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应急出版的老办法和新变化

2020-06-15文鹏

文存阅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智能系统

摘要:新冠疫情发生以后,我国出版界迅速反应,启动应急出版,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出版了各种类型的防疫抗疫出版物。本文从应急出版的特点、分类出发,梳理出版社应急出版的传统做法和“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变化。

关键词:应急出版;编校质量;编校协同;智能系统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2月6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出版界要进一步加强针对抗疫的出版服务。通知发出17天后,全国第一本抗疫图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由广东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从立项到付印只用了不到3天的时间。广东科技出版社高效的应急出版机制,强大的应急控制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为业界所惊叹。

一、应急出版的特点

1.应急出版是非常规出版活动

应急出版,从字面意思来看,最大的特点就是“急”,高效、快速成为应急出版最明显的两大特征。这就要求出版社集中力量、分工协作,在人员调度、资源配置、流程执行等诸多方面打破惯例,甚至要求超负荷、超常规运行,平常那种按部就班的出版节奏明显不符合要求。

2.应急出版物的质量标准并没有降低

應急出版物,也是出版物,同样受《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的约束,其质量同样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4项,差错率超过1/10000,即被认为编校质量不合格,并不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而降低质量要求。相反,灾情险情越是重大危急,问题争论越是尖锐突出,应急出版物就越要讲求信息准确、宣传到位、质量精益求精。

二、应急出版的分类

1.公益性的应急出版

当发生抢险救灾、重大疫情、意识形态安全等突发事件时,险情疫情就是命令,此时的应急,就是应国家、社会、政府、群众之急。此类出版活动,出版社已不能从经营角度来看问题,而应该服从国家统一要求,发挥战斗堡垒和宣传喉舌的作用,追求社会效益成为压倒一切的要求。比如汶川大地震之后人民军医出版社一个月内出版了十几个品种的抗震图书;新冠疫情发生后,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出版单位紧急出版的一系列抗疫图书;为揭露“法轮功”本质而紧急出版的图书等,皆属于此类出版。

2.经营性的应急出版

出版社除了大量的正常出版活动外,还会碰上一些加急、加快、超量的出版业务。比如某某会议召开在即,参加人数众多,需要给参会人员配书,但书稿在会议组织者那里才刚刚成型;某影响力巨大的展览不久就要举行,但是相关图书还在筹备中,留给出版社的时间只有一个月或者更短。还有为抓住某些热点事件,出版社突击策划了一些选题,但风口浪尖转瞬即逝,需要及时、尽快地推出出版物。此时的应急,就是应客户、市场、读者、热点之急,往往需要出版社特事特办,加快流程。比如2016年10月诺贝尔奖揭晓,名不见经传的民谣音乐家鲍勃·迪伦成为一匹黑马,出乎意料地将文学奖收入囊中,也让众多出版社措手不及。为抓热点、抓商机,众多出版社不得不迅速调整出版计划,在很短的时间内推出了相关出版物,以填补空白。

因此,应急出版并不只限于针对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出版活动,还包括会议布展、教材教辅、热点选题等经营性应急出版活动。

三、应急出版的老办法

1.以社内力量为基础,社外力量为补充

多年以来,许多出版社发稿量日益增大,出书品种逐年攀升,出版社也是广泛利用社会力量解决自身力量不足的问题。外编、外审、外校、外排、外检,似乎每一个环节都有社外力量的参与。但对于应急出版,社外力量就很有局限性。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举国居家隔离,要想调用社外力量,难上加难,社外公司的报价往往超出想象,且调度困难,存在巨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对于应急出版,出版社要培养自身过硬的生产能力,以自编、自审、自排、自校为基础,再合理运用社外力量,才能如臂使指,保证出版活动的稳定进行。

2.注重组织调度,作者、编辑、校对、排版分工协作

既然应急出版流程本身就是非常规流程,就应以领导或其指定编辑牵头,统一指挥。例如,2019年8月,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为抓住此次智博会的热点,重庆大学出版社策划了一套万物智联与万物安全丛书,前期由重庆大学信息物理社会可信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学者团队分头撰写。作者们精益求精,交稿后留给出版社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针对这种情况,出版社立马成立以副总编辑牵头的编辑小组,将总编室、排版公司、编校中心和出版科集中起来多次召开专项工作会议,抽调经验丰富的编辑交叉审阅,针对各分册的具体情况制定工作模式和先后顺序,商定在正常编校流程上再增加一次校对和由社领导再次读清样的环节,质检由抽检改为全书质检。一旦出现影响进度的困难,由副总编辑统一协调。每个生产部门都以该套丛书的出版为第一要务,只要任务一来,就立马放下手中其他工作,一路绿灯,最终保证书稿在智博会开幕前一周顺利面世。

