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扩散:模式、效应与改进策略

2020-06-15郇昌店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摘 要:政策扩散是政策制定与执行的中间环节,影响着政策执行的效果。为呈现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扩散的模式、效应和改进策略,研究基于政策类型和政治勢能的交叉框架,利用专家访谈、饱和经验和政策文本分析方法,划分政策扩散为主动型、稳健型、选择型、实验型和断点型五种类型。在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扩散效果中,主动型和稳健型的扩散效果相对较好,选择型和实验型一般,而断点型扩散效果较差。未来针对选择性的政策扩散,要提高部分政策的政治势能;针对断点型扩散,应注重政策经验的提炼与推广;发挥扩散中间层级和政策督导的作用,强化地方政府扩散约束;在政策制定环节,关注地方需求与实施难度。

关键词: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政策扩散;政策类型;政治势能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20)06-0001-07

Abstract:Policy diffusion is the intermediate link of polic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In order to appear the pattern, effect and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APH) policy diffusion, using the expert interview, saturated experience method and policy text analysis, under the frame of the intersection of policy types and political potential energy, the author divides the APH policy diffusion spread into five types:active type, robust type, selective type, experimental type and breakpoint type. According to the effect analysis of APH, the active type and the robust type have a relatively good diffusion effect, the selective type and the experimental type are in the middle, while the breakpoint type has a poor diffusion effect. Due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liferation of APH, for selective policy diffusion, we should improve the political potential of some policies. In view of breakpoint diffusio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finement and promotion of policy experience, play the role of intermediate levels and policy supervision of diffusion,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aints on diffusion by local governments; During the policy-making,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local needs and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ies.

Key words: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policy; policy diffusion; policy type; political potential energy

针对我国青少年存在的体质健康问题,公共政策作为应对策略发挥了积极影响。相关政策执行的效果受到多元因素的影响,其中政策扩散的形式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政策执行除了受政府执行动机和支撑资源外,中间层政府的政策扩散也是重要影响变量。政策扩散作为政策制定与执行的中间环节将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1]。政策发布后,不同层级政府将发布相关的实施文件,协助上位政策的落地。围绕政策扩散模式,学者从层次维度总结提炼出“自上而下的层级扩散、自下而上的政策采纳和推广、区域和部门之间的扩散、政策先进地区向政策后进地区的扩散”等类型[2]。本研究认为,政策扩散模式可尝试依托政策发文机构的权威程度与政策类型的分类框架。基于本分析框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扩散进行研究,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扩散与执行提供对策建议。

1 研究对象、方法与框架

1.1 研究对象

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政策扩散为对象,主要围绕扩散模式、效果与优化方案等。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是政府部门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出台的具有普遍约束意义的法、条例等法律法规与意见、规划、计划等规范性文件[3]。政策扩散也称政策创新扩散、政策学习,是指相关政策出台后相关执行主体借鉴与采用政策的过程与结果[4]。本研究以政策内容的关涉程度为标准判断政策类型,如该政策内容关涉较少为单一型政策,政策内容关涉较多为复合型政策。政治势能指政策发文主体不同位阶所展示出强弱不同的政治信号[5]。不同政治势能对政策制定的参与、理解为对其重视程度和治理次序的区别。

1.2 研究方法

政策扩散作为政府行为,运行相对隐蔽,近似“黑箱般”存在,相关资料获取相对较难。为了推进该研究,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第一,政策分析法,主要获取政策扩散的直观数据。研究选择相关政策后,借助北大法宝和政府部门官方网站,以“转发”“实施文件”结合内容关联性搜集相关政策扩散的数量、时间与形式。

第二,关键人物访谈法,呈现地方政府扩散中的行为、态度与逻辑。课题组共访谈了江苏、山东等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省体育局青少处的负责同志和部分参与政策起草的专家,利用半结构式访谈的形式搜集地方政府扩散政策行为和部分方案出台的背景、过程等资料。

第三,饱和经验法,总结政策起草的经验。作者作为《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的核心编写人员,参与了政策论证、制定与调研的全过程,了解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对该政策的态度与期望。

