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武定兵备道考证
2020-06-15武婷婷
摘要:为平定叛乱,镇压农民起义,维护地方安定,正德七年,明王朝在山东武定地区增设武定兵备道,负责整饬兵备,督理屯营,操练防守。后来,武定兵备道兼管德州,遂改称武德兵备道。兵备道的设立,有效的整合了地方权力,维护了地方安定。
关键词:明代;武定;武德;兵备道
兵备道,全称整饬兵备道,属于明朝提刑按察使司设置的地方派出机构,隶属兵部管理,集监察、军事于一体,是明朝后期重要的地方制度。明朝中期,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不断加重,农民反抗时有发生,为镇压农民起义,维护地方治安,明政府于正德七年(1512年),在武定州设置武定兵备,《明会典》记载:兵备道佥事“冬春驻武定,夏秋驻德州,往来武定、滨、德三州,并阳信、商河各州县,督理屯营,操练防守。”本文就武定兵备道的设立、职责及兵备官的选任做简单探讨。
一、武定兵备道的设立
武定兵备道的设立,一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二是平定地方叛乱和镇压农民起义的现实需要。
1.武定为京师屏藩,地理位置特殊
武定位于今山东省境内,是明清时期设置的州,属济南府,下辖四县:阳信、海丰、乐陵和商河。元朝时,武定州为棣州,治厌次县。明朝洪武初年,州县俱废。洪武六年,复置州,改名为乐安州。宣德元年,因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而改为武定州,意为以武平定其州也。
武定州地处黄河下游,北连京津,左环渤海,右控平原,是拱卫京师、权衡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宋时,为抵御金军南下,宋徽宗派遣工部尚书牛保,亲自督建武定州城。明朝时期,特别是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武定州“北拱京畿,东南卫齐鲁,西南控赵、魏、徐、兖诸地,兼以襟济汶而带运河”,成为与日月争光的军事重镇。
2.平定地方叛乱和镇压农民起义的现实需要
明王朝建立后,为巩固统治,采取藩封制度,明成祖将乐安州分封给汉王朱高煦。永乐十五年(1417年),汉王朱高煦就藩。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继位,朱高煦在乐安州起兵谋反,宣宗御驾亲征,平定叛乱,同时改乐安州为武定州。
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社会矛盾逐步加剧,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频发。正德五年(1510年),在北直隶、山东地区爆发了由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军转战南北直隶、山东、河南等广大地区,严重影响了地方安定。于是正德七年,明王朝便在全国大量设置兵备道,武定兵备道也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
兵备道设置初期, “下辖州二,县十六,巡检司五,所一,马步军合壮快统五千六百四人”,负责“各州县并境内为所屯营,督同各该军卫有司,操练官军,合馀民快人等演习武艺,防捕盗贼,保障地方,核用马匹器械赏劳等项,听而设法整理尔湏申严,号令禁约下人,不许因而生事,邀功害及良善。凡一应事务,湏区书详明措置周密,小则从便,施行大则奏请定夺。”隆庆三年,兼管德州,遂改称武德兵备道。崇祯五年,武德兵备道移驻德州。
二、兵备道的职责
1.镇压民乱、打击盗贼
武定兵备道设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镇压民乱,明末盗贼流寇横行肆虐,“七年,置武定兵备道按察司佥事领之。流贼犯境,佥事许逵斩首数百级,”“贼杨寡妇以千骑犯潍县,指挥乔刚御之,贼少却。逵追败之高苑,令指挥张勋邀之沧州,先后俘斩二百七十余余人。未几,贼别部掠德平,逵尽歼之,咸名大著。”“天启二年,五邑白莲教于宏志作乱于白家屯,武德道来斯行率州兵会天津景州兵捣其巢穴剿灭之。”“十五年擢武德道兵备佥事。山东被兵,縯祚守德州,有诏奖励。”可见武定兵备在镇压民乱、打击盗贼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
2.修缮城池,保护地方
武定地理位置特殊,又幅员辽阔,“平原四周百里相望”,没有遮挡,城池成为躲避战火,保护群众的有形屏障。所以增强防卫,修缮城池尤为重要。历任兵备官员都致力于此, “正德八年,佥事许逵重修,所建门楼有四,重城并门有八,腰角楼十一,小铺百,直房并马道八,炮楼一十六。砖覆城面阔丈余,垛口千余,池深数尺,四旁环柳植万余,飞桥四,关门八。”嘉靖十四年秋,佥事王玑进一步修缮城池,所以在盗贼肆虐时,附近县城的人们都往这里避难。
3.监督屯田,兴修水利
武定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多旱涝灾害。又地处黄河下游,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灾害。明代宗时,徒骇河溢,北入黑洼渚,在州东南20里,修了一条排水沟导水入沙河。嘉靖二十四年大水,佥事王晔再加疏浚,惠及百姓,“民甚赖之,因名惠民沟”
三、兵备官员的选任
《明会典》记载“国初,兵事专任武臣,后常以文臣监督。文臣重者曰总督,次曰巡抚,总督旧称军门,而巡抚近皆赞理军务,或提督,详载都察院。其按察司官整饬兵备者,或副使、或佥事、或以他官兼副使佥事;沿海者,称海防道;兼分巡者称分巡道;兼管粮者,称兵粮道;今具载之,而仍以所辖督抚领其首。”可见,兵备官员均为文臣,据《嘉靖武定州志》《咸丰武定府志》《德县志》记载,武德道兵备道官员共计60名,其中进士出身59名,举人仅1人。唯一一位举人出身的兵备官,也是武德道最后一位兵备官雷縯祚,曾抵抗了清军入侵,守护了德州百姓,得到朝廷的封赏。
结语
武德兵备道设立于明朝中晚期,盗贼横行的武定地区,在其存在的132年间,有效的打击了盗贼,修缮了城池,兴修了水利,发展了教育,有效的维护了地方的安定,所以在清朝建立后,得以保留。
作者简介:
武婷婷(1987年—),女,汉族,山東省肥城市人,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藏品保管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