3.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应急出版时间紧、任务重,出版流程被大幅加快,但出版标准并没有一丝降低,有的甚至还要超出正常标准。这就意味着参与人员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牺牲更多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快马加鞭。因此,出版社可根据自身情况,采用工作量乘系数、年底评优、通报表扬等多种手段激励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应急出版的正常进行提供人力保障。以重庆大学出版社紧急出版智博会用书为例,书稿顺利面世后,相关编辑和校对员都获得了年底评优加分、工作量乘以1.5的奖励,效果引人注目。

4.纸张早储备早调度,提供物质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传统纸质出版来说,纸张就是生命线。因此,为了在应急出版时能不受纸张制约,出版社应在平时做好纸张的采购、囤积,定期清理存量,补充不足,及时更新纸张品种;同时跟印刷厂、供货商等保持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签合同、定计划,保证随时能有纸可用、有厂可印。

四、应急出版的一些新变化

1.合理运用各种互联网手段,不缩减环节,不降低标准,只缩减时间

在“互联网+”背景下,ERP系统、在线编排校智能系统和审校扫错系统日渐成熟,它们在出版活动中的运用,可以极大节约各环节生产时间,提高出版效率。以重庆大学出版社为例,自2007年引入ERP系统以来,已将整部书稿的选题申报、三审流程、书号申请、排版付印等环节通过ERP系统进行全面管理,省时省力;所采用的辅助审校系统,不仅能够对稿件中的错词错字、敏感内容、相似部分、公元或干支纪年、标点符号等进行检查,还可以对稿件的标题层次、图表公式序号等进行检查,并且支持对错误进行快速定位、导出及修改,显著地提高了审稿效率。

2019年末,重庆大学出版社又引入方正云舒等在线编排校智能系统,将部分图书的生产文件全部转到线上,在将作者原始文档上传至系统之后,通过不同角色的授权,可以实现在线、远程编辑、审稿和质检,作者也能看见自己稿子的实时改动,全程无纸化,节约了稿子的流转时间,大大加快编审校检流程。同时,不同角色对稿子的改动,均记录在系统中,一目了然。该系统通过像素级的比对,可以极大解放“校异同”的生产力,让校对人员更专注于“校是非”,同时还可自动检查付印文件,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保障了编校质量。

2.编校协同代替编校分离或统一

这里说的编校协同,是指编辑要深度参与校对工作,如每个校次校对书稿前、中、后各1/3,从微观角度再次审核整本书稿。同时,编辑要根据稿件具体情况和进度安排,和责任校对或其他校对员及时沟通,提出要求。这样,编辑既不是当甩手掌柜,被动接受校对安排,也不是大包大揽,单打独斗,而是像领头羊一样带领校对团队更好更快地完成校对任务。

3.不局限于纸质出版,多种出版形式百花齐放

互联网时代,移动数据被大量应用,人们的阅读越来越注重简单、短时、便携,在线教育、在线阅读都呈爆发式增长。新冠疫情的爆发,也让一些读者对纸质出版物的接触式阅读感到疑虑,电子书、有声书、数字版成为不少读者的首选。因此,各出版社在紧抓纸质应急出版的同时,对其线上资源的开发开放也是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结合自身微信公众号和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向读者推出配套数字资源。这成为当下应急出版的新动向。

五、结语

要做好應急出版,出版社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培养自身过硬编校力量,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出版规律,及时拥抱新技术,不因循守旧,也不盲目跟风,方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好融合。

参考文献:

[1]孙宇,张淙.关于应急出版机制的几个要点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4(4).

[2]李娜,王凤廷.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出版[J].现代出版,2020(2).

[3]齐学进.谈谈出版社应急出版能力的建设与储备[J].出版发行研究,2008(8).

作者简介:

文鹏,男,汉族,重庆人,本科,编辑,现任职于重庆大学出版社,研究方向:出版与发行。

猜你喜欢

智能系统
人工智能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展望
基于云计算的医院智能系统框架设计
依托智能管理技术 提高玉米生产能力
基于ibeacon的首都机场智能出行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RSSQL在首钢京唐550 m2烧结机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