1.3 研究框架

研究表明,发文主体的权威程度影响了政策执行的效果[6]。发文主体的权威程度可以用政治势能来表述,政治势能作为近年来我国治理主体权势描述的新观点,体现了政府等级相关的权力级别。同时,源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事权复杂性,整体治理和分域治理的争议较多,但总体上看分域治理的政策扩散相对较好。本研究建构政策类型与政治势能的交叉框架,探索政治势能与政策类型交叉约束下政策扩散的具体模式。研究按照政治势能的高低,分为高(党中央、国务院及办公厅)、中(中央各部委及办公厅)、低(省级及以下)三个层次。尽管中央部委与省的级别同等,但根据我国职责同构特征,省级及以下更多扮演执行者角色。同时,省级政府作为政策扩散的中介,对自上而下的层级扩散和自下而上的吸纳扩散意义非常明显[7],因此本研究政将省级及以下作为同一个政治势能层次。需要明确的是,政治势能高低是相对的表述,当具体到省域,省委、省政府又转变为高政治势能主体。

为保证政策扩散的一致性,本研究选择分析对象时尽量选择内容趋同的政策(图1)。因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涉及体育、教育、卫生、营养和休息等领域,对政策扩散的分析尽量规避政策领域不同的影响。因此,选择政策以体育为主,辅之体质健康促进条例,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政策内容的一致性。

2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扩散类型分析

政策扩散类型是根据政治势能与政策类型的交叉框架的分析结果,展示不同政策扩散状况及附带特征。

2.1 高(中)政治势能—单一型政策:主动型扩散

研究中发现高、中政治势能的扩散特征趋同性较强,因此将两者归为主动型扩散。主动型扩散是下一级政府对上级颁布的政策积极进行转发、制定实施方案的扩散方式,具体表现为扩散时间极为短暂,在一段时间内“政策转发与实施方案密集出台”。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以下简称“国办27号文件”)发布后,全国25个省政府办公厅(吉林7部门)出台了实施文件。省级层面,2016年7月11日,安徽省皖政办〔2016〕33号文第一个转发。2018年9月30日,吉林教育厅等7部门以“吉教联〔2018〕51号”最后发布执行性文件。“国办27号文件”的扩散时序为2016年9个、2017年14个和2018年2个省(区、市)。其中最短用时为66天,最长为877天,平均用时375.96天。2011年7月8号,教育部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教体艺〔2011〕2号,以下简称“教育部2号文件”)后,共搜集到18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扩散文件,其中17个在2011年当年转发。2011年7月27日,山西教育厅以“晋教体〔2011〕12”文号进行了转发。因2011年10月底广东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在2012年以粤教体函〔2012〕17号出台实施文件。对教育部2号文件扩散时序的分析,其扩散时间不足1年,时间相对较短。

单一型政策目标相对单一,地方政府能够较好地理解上位政策的相关设计,更容易出台相应的实施方案[9]。在政策目标相对单一的前提下,国务院办公厅的高政治势能和教育部作为行业主管的优势,直接影响出现积极的扩散态势。从“国办27号文件”和“教育部2号文件”来看,均属于政策内容相对单一的政策建设,学校体育尽管比体育活动要求更多,但体育活动一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部分,政策扩散的支撑条件相对较好。而“教育部2号文件”强调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与推行的大课间、课后体育锻炼等均属于落实校园体育一小时的措施。

2.2 高政治势能—复合型政策:稳健型扩散

穩健型扩散指高政治势能的主体发布相关政策后,因复杂性的政策内容,政策的扩散需依托长期调研,因此扩散的时序相对漫长、文件内容相对多元。类似稳健的扩散行为,既要表现出对上级政策落地的可操作性,也要呈现地方落实该政策的独特性。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对青少年体育工作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高位推进。尽管该政策冠以“青少年体育”名义,但内容中涉及卫生、营养、缓解课业负担等内容,是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整体性治理的导向性文件。

