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工作者冯志芳的扶贫情怀
2020-06-16丁德全
□ 丁德全 李 勇
2016年,在江苏如东县委、县政府召开的表彰大会上,革命老区双甸镇退休干部共产党员冯志芳荣获“优秀创业女性”和“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两个荣誉称号。面对采访的镜头,她平静地说:“我从事农技工作35个年头,扶残、扶贫是我一生的工作宗旨,以后还会继续下去,这是奔小康的需要,也是我自己的心愿。”
1974年的7月,年仅23岁的冯志芳走上农技工作岗位,工作中她虚心好学,认真钻研种植业生产技术,十年磨剑,业务日臻娴熟,成为农技站技术顶梁柱,并当上镇农技站副站长。她发明的“促壮素”,1994年获国家发明奖,两年后获国际发明奖。在工作中,她跟农民打成一片,天天奔忙在田间地头。农民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治虫,下茬种什么,农民都会说,我们听冯站长的。冯志芳举办的农业技术讲座,场场座无虚席。
2002年,为了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达到理想境界,冯志芳自费南下无锡、上海,北上哈尔滨,拜访了许多教授、专家,研究富硒农业产品。她获得富硒技术后,先在自家责任田上开发富硒产品,一炮走红,随后用了3年时间先后开发了富硒大米、富硒玉米、富硒梨。2005年在市县镇三级领导的支持下,创办了如东县绿野富硒玉米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模式: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品牌+市场。合作社还定了一个基调,基地农户优先吸收贫困户。10多年来,先后有500多农户参加合作社,先后扶持贫困及残疾人60多户。合作社每年向残疾人供应富硒玉米种子、富硒玉米苗,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并统一回收产品、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推向市场。富硒产品一经推向市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数万斤富硒大米销往上海,3天内被上海市民一购而空,富硒玉米成为上海、南通、无锡、苏州等大中城市的热销产品,许多海外侨胞也将富硒玉米作为中国特产带到国外。60多户贫困及残疾人加入绿野富硒玉米合作社后,经过10多年的运作,都跨出了贫困线。
今年3月上旬,我们在双甸了解冯志芳扶贫事迹时,双甸镇领导向我们介绍了这位巾帼英模的许多扶贫的精彩故事。镇东村8组小蒋,父亲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失去劳动能力,母亲一人在家苦苦支撑着整个家庭,他本人在苏州大学读书,利用休息时间到饭店打工,赚来自己学习的费用。冯志芳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找上门去,动员小蒋的母亲加入绿野富硒玉米专业合作社,指导她种植富硒水稻、富硒杂粮。每逢假期,冯志芳就把小蒋叫来,参加合作社的生产,同时合作社安排资金鼓励他学习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得特种设备操作证,他获得这门技术后,利用假期帮助合作社进行富硒玉米的杀菌工作。经过合作社的帮助,小蒋一家终于脱贫。现在小蒋已经大学毕业,竞聘到一家大公司上班,任软件高级技师。镇东村林来英,53岁的儿子患肝癌去世,她和丈夫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庭十分困难。合作社主动邀请她入社,并免费向她赠送富硒玉米种子,把自家的责任田都种上富硒玉米,经过5年的努力终于脱贫。在合作社的帮助下,高前村的冒玉梅、镇东村的缪美华等都脱离贫困,踏上了小康之路。
如今69岁的冯志芳带领她的团队,已经将目标瞄准了新的研究方向。她说:“作为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人,我更加明白科学技术的力量,也懂得习总书记讲的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政治含量。我将在有生之年,为家乡、为革命老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也是一名老党员的心愿。”
会当凌绝顶篆刻 陈俊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