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方言古语词考释
2020-06-16王照
王 照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阳 550025)
重庆为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因在此汇入长江的嘉陵江而古称“渝水”,故重庆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宋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其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重庆方言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划分,属于西南官话中的成渝小片,以古代巴、蜀方言为基础,并受全国通用语言、“湖广填四川”的人口迁移、战争移民及周边地区方言影响融会贯通。所以重庆方言里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古语词,有的已不为普通话所用,有的在现行通用口语里仍保留了其古义或词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方言古语词的释例不仅有利于对重庆本土方言的研究,也为我们研究方言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线索,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数例重庆方言中的古语词作出考释。
一、古语词
关于方言古语词概念的界定,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话题,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其含义进行过论述。胡裕树认为:“古语词是指现代汉语中少用而多见于古代文献的词。”[1]246刘叔新在著作《汉语描写词汇学》中认为:“古语词是产生于古代而只在现代书面语中沿用下来的词语。”[2]280黄伯荣、廖序东认为:“古语词包括一般所说的文言词和历史词,它们来源于古代文言著作。”[3]241葛本仪则认为:“古语词这一概念应该包含着两种含义:一种是从历时的角度讲,汉语词汇中的古语词就是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而现在已经不再使用的词,其中有的词也许会根据社会的需要而被重新启用,有的词则会不再被运用了。另一种从共时的角度讲,是指某个时期的语言词汇中包括的古语词,也就是指在这个时期内被重新运用的古语词。”[4]11说法虽各有不同,但基本观点一致,即古语词为地方方言词汇流行于古代,而存在于现代汉语口语或书面语,仍然在使用或使用频率较低的词语。本文所讨论的重庆方言古语词是见于历代工具书且古代相关文献有所记载,在重庆方言中独树一帜,至今依旧活跃在人们日常口语表达中的文言词。
二、重庆方言词汇中的古语词举例考察
(一)名词
1.脶[luo35]
重庆方言里将指手指纹称之为脶。
《中华字海》:“手指纹。”[5]909《康熙字典》:“《广韵》落戈切《集韵》卢戈切,音骡。《玉篇》手理也。《广韵》手指文也。又《集韵》公蛙切,音娲。又姑华切,音瓜。”[6]954《类篇》:“公蛙切,手文谓之脶。”[7]148《正字通》:“朗何切,音罗,手指纹。”[8]1811《玉篇》:“力戈古华二切,手理也。”[9]143《广韵》:“手理也。”[10]93《集韵》:“手文谓之脶。”[11]102例如:
(1)你的手上有几个脶?
(2)一脶穷,二脶富,三脶四脶开当铺。
重庆方言里,圿为人体或物体沾上的污垢、脏东西的意思。
《中华字海》:“污垢。”[5]221《康熙字典》:“《广韵》古黠切《集韵》《韵会》《正韵》讫黠切,音戛。积垢也。《注》石可以去垢圿。”[6]156《类篇》:“圿,讫黠切,垢也。”[7]513《正字通》:“古刹切,音戛,垢圿也。”[8]383《玉篇》:“圿,古八切,垢圿也。”[9]28《广韵》:“圿,垢圿。”[10]489《集韵》:“垢也。”[11]694例如:
(5)你的衣服太脏了,好多圿圿哟。
(6)一个从不洗澡的人身上肯定有很多垢圿。
4.朒[ka214]
重庆方言里,朒就是肉的意思。
《中华字海》:“亏缺、不足、肉。”[5]903《康熙字典》:“女六切,音衄。《说文》:朔而月见东方曰朒。按朒《说文》作肭,非。当从肉。谢庄《月赋》:朒朓警阙。《李善注》引《说文》亦作朒。余详肭字注。又《玉篇》:缩朒,不宽伸之貌。”[6]453《正字通》:“女六切,音衄,缩也。”[8]982《玉篇》:“女六切,缩朒,不宽伸之皃。”[9]377《集韵》:“月朔见东方。”[11]643例如:
(7)瘦朒朒炒青椒。
(8)今年的猪朒朒涨价了。
重庆方言里,凼指小水坑、小水塘。
《中华字海》:“凼,小坑,也泛指坑。”[5]187《汉语大词典》:“凼,水坑,水塘。亦特指田地里沤肥的小坑。”[12]2250例如:
(9)天上明晃晃,地下水凼凼。
(10)走路小心,别踩到水凼了。
重庆方言里,天花板上的尘土为坱。
《中华字海》:“尘埃。”[5]222《康熙字典》:“《广韵》:乌朗切。《集韵》《韵会》:倚朗切。《正韵》:于当切,并音泱。《说文》:尘埃也。”[6]158《类篇》:“于朗切,尘埃也。”[7]509《正字通》:“乌朗切。《说文》:尘埃也。”[8]389《集韵》:“尘埃也。”[11]222例如:
(11)天花板上起了好厚的坱尘。
(12)在过年前把家里的坱尘都打扫干净。
(二)动词
重庆方言里,抈为用手把东西折弯、折断的意思。
(13)这根棍子太长,你把它抈一下。
(14)把这根钢丝抈弯放好。
2.滗[pi35]
重庆方言里,滗为过滤的意思,挡住渣滓或泡着的东西,把液体倒出。
(15)壶里的茶水滗干了。
(16)把盆里的汤滗出来。
重庆方言里,搊为扶的意思,用手扶住或一端用力向上使物体立起或翻倒。
(17)把倒的凳子搊起来。
(18)把石头搊下山坡。
重庆方言里,捹为搅拌和匀、蘸或沾上某种东西的意思。
《中华字海》:“音坌,手乱貌。”[5]343《康熙字典》:“蒲闷切,手乱貌。”[6]382《类篇》:“蒲闷切,手乱貌。”[6]452《正字通》:“音坌,手乱。”[8]841《集韵》:“手乱貌。”[11]551例如:
(19)炒菜之前,锅里先捹点油。
(20)你的衣服、裤子上全部捹满了泥。
重庆方言里,摌为扇、挥、拍打的意思。
(21)把被子上的灰尘摌一下。
(22)他摌了那个人一巴掌。
6.敹[liao51]
重庆方言里,敹为缝的意思。
《中华字海》:“缝缀,《书·费誓》:善敹乃甲胄。”[5]880《康熙字典》:“《广韵》:落萧切。《集韵》《韵会》:怜萧切。《正韵》:连条切,音聊。《说文》:作敹,择也。《玉篇》:简也择也。”[6]323《正字通》:“连桥切,音聊,缝缀也。”[8]912《玉篇》:“力幺切,择也。”[9]332《广韵》:“拣择。”[10]146《集韵》:“《说文》:择也。引周书,敹乃甲谓。”[11]175《说文解字注》:“择也。”[14]493例如:
(23)衣服上破了一个口子,拿针敹上。
(24)把这两块布敹一起。
重庆方言里,摛为伸展、铺陈的意思。
《中华字海》:“舒展、散布、铺陈。”[5]356《康熙字典》:“《唐韵》:丑知切。《集韵》《韵会》《正韵》:抽知切,并音螭。《说文》:舒也。”[6]397《类篇》:“抽知切,《说文》:舒也。杨子云作攡。”[7]442《正字通》:“丑知切,音鸱,抒也。”[8]863《广韵》:“舒也,丑知切。”[10]48《集韵》:“抽知切,《说文》:舒也。杨子云作攡。”[11]29《说文解字注》:“舒也,字作攡,从手离声丑知切。”[14]2390例如:
(25)把你的手摛过来,我要给你一个东西。
(26)你的脚不能摛过这条线。
9.撋[zua31]
重庆方言里,撋为用手揉搓、玩弄某物。
《中华字海》:“揉搓、摧物。”[5]364《康熙字典》:“《唐韵》:而缘切,《集韵》《韵会》《正韵》:而宣切,摧物也。”[6]401《类篇》:“儒垂切,擩也。又儒佳切,摩也。又宣佳切,祭食也。又儒纯切,拭也。”[7]441《玉篇》:“如专切,摧物也。”[9]118《广韵》:“摧物也。”[10]140《集韵》:“拭也。”[11]122
(29)你不要去撋泥巴,脏得很。
(30)他被人撋伤了脸。
10.跶[ta35]
重庆方言里,跶为跌倒、摔倒之意。
