 显示,37.78%的学生认为是否参加学术专题讲座由自己兴趣程度决定,只有13.78%的学生不参加此类活动,比例也较少。大学生参加学术专题讲座的情况比较乐观,开展更多类型的学术讲座,让学生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将因兴趣程度而决定是否参加学术专题讲座的学生,吸纳到经常参加学术专题讲座的范畴。
表10 学生参加学术专题讲座情况(n=900)
笔者通过随机走访被调查对象发现,高校一般会将学术专题讲座开设时间定在周末,但大部分学生并不喜欢在周末参加学术类活动,更愿意参加放松身心类休闲体育活动,所以高校应该将学术专题类活动开设在周一到周五的合理时间段内,以调动学生参加学术专题讲座的积极性。
2.1.4.3 大学生参与社区、社团活动的现状 表11 显示,有95.22%的学生选择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4.78%的学生选择偶尔参加社团活动,没有学生不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其中,大一学生参与学校社团活动的人数比例超过其他三个年级。高校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休闲体育渗透到社团活动中将会得到更好发展,多类型社团以及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将会对广大高校学生的知识、技能、人格的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社团活动属于休闲体育教育内容的范畴,将二者有机的融合也在一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表11 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情况(n=900)
表12 学生参加高校组织的社区活动的情况(n=900)
在表12 中,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的学生有563 人,比例为62.56%,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的学生有319 人,比例为35.44%,我们从学生参与意愿的调查结果分析,目前高校开展社团活动的方式并不能被大部分学生接受。高校开展社团活动,要求全体学生参加并且规定社团活动的内容、方式、地点,有些社团活动必须在某节日或纪念日进行,这些情况会造成学生缺乏活动积极性。在表14 中,有80%以上的学生选择在周末和节假日进行社团活动,可见学生有在休闲时间参与社团活动的愿望。学校必须完善社团活动的组织形式、改革社团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校期间积极自主的参加该类活动。
目前,高校种类繁多的社团活动受到大学生的青睐。高校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多元化的活动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不同年级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需求,所以,高校社团活动的参与率极高,结合不同年级参加社团活动的特征,社团活动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社团活动本应该是学生自发的活动,高校组织社区活动的形式使其变成了学生被动参与,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校组织社团活动仅仅能够实现学校组织活动的目的,大部分学生实现其参与社团活动的目的,不能感觉社团活动的意义,甚至会质疑社团活动的本质。如果高校不能改变社团活动的形式,学生将会排斥该类活动。学校组织活动不仅仅是高校活动,更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休闲体育活动,通过这些休闲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善学生的生活方式,使其受益一生。
2.1.4.4 大学生参与学校组织户外活动的现状
户外运动作为新兴的休闲体育运动项目,发展速度极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社团、网络报名组队等形式参加户外运动,在杭高校组织中小型的户外运动,锻炼身体、磨练学生意志。学校组织的户外运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表13 显示,只有9.67%的学生选择不参与此类活动,51.67%的学生选择参加户外活动,38.67%的学生选择偶尔参加学校组织的户外运动。
表13 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户外运动的统计(n=900)
从大学生参加学校组织户外运动的统计结果看出,大部分大学生有参加户外运动的意愿。户外运动组织方式和组织内容新颖,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同时户外运动能够培养学生生存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由于户外运动的开展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经验,所以开展户外运动的高校数量较少。
2.1.4.5 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自习室的现状
高校图书馆、自习室的利用是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的一部分,利用休闲体育活动时间进行学习是学生时代休闲的重要部分。
表14 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统计(n=900)
表15 大学生平均每周上自习频率(n=900)
在调查的过程中,笔者与负责图书馆、教学楼的教师交流,发现目前在杭大部分本科高校的图书馆和自习室的利用率特点:期末利用率较高,其他时间利用率较低。表14 显示,29.33%的学生经常去图书馆,38%的学生偶尔去图书馆,26.78%的学生不太去图书馆,5.89%的学生不去图书馆。这部分的调查显示,在杭高校大学生没有很好的利用图书馆。表15 显示,大学生选择每周上自习的频率,5.78%的学生平均每周上5~7 次自习;27%的学生平均每周上3~5 次自习,占总调查人数的不到三分之一;51.56%的学生平均每周上1~3 次自习,可见各高校自习室的利用率不高。
2.1.4.6 学生参与高校休闲体育活动的情况不理想
休闲体育这种新兴的现代生活方式,并不是自然出现的状态。目前高校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休闲体育生活,丰富学生的休闲体育生活,但是由于学校组织活动的形式固定且单一,忽视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从大学生意愿角度分析,高校休闲体育活动的现状,没有校方明确要求的情况下,学生参与度较低。学校组织的晚会等艺术类活动、学术专题讲座、社区活动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图书馆、自习室的利用情况都不理想,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户外运动能够得到学生的青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校方鼓励学生们只参加统一的、校方所认可的有组织的活动;休闲体育活动相关活动项目的组织形式单一,不注重培养学生探索多样化的休闲体育选择和休闲体育理念,这样对他们今后如何休闲体育活动造成阻碍;校、系活动负责教师之间的比较,教师们更希望自己负责的活动受到学生们更多欢迎,导致一些休闲体育活动就得到了过分的重视而另一些活动却遭到了忽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兴趣,休闲体育活动忽略学生内心的休闲体育需求。
2.2 浙江省在杭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的发展路径
2.2.1 培养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理念和价值观
休闲商业化蓬勃发展之后才进入杭州市高校校园,最初高校休闲是以休闲体育的形式开展。大学生仅仅参与休闲体育是远远不够的,在休闲体育的过程中也要渗透休闲相关理论。只有正确的休闲体育教育作为指导,才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休闲体育活动理念和价值观。高校通过培养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