“中央7号文件”发布以后,政策扩散的时间相对较长。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原卫生部分别出台了实施方案,上述三部委与共青团中央又专门发布了实施文件。省级层面,全国除港澳台地区,省级政府共发布29份执行文件,除4个扩散文件无法获取,纳入分析的共25份扩散文件。内蒙古自治区以(内政发〔2007〕101号)发布了第一份扩散文件,历时不到半年。2011年,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共耗时5年多。同时,从政策体例来看,25份扩散文件与“中央七号文件”区别较大。“中央7号文件”是三部分20条,黑龙江省扩散方案是七部分21条,将中央7号文件进行了细分。其中体育中考分值为100分,体质监测经费纳入义务教育办学经费;体育教师指导学生锻炼额外计算工作量;农村体育设施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结合,建设少年军校等内容。但黑龙江省没有关注校医、营养等问题,说明其对“中央7号文件”的落地措施进行了改造。与其他省区的扩散政策相比,上海市的扩散政策质量更高,问题针对性和地方特色也更为明显。25个省级政府部门扩散“中央7号文件”的时间最短为155天,最长为1516天,平均用时为544.22天。从扩散年度来看,2007年4个、2008年16个、2009年6个、2010年2个和2011年1个省(区、市)。25个省级扩散文件均对“中央7号文件”落地做了具体探索,体现了政策文本的多样性,尤其是扩散时间相对较长且扩散文件相对多元,体现了政策扩散的稳健性。

2.3 中政治势能—复合型政策:选择型扩散

选择型扩散指地方政府基于区域需求对相关政策类型或项目进行有选择扩散的行为。相对而言,地方政府倾向于扩散目标相对容易实现、内容较为单一的政策。由于政策扩散的选择性,扩散时序和时长等不容易判断。体育活动是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向各部委征询财政转移支付项目时,国家体育总局报送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被选中,成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项目。“计划”相继纳入《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文本,成为国家公共服务的重要工程。通过溯源分析,作为项目的“计划”出现于2010年[12],当被纳入相关政策中,在各地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全民健身计划中得到体现。

鉴于体育活动的统领性,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等7部委于2017年底出台了《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实现了由工作项目向专项政策的转变,将过去的转移支付项目变成地方政府的常规性工作。且“计划”由7部委发布,多个政策主体参与制定和发布,体现政策主体的权威性、政策内容关涉的全局性和战略性。但7部委发布的“计划”,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省级政府部门转发。尽管上海市曾就“上海版的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但最终没有发布执行文件。就实施难度而言,将作为项目的“计划”纳入地方政府的规划,属于对上级文件的“直接移植”。作为公共政策的“计划”下发后,尽管囊括了发改、财政、民政等重要部委,但该政策涉及地方政府部门的协同问题。个别省表示,“计划”已经纳入当地《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和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方案,再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且要协同多个厅局参与,难度极大。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在面临不同的政策扩散时,会根据政策实施难度进行选择。

2.4 低政治势能—单一型政策:实验型扩散

实验型扩散指地方政府依据地方实际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键问题,采取逐步实验和完善的方案,表现为方案和内容的多元性。实验型的政策扩散表现在主体多元、时间混杂,一地或多地开展政策的地方化探索。我国体育中考方案,较好地体现地方实验的特征。体育中考是督促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较为重视。针对体育中考,教育部出台了高中阶段招生考试的指导性意见,但中考的主要实施主体是省级和地(市)级政府。2017年全国220个中考地市中,以初三“统考”和“日常考核+统考”为标准分别为129个和91个[8],体育中考的分值与项目等极为分散(表1)。如安徽省体育中考由2013年的35分,以每年5分的分值递增,最终执行60分的总分标准。2015—2017年南京市体育中考尽管分值没有变化,但评分标准逐年提高,男生3分钟跳绳满分标准依次为350个、370个和390个。

由此可见,我国体育中考明显呈现“以省为纲”或“以市为纲” 的多元格局,突出表现了中考体育运行的实验性特征。各地均在积极探索实施方案,尤其是云南体育中考实施100分标准,引起了各界关注。从当前我国实验性的政策扩散来看,应该在多年多地实验的基础上,整理出台体育中考的指导性方案,为完善体育考试制度提供参照。

