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艺术是我的生命”
——记著名音乐艺术家屠巴海

2020-06-16

大江南北 2020年6期
关键词:轻音乐音乐艺术

□ 张 涟

他热情豁达、幽默爽朗,年近八旬,却依然精神矍铄、步履矫健。有人称他为音乐界的“奇才”,也有人称他为当代中国轻音乐的代表人物,他都一笑置之。他热爱自己的职业:音乐艺术,将它视作自己的生命。凭着一腔热血和在音乐艺术上的勤奋、进取,他获得了国家一级演奏家、一级作曲家和一级指挥家的资质。这样的艺术素养,在音乐界很罕见,在文艺界也属凤毛麟角。他就是著名音乐艺术家屠巴海先生。

笔者亲戚的一位老战友与屠巴海一家住在同一栋大楼里,这位老前辈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德高望重,受人敬重。屠巴海夫妇常去拜访这位革命前辈,老人家离去后,屠巴海夫妇还念念不忘。夫妇俩对革命老前辈的尊重,让我很感动,彼此有了更多的接近,也因此知道了他的许多故事。

(一)

屠巴海出生在艺术世家,父亲自幼喜欢习画,是刘海粟门下的第一批弟子;他母亲则喜欢音乐,上世纪三十年代曾考入国立音专,主修钢琴。生活在这样一个艺术氛围浓烈的家庭,屠巴海很自然地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53年,屠巴海考入了刚成立的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他和著名音乐指挥家陈燮阳是附中同学,他们在上海音乐学院一起度过了中学、大学的时光。上音前辈老师认真、严谨的教学风格,给他们打下了扎实的音乐知识基础。刚进附中,屠巴海专修大提琴,刻苦的学习,名师的指点,使他的琴技有了很大的提高。12岁那年,他就被学院推荐,荣登能容纳上万人的文化广场,成功演奏了大提琴独奏曲《牧歌》。此后,屠巴海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音乐视野。16岁那年,他开始尝试音乐作曲,处女作是器乐小品《找窍门》。他借鉴越剧的一些曲调,将越剧优美、动听的旋律融入在作品中,曲尽其妙,行家不觉拍案叫好。大学期间,他谱写了从民间音乐改编的大提琴独奏曲《田野》,流畅活泼、平稳舒缓的音乐旋律,描写了江南水乡宜人的春色美景。大三那年,学院还专门为他个人举办过一场大提琴独奏音乐会。

大学毕业后,屠巴海留校任专职教授大提琴的老师。正当准备从事音乐教学时,他被借调到上海舞蹈学校,自此开始了音乐创作和指挥的新路。起初他担任新编舞剧《长征组舞》的音乐创作组组长。他对舞剧的音乐伴奏,提出了许多细致入微的创作思路,使伴奏者、伴唱者和伴舞者之间有了很和谐的融合。1971年,屠巴海又被任命担任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音乐主创。为体验生活,他和剧组人员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去的时候正值寒冷的冬季,但是大家坚持下来了。屠巴海后来说:“深入生活,对舞剧音乐创作帮助很大,虽然冻得够呛,但确实不虚此行。如果舞剧的结构不能合情合理地搭建起来,音乐也不可能完美通顺。从中我也深刻认识到: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

那时,舞校《白毛女》剧组朱逢博、任桂珍等著名演员在演出之余,经常有外事接待任务。屠巴海主要负责为歌唱者配乐、配器、和声以及其他特效音乐制作。他对待工作极其认真,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不辞辛劳的工作态度,得到了中外嘉宾的热情赞扬,有关方面也给予他高度的评价。当时,陈燮阳负责乐队指挥,有一段时间陈燮阳借调到北京,执棒去搞《中国革命之歌》,临时请陈燮阳的老师黄晓同来担任客座指挥,屠巴海则成了助理指挥,再后来屠巴海挑起了指挥大任。至此,屠巴海在演奏、作曲和指挥三方面不仅全面开花、驾轻就熟,而且闻名遐迩。

(二)

进入到改革开放年代,屠巴海在音乐创作上,进入了大展宏图的时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一位录音专家到上海进行学术交流,希望上海的音乐工作者能写些顺应时代的作品,屠巴海以深厚的音乐造诣写出了《时钟》《西湖的早晨》等多部音乐作品,在这位专家的帮助下录制了中国第一张立体声唱片,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频道播送,听众反响相当热烈,其中《西湖的早晨》曾一度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

1986年1月,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屠巴海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轻音乐团——上海轻音乐团。在上海轻音乐团的发展和建设上,屠巴海和他的同事们坚持走一条西洋音乐和民族音乐相结合的创新之路,丰富了轻音乐艺术,创演了多部大型音乐会,比如《万紫千红总是春》《让世界充满爱》等主题歌舞音乐会,并且成功地完成了与理查德·克莱德曼、荷兰皇家交响乐团以及港澳台地区奚秀兰、张学友、张惠妹等海内外文艺团体和个人的合作演出。上海轻音乐团除了在上海大剧院和上海音乐厅等国内一线剧院演出,还在全国各地巡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和热烈的反响。

上海轻音乐团还多次走出国门,在许多国家献演了《花好月圆——中华民歌民谣轻音乐会》,将中国民歌、民谣介绍给外国观众,在异国他乡引起了轰动。2010年上海轻音乐团“迎世博专场音乐会”在欧洲等地就演出了160场,向国外观众介绍了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和上海,给国外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屠巴海在音乐作曲方面也佳作叠出。他在音乐作曲上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比如他作曲的女声独唱《飘雪的北方飘雨的南方》,他为《逆水寒》《人参果》等电影谱写的音乐旋律,具有悠扬婉转、优美动听、清雅脱俗的特点,在这些独创性的音乐作品中,他的主旋律始终洋溢着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赞美,深刻表现了音乐家内心涌动的大爱。

