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水滴课程实践:以素养视觉探索信息技术“生本”教学模式

2020-06-15曾永康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6期
关键词:课程实践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曾永康

【摘要】水滴文化是我校特色校园文化。水滴文化的课程实践中,笔者任教小水滴信息技术社团的校本课程。本文针对现在部分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主要还是教师理论讲解和学生上机模拟操作的模式,而该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判断、处理和利用信息。要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就要注意 “生本化”。本文试图结合具体案例《藏在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我校小水滴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第八课),就如何构筑以生为本的高效信息技术生本教学模式,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进行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生本教学模式的初探。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课程实践;生本化

笔者在农村小学从教信息技术教育,学校从四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教育均衡化的背景下,学校设备日渐完善。但是农村地区的学生,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巨大,普遍存在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甚至从来未接触过计算机。笔者也从最开始信息技术照本宣科的教,通过近年学习与教研,现在逐渐开始了信息技术“生本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让学生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既能享受信息现代化带来的快乐,又能独立自主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一、数字化学习:使用课前交互式微课,激发学生兴趣

法国当代著名的成人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曾经说过:“所有教育和教学不能逃避支配人类活动的重要规律,那就是兴趣。如果学习使人有兴趣,就必须能满足某种欲望。”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低,好奇心强,一旦接触新的事物就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通过平常的教学发现,学生的兴趣往往在一些电脑动画或者电脑游戏上,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往往是疲于应付,只求“完成任务就好”,每一次的控屏操作,换来多是学生的怨声哀悼。因此,要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使用课前交互式微课等数字化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把注意力集中到这节课的内容中来。

以水滴校本课程《藏在生活中的幾何图形》为例,笔者设计了课前交互式微课。该微课结合我校背景,以故事的形式展开:在我校进行了一场眼力挑战赛,微课里的参赛选手遇到了很多困难,这时就需要我们课上的学生积极举手帮助他们闯关。微课以动画的形式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使得他们主动地投入信息技术社团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生本化”,学生通过协助或者扮演微课里的角色,思考,探索完成闯关任务预习本节课相关知识,为本节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铺垫。通过他们喜欢的方式把生活中的事物过渡到这节信息技术课中,让部分信息技术知识不再抽象,更加易于没有信息技术基础的学生接受。

二、任务驱动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素养

(一)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合理的活动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任务驱动法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伴随着每一个任务的完成,学生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而成就感会让学生减少以往由于片面追求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同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慢慢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以本课为例,本课学习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在对该教材进行了分析后发现矩形工具相较于椭圆工具,对位更加简单,所以把第一个任务设置成:如图画两个并在一起的蓝色填充矩形,小组讨论,画出来的像什么?

任务一:第五小组画出的冰箱    任务三:第五小组用椭圆工具绘制出的电风扇

任务简单,清晰,学生勇于尝试,学会用光标对位,画出两个并在一起的蓝色矩形,有了会看光标的基础,才能更自然的完成下一个任务——绘制圆角矩形。由于矩形与圆角矩形绘制方法完全一样,就直接由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个工具,形成他们小组合作探索,知识迁移出新的工具的使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绘制椭圆(圆)后,发布第三个任务——用椭圆工具,创新组合绘制成什么图形,让学生思考创作,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创新创作能力。

(二)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入手,善用评比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评比”是学生活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生本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感体验以认识为基础,但它更是对认识的一种升华。在构建信息技术生本教学教学模式初期探索时发现,学生常以自己为单位,完成一个任务后自顾自的研究,不会主动帮助其他组员,这不利于生本教学。而评比能刺激小组的凝聚力,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与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收集价值信息的敏感力。

以本课为例,笔者为每个组长准备了任务卡片,分别是红色提问卡片和绿色完成卡牌。整个小组,无一人能完成的情况下,就把红色卡片贴在电脑上,老师或者小指导员看到红卡就会上去帮忙,组员不用长时间举手,可以继续操作研究任务。绿卡则是在整个小组都完成任务的情况下,由组长把相应的任务牌贴到讲台白板上的小组竞赛榜上。比比看,哪个小组最先把所有任务都完成。有了竞争才有动力,有了成功的喜悦,又再次激发他们渴求获得成功,这样是一种良性循环。通过观察发现这样的方法,绝大部分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或者在组内成员的推动下主动思考、判断、发现、互助分享,从而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

三、结语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生本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长期思考与探索的,要想切实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调控,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服务观念,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生为本,立足学生的需求,创新教学手段,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本文系2018年度韶关市中小学德育科研课题“‘水滴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编号:SGZXXDY1803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学方法应用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教育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课程实践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项目进阶驱动的JaVaEE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研究
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探索与课程的实践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