2.5 低政治势能—复合型政策:断点型扩散

断点型扩散主要体现地方政府对相关政策扩散时呈现点状、不连贯的状态,相关政策间联系断点状态,政策扩散的时间较为漫长,关系相对疏离。断点型扩散选择学生体质健康立法进程为对象。2007年底,江苏省教育厅启动《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起草工作,2009年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于9月1日起施行。2018年,山东省通过《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成为又一个省级层面推进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立法的地区。除江苏和山东在省级层面出台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外,云南省在体质健康政策建设方面亮点突出。2011年,《昆明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鉴于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突出,云南省人大代表已建议就《云南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进行立法,明确提出要学习江苏、山东的相关经验[9]。

江苏和山东从省級层面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地方立法,其政策扩散时序为9年,时间间隔较长。当前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软化、效应不足的状况,应提升政策效力,加强立法工作[10],尽管专家学者、人大代表等积极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立法,但进展缓慢。从政策性质比较,地方政府出台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地方性法规,与此前的“通知”“计划”等相比,法律效力和约束性明显不同。

3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扩散的效果分析

从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扩散状况来看,扩散的效果明显不同,主动型和稳健型的扩散效果相对较好,选择型和实验型的效果相对居中,而断点型的效果不足。

3.1 主动型与稳健型扩散效果较好

青少年体质政策的扩散有赖于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参与。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是持续推进政策建设的源动力,同时也形成政策目标设置的统摄性。比较而言,“中央7号文件”秉承整体性治理的思路形成稳健型的扩散模式,而“国办27号文件”和“教育部2号文件”均强化单一治理逻辑形成主动型扩散模式,都能够有效地推动相关政策在基层的落地与执行。《体育教学》杂志在“中央7号文件”颁布五周年和十周年时对政策扩散与执行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发现中央7号文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促动作用较为明显[11]。

客观而言,在同等政治势能下,目标相对单一、容易实现的政策,其扩展效果相对较好。如“教育部2号文件”扩散时,类似学校体育锻炼时间保障、完善体育设施和加强锻炼指导等要求,在当前普遍重视身体健康素养、迎合体育考试的背景下,属于相对容易实现的措施。尤其该政策强化上级督导,教育部对全国的执行状况进行了持续督导检查,较好地推动了该政策扩散与落实[17]。与选择型“计划”的扩散相比,尽管“计划”发文将体育、教育、发改、财政、民政等部门纳入,但并未就部委分工进行部署,地方政府部门缺乏必要的职责参照。同时,“计划”的落实需要协同多政府部门,调动学校、社会的参与,保障社区体育设施和组织建设,在运行中需要调动的资源较多。

3.2 选择型和实验型扩散效果一般

选择型扩散更依靠该政策是否能解决现实问题。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要在基层扩散,政策措施能否解决基层面临的现实问题,成为制约政策扩散的关键变量。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过程中,体育社会组织的持续发展是关键性和棘手性问题之一。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自上而下在认定了5000多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但调研发现大量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内在动力严重不足,外部环境限制明显。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自上而下的认定式培养模式,国家给予少量的扶持经费后,忽视了此类公益性组织的持续运行问题,如内部成员的薪酬发放、服务收费标准等[12]。根据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遴选要求,强调公益性导向导致后续发展乏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面临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亟待相关政策予以解决。“计划”在征求地方政府意见时,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希望该政策明确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收费、人员薪酬等,破解制约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计划”扩散过程,需借助地方政府的落实行为,将“计划”的指导性话语进行地方性改造,其实依旧将解决此类问题的任务挪移给地方政府。相关地方行政部门表示,体育行政部门尽管作为首位发布“计划”,但“计划”并未出台部门分工文件,也没有省级部门转发。由此可见,“计划”无法满足地方政府需求,因此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扩散性文件的动力严重不足。2020年6月11日,体育总局联合多部门下发了《关于促进和规范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意见》,涉及8个政府部门,从运行来看属于选择性的扩散模式。该政策依旧没有解决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强化体育部门和单项体育协会主导的思路,尚未回应盈利性社会体育俱乐部的收费管理与主体资质问题,其扩散效果应该不会很好。

