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造价管理中动态控制的有效措施

2020-06-16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0年10期
关键词:动态控制动态工程造价

毛 强

(中铁十九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0 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是影响整体效益的关键,必须做好动态控制工作,此举是确保建筑工程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此背景下,针对其展开深入探讨极具必要性。

1 建筑工程造价特点

1.1 动态变化

建筑工程具有复杂性,涉及到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等多个环节,且各自在实际工作中都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此处以施工阶段为例,易出现施工模块信息变换现象,随之对造价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1.2 分项组合

建筑工程可划分为多个细分工程,针对各部分展开施工作业,随之完成整个工程项目,这也是当前最为常见的工程模式。以房屋建筑为例,则由土建、混凝土、钢筋等多个细分工程构成。在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时,就必须针对各细分工程做出明确的造价预算与管理,在此基础上将各部分整合为一体,实现对整个建筑项目的造价管理[1]。

1.3 不可复制

建筑项目在功能需求、建设环境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各建筑之间都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不具备复制性。

2 工程造价控制重要性

基于对工程造价的分析得知,在整个成本体系中当属材料与设备的占比最大,这也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内容。其中,材料费的总量最大,占到直接费用的70%以上,且在部分特殊结构中该值将进一步提升;在安装工程中,则以设备费占据较大比例,通常超过60%。从这一角度看,围绕材料与设备两部分展开成本控制极具必要性,是做好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从工程造价定额来看,诸多因素均会对材料与设备费用造成直接影响,而建安工程费则由人工、材料、机械等多个方面的费用共同构成,其中人工费与机械费较为特殊,都由价格主管部门直接控制,因此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相较之下,材料费的数额更大,并且价格变动也更为频繁,而部分材料具备可调差价的可能,因此其价格将出现更为明显的变动。

3 建筑工程动态造价控制具体问题

3.1 工程定额与信息价滞后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在于工程定额。纵观当前状况,建筑工程定额已经逐步向市场指导性转变[2],因此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将直接改变工程定额。通常而言,建筑工程定额存在特定的期限,通常为4~5 年,与之相矛盾的是建筑市场的环境复杂性,人工、材料等各方面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由于定额具有滞后性,在此基础上展开工程造价管理时则会与实际情况产生偏差。

3.2 全过程动态管理缺失

建筑工程涉及到的环节较多,各部分都会对工程造价造成影响。而在实际造价管理工作中,通常会采取招投标的方式,这是构成整个施工造价管理的核心内容,在此环境下极容易忽略造价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完整的动态管理机制,不利于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效果。

3.3 缺乏成熟的造价管理系统

各环节施工作业都会产生一系列信息,通常会通过分类归档的方式将其整合至内部控制体系中,但具体至建筑企业之中,各自实行的数据归档方式不尽相同,同时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高低之分,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将会对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4 建筑工程动态造价控制实施方法

4.1 投资决策的造价动态管理

关于总投资额度的计算,其建立在投资估算指标的基础之上,相关造价管理人员会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投资额做出预测,在分析估算指标时考虑到工程面积等参数,通过此方式确定具体投资额。例如:某项目预算总量为850 m,依据该阶段的市场状况,材料单价取9 元/m,在此基础上可求得总投额,即7650 元。

4.2 设计阶段的造价动态管理

设计是推动工程开展的基础环节,造价管理人员会综合评定经济与技术两方面要求,并衡量限额设计、各环节价值等,经对比后确定合适的方案。二次结构施工前,考虑到资源协调性的要求,造价管理人员则会从工程情况出发,兼顾进度与质量两方面因素,调配好资金,确定合适的流向与具体额度,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控制成本。例如,在安装预埋造价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则会充分考虑到后期资金、人力等层面的需求,针对建筑施工方案做出科学的深化。具体至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常引入BIM 技术,通过此方式创建模型,针对各结构做出分析,针对不足之处做出调整,诸如位置、标高等,同时与监理单位等参与主体积极沟通,为后续正式施工提供保障,避免频繁设计变更行为[3]。在特殊情况下,形成设计方案后,还要针对各环节施工采取实时跟踪措施,通过此方式及时发现造假超额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灵活应对,尽可能控制设计变更。