《中华字海》:“摔、跌。”[5]1424《康熙字典》:“《集韵》:他达切,《玉篇》足跌也。”[6]214《类篇》:“他达切,足跌也。”[7]76《玉篇》:“他达切,足跌也。”[9]133《广韵》:“足跌。”[10]483《集韵》:“足跌。”[11]689
(31)慢点跑,不要跶了。
(32)他的膝盖跶出了血。
(三)形容词
1.菲[fei55]
重庆方言里,菲是用来形容很小、很薄的样子。
《中华字海》:“微薄。”[5]268《康熙字典》:“《集韵》:妃尾切《正韵》:敷尾切,音斐,菜名。《说文》芴也。《诗·邶风》采葑采菲,又《论语》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何晏注》:薄也。”[6]1008《类篇》:“芳微切,又妃尾切,一曰薄也。”[7]16《正字通》:“敷尾切,音斐,薄也。”[8]1916《说文》:“芴也,芳尾切。”[13]26例如:
(33)这种薄菲菲的纸张不要用了,换一种质量好的。
(34)外面这么冷,你怎么穿个菲菲就出门了。
重庆方言里,黢同样也是形容黑的程度深。
《中华字海》:“形容黑。”[5]1732《康熙字典》:“《集韵》:促律切,音焌。《玉篇》:黑也。”[6]1521《类篇》:“促律切,黑也。”[7]372《正字通》:“黑也。”[8]2867《集韵》:“黑也。”[11]671《汉语大字典》:“《集韵》:促律切,入术,清。”[12]5064例如:
(35)外面黢黑的看不清,你就不要出门了。
(36)这个黑黢黢的是什么东西?
重庆方言里,凊用来形容冷、凉等意思。
《中华字海》:“凉,《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5]146《说文解字》:“寒也,从仌青声,七正切。”[6]240《类篇》:“七正切,《说文》:寒也。”[7]423《正字通》:“七性切,凉也。”[8]172《玉篇》:“凊,七性切,寒也,冷也。”[9]364《广韵》:“凊,温凊。”[10]430例如:
(39)弄点热水嘛,这水冰凊。
(40)下雪了,外面冷的凊骨。
5.摦[xua51]
重庆方言里,摦用来形容宽松、宽大的意思。
《中华字海》:“宽。”[5]358《康熙字典》:“《唐韵》《集韵》《韵会》:胡化切,华。《说文》:横大也。《广韵》:宽也。”[6]1074《类篇》:“胡化切,大也。又胡瓜切,宽也。”[7]452《正字通》:“呼霸切,音话。”[8]864《玉篇》:“如专切,摧物也。”[9]126《集韵》:“宽也。”[10]209
(41)衣服买大了,穿起来大摦摦的。
(42)这条裤子看起来大摦摦的,其实很修身。
6.墩笃[tuan55][ tu214]
重庆方言里,墩笃是形容壮实,个头大的意思。
墩:《中华字海》:“土堆、又厚又大成块状的木头或石头。”[5]243《康熙字典》:“《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都昆切,平地有堆曰墩。”[6]171《类篇》:“都昆切,平地有堆者。”[7]508《广韵》:“墩,平地有堆。”[10]119
笃:《康熙字典》:“《广韵》:冬毒切。《集韵》《韵会》《正韵》:都毒切,音督。《广韵》:厚也。《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书·洛诰》:笃前人成烈。《诗·大雅》:则笃其庆。《尔雅·释诂》:笃,固也。《疏》:物厚者牢固,又纯也。”[6]854例如:
(43)前面那个人看起来真墩笃。
(44)他虽然吃得少,但是却长得很墩笃。
结 论
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愈发重视,方言保护任务刻不容缓,古语词是方言词里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方言词汇里的活化石,对方言词汇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古语词作为过去和现在的纽带,研究古语词有利于追溯某一地区的历史文化渊源以及在现代生活中对其的继承和发展,对重庆方言中的古语词考释,展示了重庆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