2 0 0 8 年5 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屠巴海与著名歌手纪晓兰创作了《无疆的大爱》,在上海等地举行了多次赈灾义演,众多观众当场纷纷捐款。屠巴海为盲人朋友杨光谱曲的《谁说我看不见太阳》等作品,表现了音乐家对残疾人的亲切关注。电影《先躯者》中,由著名词作者阎肃作词、屠巴海作曲的主题歌《青春正好》,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他将词作者“一辈辈奋起铸造和谐世界”的意境表达得深刻细致,富有激情,准确地体现了革命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和决心。

屠巴海指导青少年弹奏乐器

(三)

每当谈起自己的音乐成就,屠巴海总是谦虚地表示:“我是党和国家一手培养起来的音乐工作者。”他的夫人陶世泉,一位很优秀的小提琴手,是他在上音读书时的同学,上音毕业后也留校担任专教小提琴的老师。陶世泉的小提琴拉得相当棒,在很多场合,她的独奏常常是一曲奏罢,举座皆欢欲罢不能。陶老师低调为人,全力支持丈夫在音乐艺术上努力耕耘,夫妇俩相敬如宾、琴瑟和谐,令人敬佩。

当两个女儿先后出生后,给他们一家人增添了不少欢乐,特别是小女儿屠澜澜,得家庭音乐真传,还在幼年时唱歌、弹琴就已经像模像样了。读大学期间,她参加了一次上海市举办的“通俗歌曲作品大赛”,在来自近万名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她创作的歌曲《走过的青春》获得大赛第一名。大学毕业后,屠澜澜进入一家国际唱片公司上海办事处工作,频频展示了出众的音乐才华,一首由她作曲的《拥抱东方》一度被东方电视台音乐频道选为排行榜主题歌。屠巴海、屠澜澜父女携手作曲的《天使在人间》还成为当年抗击非典文艺晚会上必唱的歌曲。谁也不会想到年轻的屠澜澜患上了一种罕见病,在与病魔搏斗了几个月后,还是不舍地离开了她留恋的父母和这个世界。为使自己尽快摆脱失去爱女的痛苦,屠巴海将注意力转移到音乐创作上。就在女儿离世的这个月,他接到重大的演出任务,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6月15日,由屠巴海指挥的“正义的回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多媒体视听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成功献演。台上的屠巴海神情专注、潇洒自如地挥动着指挥棒,可又有多少观众知道此刻的屠巴海正在经历丧女之痛。

(四)

作为一个职业音乐工作者,他从不满足自己已有的成绩,总是孜孜不倦地努力创作。他创作了2007年世界特奥会颁奖音乐《辉煌进行曲》,他为首届东亚运动会会歌《崛起的亚洲》谱曲,和著名作曲家奚其明共同为上海慈善基金会会歌《蓝天下的至爱》谱曲……他勇于革新创造,曾根据浙东民歌改编了一首小号独奏曲《山歌》,小号的慷慨激昂、嘹亮清脆的特点,配上伦巴音乐舒展欢快的风格,使《山歌》自然奔放、柔媚抒情的意境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种将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的成功糅合,在有些人眼里“不中不西”,然而著名音乐界前辈黎锦光老人却站出来力排众议支持他,认为:改编不落窠臼,音乐性很强,很是新颖,很有创意。

屠巴海虽已退休多年,但他从未退出音乐活动,很多演唱会、音乐会,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团体邀请他,他都积极参与其中。在去年庆祝人民共和国诞辰七十周年的日子里,人们在许多重大的音乐会上都见到他在台上指挥的身影。对待业余的音乐活动,他似乎更加用心,他认为这是普及和提高音乐艺术的好机会。当上海市人大老干部合唱团成立时,邀请他担任音乐顾问,他欣然接受。他与市人大的老领导一起,每周一次切磋音乐,提高合唱艺术。

当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时,屠巴海和夫人陶世泉连日在家观看抗疫新闻报道,一次次为疫情发展的迅猛严峻和医护人员的英雄气概而落泪。他的好友、著名词作者周恺含泪写下歌词,迅速发给屠巴海;屠巴海读罢激情奔涌,随即谱曲,一气呵成。接着,二人克服抗疫期间的种种不便,邀请歌唱家李再耀担任此曲独唱,又邀请陈烜平担任录音、吴节进行整合,终于用远程联合创作的方式,让这首名为《抗疫英雄赞》的交响合唱歌曲问世,立刻在专业音乐人士和广大网友听众中引起很大反响,好评不断。近日,这首激情创作的歌曲《抗疫英雄赞》在“九九云中小剧场”播放,受到广泛好评。

屠巴海总是勉励自己: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更奋蹄。他说:“此生最大的愿望,是用音乐艺术来讴歌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和养育自己的人民。”我们衷心地祝愿这位活跃在音乐领域里的辛勤耕耘者继续为祖国音乐艺术的辉煌再立新功!

猜你喜欢

轻音乐音乐艺术
纸的艺术
不同乐器演奏的轻音乐对泌乳牛免疫性能的影响
音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音乐
秋夜的音乐
李谷一谈轻原因与轻原因团
什么是轻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