4.3 施工阶段的造价动态管理

从当前建筑工程状况来看,动态管理模式常产生于实际施工中。具体而言,基于对各施工阶段实际情况的分析,从中总结对造价造成影响的各类因素,并整合相关信息;以阶段预测结果为准,围绕质量、成本、工期三大因素展开动态观测;在上述基础上,将所得观测结果与计划值做综合分析,针对造价控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同时,综合考虑前期经验,针对各项造价控制信息做好全面的记录,从而创建良性的造价控制系统。工程造价管理者的日常工作还可建立在进度图的基础上,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动态估测。例如,针对2019 年11 月完成的工程量,在分析其计划投资值时,需考虑到实际工程量与计划单价两方面因素,二者的乘积则为该阶段的计划投资值;同时,关于费用偏差的确定,采取的是计划投资额与实际值差值的方式,所得结果即是费用偏差。

4.4 竣工阶段的造价动态管理

结束施工作业后,此时的造价动态管理需得到专业审计机构的支持,实现对工程量的准确核算。在实际工作中,若出现工程量偏差情况,要求造价管理人员积极面对,并深入到现场做全面的测量。部分情况下并不具备直接测量的条件,此时需要以现场技术资料为准,综合考虑文字等层面的信息,与审计结构共同分析问题,进一步验证工程量的准确程度。

5 建筑工程动态造价控制优化措施

5.1 优化动态造价管控模式

材料是推动各环节施工作业的基础,从建筑工程造价的构成来看,材料费最为关键。材料费会直接关联于工程造价管理,造价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材料的角度入手,深入市场中明确各类材料的价格变动规律,实行材料调差的方式,以材料价格变动为基准,针对材料价格定额做出灵活调整。造价管理者需要充分考虑到市场信息价因素,在此基础上创建材料信息价调整模式,通过此方式有助于控制工程造价管控误差,以便给工程造价动态控制创设优良条件。

5.2 构建全过程造价动态控制机制

(1)决策管理尤为重要,在此过程中造价管理人员应当获取与工程有关的各类造价信息,综合评定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体现在社会、成本、建设施工等层面。通过上述的可行性分析,确定工程造价管控范围。

(2)注重对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此时需要考虑到各模块施工质量标准,诸如限额设计则是较为可行的方式。造价管理者牢牢把握建筑市场实际情况,以此为基准形成合适的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围绕各施工机构做系统性考核,总结各类与工程造价有关的影响因素。分析合同条款的可行性,针对不合理之处做出调整,从而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益性。

(3)做好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此时造价管理目标体系尤为关键,相关人员要注重各施工变更情况,为之实行签证管理机制,并系统性审核各项工程造价管理资料,整个过程应具有动态性。

5.3 创建完善的造价动态控制模型

现阶段,BIM 5D 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工具。首先,前期决策阶段,通过BIM 5D 技术能够以高效的方式完成造价数据的编制,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其次,设计阶段中采用BIM 5D 技术,充分考虑设计限额因素,在此基础上做出设计概算,形成适用于工程情况的施工图预算方案,总结施工偏差,为之创建可行的纠偏方案。最后,在实施阶段引入BIM 5D 技术,在其支持下能够实现工程造价的动态管控,可以将管控范围覆盖至各施工环节中。此外,在前期设计预算限额的基础上,有助于各阶段工程管理工作,可全面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可行性,有效避免工程超额等问题,以便提升工程造价管理质量。利用BIM 5D 技术进行造价控制管理如图1 所示。

图1 利用BIM 5D 技术进行造价控制管理

6 结束语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决定整体品质的关键,动态管理是契合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这点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显得尤为关键,通过对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途径,能够给各环节施工作业提供支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彰显出建筑工程项目的效益性。

猜你喜欢

动态控制动态工程造价
国内动态
基于全过程动态控制下的建筑工程进度管理研究
国内动态
探究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方法与策略
国内动态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动态控制中的应用——以南京白金汉爵大酒店工程为例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探讨
建筑工程造价特点及动态控制实施方法探讨
动态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