同时,受经验适用性的制约,实验型政策的扩散效果一般。地方经验属于地方政府的积极探索,其适用性是能否扩散的關键。如上海市为破解青少年体育难题,推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星级管理制度”,开展优秀夏令营评选、“你点我送”体育进社区等活动,工作特色较为鲜明。尽管上海的经验相对成熟,且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也积极推广上海经验,但其他地区依旧难以破解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等难题。访谈中发现,尽管地方政府在政策建设过程中,会充分调研并参照相关地区和同领域的政策建设状况和文本,但都会基于本地的政策执行资源、环境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政策建设意见。这种地方主导的政策实验,主要考虑政策与地方资源的适用性,其措施与方法等也均不具有普遍扩散价值。

3.3 断点型的政策扩散效果较差

断点型的政策扩散表现出扩散行为和动机的滞后性,间隔时间较长。江苏省率先在青少年体质健康领域立法,但其他地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立法延迟多年。社会普遍呼吁与实践领域的立法形成了明显背离,凸显了地方青少年体质健康立法经验的局限性。江苏在学生体质健康领域立法后,山东时隔多年后才启动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立法工作。类似地方主导的政策实验,主要考虑政策与地方状况的适用性,其措施与方法等也均不具有普遍扩散条件。与国家自上而下的政策试点相比,其向上和横向层面的扩散明显不足,地方政策能否在其他地区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适用性。国内围绕“强制体育”的相关研究[13],显示了通过立法形式推行强制体育行为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各界的普遍呼吁与实践领域的立法形成了明显背离,凸显了地方青少年体质健康立法经验的局限性。就当前而言,缺乏政府的高层次推动,单纯依靠地方政府的自觉,很难推动高质量体育政策在其他地区的推行,这与我国压力型的体制具有密切联系。

4 推进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扩散的建议

研究认为,地方政府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有效扩散的实现,有赖于政治势能与政策类型的双重作用。研究将上述框架的扩散优化建议通过图2予以体现,渗透着提升政治势能和简化政策类型的思路。

4.1 对选择性的政策扩散,要提高部分政策的政治势能

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国家体育总局对“青少年体育振兴规划”“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等进行专项部署与研究[14]。为编制与修订“计划”,多次协调相关部委与地方政府,支持实地调研和访谈工作。“计划”的草稿编制由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具体负责,多次与体育总局相关司局、教育部体卫艺司交换意见,草案完成后函询相关部委意见。按照原来的设想,“计划”将由高政治势能的主体(国务院或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或者转发,但因“计划”未提前向国务院法制办报批备案,因“程序复杂和时间漫长”,作为权宜之计改由7部委会签、联合发布。

现实中,应对政策实施难题的方式是提高政治势能等级,从而体现出高层对政策重视,发挥政治势能对各级政府的影响。尤其是当前中央提出“体教融合”的导向,因此未来类似“计划”应由更高政治势能的部门发布。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更好地扩散和落地,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中具有统领性质、发挥关键作用的政策,应提高其政治势能。专家表示“对政府而言,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要凸显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的统领性和重要性。

4.2 针对断点型扩散,应注重政策经验的及时提炼推广

青少年体质健康是我国政策关注的焦点领域之一。尽管江苏、山东等地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综合立法思路已运行多年,但综合立法在地方政府间横向扩散的态势呈断点式扩散状态,向上的扩散并未实现。与出台整合性的学生体质健康法案相比,国家更倾向于修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而非启动国家层面的综合性立法。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呈现变动性和阶段性,通过学校体育、卫生等工作予以精准应对,可随机调整的机会更多,更容易实现目标。针对单一政策为提高推进效率可以多政府部门联合发布。从调研状况来看,地方政府部门更侧重于明确相关事务治理的职责与权限,尤其当政策是由多部门制定或转发的情况。鉴于此,通过内容相对单一的制度建设,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更有利于促进政策扩散的实现。中央政府部门积极对地方政府经验的进行提炼,将相关经验积极推广,实现该政策经验更好地扩散。