高校要以先进的教学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休闲体育活动习惯,帮助学生树立合理利用休闲体育活动时间的观念。这也是决定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方式的一种手段,指导正确的休闲体育生活方式,引导大学生开启休闲体育活动世界的大门。教师帮助学生客观分析和理解各种各样的休闲体育意识和休闲体育行为,培养大学生全面健康并且多层次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愉快的休闲体育活动过程中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充实生活。
2.2.2 高校结合休闲体育与教育情况
休闲体育和教育的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发展,使大学生获得更好的休闲体育活动指导,得到更好的休闲体育活动方式。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媒体宣传休闲体育,强化高校对休闲体育教育的认识。高校相关领导和专家的办学理念是发展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休闲领域的专家大多数研究休闲相关学术,休闲领域学者相对缺乏体育教育经验。只有结合高校休闲体育和教育,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才会获得本质上的改变。
时代发展的越快,休闲体育的发展速度越快,设计的范围越广。我们想要全面深入地研究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必须让休闲体育教育走进大学校园,把教育变成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引路者,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才会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各级政府和社会对休闲体育教育进行科学定位,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高度上,正视休闲体育教育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提高公民素质的重大作用,把休闲体育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中来,建立健全休闲体育的社会体制,重视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建立起良好的社会休闲体育服务体系。社会、社区、学校、家庭要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巩固和增强休闲体育教育成果。
2.2.3 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体验式教育
休闲体育教育开展的主要途径是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现在高校几乎都建立有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组织,可以通过社团组织开展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和教育,这些都与大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成为当前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和自我教育的主要途径。规范社团的组织和管理是各高校的主要任务,社团的规范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我们还可以鼓励各个学院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各个学院的专业优势,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从而辐射整个校园文化。我们可以改善和扩建校园的休闲生活设施,如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社会新兴的休闲体育项目,增加休闲体育活动项目,如户外运动基地、水上运动项目、健身健美场馆等现代休闲体育设施,引导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休闲体育健身的理念。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大学生对休闲体育活动认识相对片面,虽然对休闲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见解,但是这种见解是基于大学生自身的休闲体育活动体验之上,不完全适用于当今社会。学生不清楚自己对休闲体育活动的认知是否适用于本人的背景和现实。
3.1.2 大学生对休闲体育活动认知存在不足。大学生将休闲体育活动视为一种体验、一种习惯,看低休闲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这种现象阻碍大学生自身休闲体育活动理念和价值观的形成。
3.1.3 大学生因年龄、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缺少休闲体育理念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选择休闲体育活动时只重于形式和娱乐消遣体验,尚未达到真休闲体育活动的标准。
3.1.4 大学生的休闲体育活动时间相对充足,但是没有合理利用休闲体育活动时间的能力,虚度了大部分休闲体育活动时间。大学生只在乎休闲体育活动时间的利用率,忽视休闲体育活动时间的利用质量,夸大休闲时间的重要性,形成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时间的认识误区。大部分学生对于在校期间休闲体育活动方式的状况也不容乐观。
3.1.5 大学生因不同年级的背景对休闲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呈现多元化,选择内容的侧重点、倾向各不相同,造成了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动机不明确。
3.1.6 大学生集体活动受休闲体育内容、活动方式、组织形式等制约,参与高校休闲体育活动的情况不乐观。
3.1.7 高校相关领导和专家的办学理念是发展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休闲领域的专家大多数研究休闲相关学术,但休闲体育领域学者相对缺乏教育经验。大学生尚未接受休闲体育教育的引导,不会获得本质上的改变。
3.2 建议
3.2.1 树立大健康理念体系,建立大学生体育健康的价值观。高校要把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列入到高校常规教学中,让体育健康知识走进大学课堂;积极开展体育健康教育,普及大学生体育健康知识;引导大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休闲体育活动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合理利用休闲体育活动时间,树立正确的休闲体育活动理念,找到适合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休闲体育活动方式和休闲体育活动,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的休闲体育活动现状。
3.2.2 加大力度促进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的发展。高校在正规教育中加强与休闲体育相关的内容,丰富教育过程中的休闲体育活动色彩;给予大学生社团更多支持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大学生社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满足大学生的休闲体育活动需求。
3.2.3 构建休闲体育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相结合,丰富完善休闲体育活动。高校需经常性宣传休闲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将健康教育纳入培养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进一步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媒体对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的重视,由政府、教育相关领导部门以及媒体共同推动;建立和完善更多适合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场所,政府相关部门与高校一同加强休闲体育活动场所的管理,做到“各抓共管,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