4.3 发挥扩散中间层级和政策督导的作用,强化地方政府扩散约束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扩散与处于中间位置的省级政府行为密切相关。我国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我国特有的层级治理体制,省级政府处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中间环节,是层级最高的地方政府,因此省级政府的行为尤为关键。我国社会治理过程中,纵向维度的政府逐级发包形成了对上一级政府的负责体制,地方政府主要看省级政府的态度与行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扩散,依托在省级管理环境中运作,省级部门的贯彻性、指导性意见对地方政府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其转发和实施方案要体现出对相应政策地方化和操作化的思路[25]。从作为公共政策的“计划”和“中央7号文件”“教育部2号文件”的扩散区别来看,省级层面的扩散推动了相关政策在地方的落地状况。

政策督查是上级部门对政策执行落实状况的考核评定,从而获取政策执行经验的过程。尤其是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长期性和严峻性,要将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纳入地方政策督查的重点环节。2012年3月—11月,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全国落实《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进行专项督导,较好地推动了该项政策扩散与执行。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问题极为尖锐、区域分布较广,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明显,全国性的政策推行受到一定条件限制。地方政府经过实践探索积累的相关经验,应引起高度重视。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治理应该形成不同模式,在中央高位推动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经验与模式尤为重要。

4.4 政策制定环节,要关注地方需求与实施难度

政策扩散的关键是解决地方政府的難点问题。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围绕现实问题形成“政策呼应回旋”,导致治理效果不足。但在政策制定环节,地方寄希望通过高层推动的政策解决现实难题,也具有一定难度。具体而言,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生成既有一般性因素,也受地方特殊因素影响,而政治势能较高的主体需要关注政策的覆盖领域,倾向于采取模糊性、指导性的话语,给予地方政府主动权。

政策制定环节要关注政策的实施条件。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在地方的落地,除了满足地方政府需求外,还要注重政策的实施条件。在公共政策建设中会专设组织保障部分,框定不同政府部门的职责,同时要求地方政府根据职责同构的要求参与到政策实施中。通过组织保障的要求,对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提出指导性意见,从而规范政府扩散相关政策参与程度与形式。

5 结束语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制定后,有赖于良好的扩散机制推进政策落地实施。本研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扩散的研究,初步总结了具体的五类模式,与前人基于方向维度的分类不同。同时根据政治势能与政策类型的交叉,分析政策扩散的效果差异并提供对策建议。后续的研究应该注意关注政策扩散环节,建构政策扩散与政策执行效果关联性判断依据与标准,从而为提高政策效用提供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胡冲,刘振宇.注意力视角下的政策扩散:选择方向与分配强度例[J].行政与法,2020(2):10-20.

[2]王浦劬,赖先进.中国公共政策扩散的模式与机制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0(6):14-23.

[3]郇昌店.基于HiAP框架论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体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1):5-11.

[4]陈芳.政策扩散、政策转移和政策趋同——基于概念、类型与发生机制的比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8-16.

[5]贺东航,孔繁斌.中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政治势能——基于近20年农村林改政策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9(4):4-25.

[6]张晓林,文烨,陈新键,等.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执行困境及纾解路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4):426-431.

[7]周望.政策扩散理论与中国“政策试验”研究:启示与调适[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4):43-46.

[8]邵申. 梳理、比较及反思:上海市体育中考若干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9]昆明市人民政府 人大代表认真履职积极提出议案建议[EB/OL].(2019-01-31).http://www.km.gov.cn/c/2019-01-31/2905639.shtml.

[10]胡天弄,王涛,杨卫东.体育治理中“软法”硬化、“硬法”软化钟摆现象的管窥——基于软法之治与硬法之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2):32-35.

[11]吴键.为了健康中国 阳光体育不能偃旗息鼓——“中央7号文件”颁布10周年的回顾与思考[J].体育教学,2017,37(5):9-11.

[12]孙荣会.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内部治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6):12-18.

[13]项立敏.我国学校实施强制体育的内涵[J].体育学刊,2016,23(2):107-111.

[14]张瑞林.绘制青少年体育发展蓝图——写在《中国青少年体育振兴规划》研制之际[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2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