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2020-06-15李德平
李德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0年7月正式发布,文中有不少内容需要我们重点加强学习:要立德树人,坚持德育为先,将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当中去;要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落实到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要强化学校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的建设;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要注重因材施教,在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和潜能;要完善评价学生发展的方式,更好地激励学生乐观向上、努力成才;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学识的魅力去教育、感染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关心、关爱学生,指导和引领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疫情期间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疫情前期,学生刚刚放寒假,随父母、亲戚朋友走亲访友,加上临近春节,活动频繁,接触的人和事较多,随着确诊病例的增加和活动轨迹的公布,许多学生会出现恐慌、担心;疫情暴发期,学生通过电视、广播新闻等媒体及班主任、课任教师的教育,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调适应激能力,但还没有全方位掌握新冠肺炎及传染病知识,同时长时间防疫居家,正常假期生活被打乱:不能出门聚会走动,过上与外人隔绝的居家生活,因此,学生会出现紧张、不适心理;疫情防控和恢复期,学校延迟开学、“停课不停学”的新型居家学习模式的出现,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有时会出现困惑。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塑造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心理不稳定,出现了厌学、焦虑、早恋、说谎、恶作剧、恐慌、斗毆等问题,这决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更多的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导致自我、求学、角色及思维观念的混乱。大部分班主任认为班级的管理越来越难,学生越来越有自己的个性,对学生的管理要越来越有智力、越来越有魅力,与学生斗智斗勇不如与学生打成一片,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成为学生的知音、闺蜜,亦师亦友。为了做好新时代的班主任工作,笔者认为,要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做好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阳光积极、激情进取、团结和谐的良好班级风气就形成了。良好的心态是做事成功的基础,学生的心理变健康了,学习就会更加上进,行为表现就会更加优秀。
二、班主任工作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包容的心态悦纳学生。学生是一个逐步迈向成熟的、不断发展的个体,他们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都是发展中、成长中的问题。我们要相信,学生都是想要学好的,也都是可以学好的。每个学生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其人生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
悦纳学生就是善待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学生内心的困惑与苦恼,给学生以更多、更及时的理解、关爱和帮助。班主任要从发展心理学的眼光入手,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每一种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尊重、积极、包容、激励的心态去悦纳每一个同学,尽最大可能发挥其特长,尊重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行为,尊重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倾听和交流沟通。班主任应该“静下心来”“蹲下来”,尝试用青少年的视野去看问题,倾听其内心的真实感受,“感同身受”,才能更好地去看待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全班每个学生都树立人人能成材、个个有特长、人人争第一的思想。灵活运用“情感反应技术”“同理心技术”“角色扮演技术”“自我表露技术”等手段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的热情,增强班主任内心的包容度,用班主任的阳光积极心态、慈爱的教育情怀、先进的思维理念、科学的教学手段,使全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活泼开朗、团结和谐、你追我赶的良好班风、学风。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班主任工作,是必要的而且有效的,它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其潜能,调动其积极性。
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思维理念构建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班主任工作的生命线,是衡量班主任工作好坏的刻度尺,师生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如不及时调整,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得教师魅力下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不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要提升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就要构建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而又和谐),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思维理念、方法技巧,构建师生心灵沟通、和谐共处的氛围和环境。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倡导的真诚、悦纳、尊重、倾听、角色转换等理念和方法,开设好班级活动课,在课堂的互动、交流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行为方式。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要用发展心理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心理特征去教书育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育人理念、态度、方式,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问题行为的表象,也要关注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层面的分析,更要从运用心育过程中体现对人的尊重、理解、同理、沟通,用激励、称赞和悦纳的方法表达正能量信息,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情感支持,营造一个温暖和信任的教室气氛。
(二)创设良好育人环境,营造儒雅氛围
班主任要带领同学动脑、动手,布置一个齐、洁、美的教室环境,利用班会课多组织“55=1”(55是班级人数)的活动,制定共同目标,畅谈心中理想,细聊各科的学习方法、体会,分享大家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创建各种自主、合作小组,让每个同学都有一个自己能胜任的工作岗位,积极行动努力为班级服务,认识并体现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健康成长。在教室里悬挂名言、警句,办好班报,启迪学生的心智;设置竞赛栏、展示栏、表扬栏等评比台,开展明星小组、礼仪之星、学习之星等评比活动,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开设“心语之声”“心灵之友”信箱,进行心声交流和析疑解难;设立“图书角”“辩论角”“英语区”,使学生开阔视野,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让每个学生“天天都有进步”。儒雅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雅一是指学识深湛,有内涵,德行高;二是指气质高雅,讲礼节,有风度。儒雅二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一个人的最高赞赏。作为我校办学特色的儒雅文化首先体现在儒雅校园文化和班级儒雅氛围中,儒雅校园文化建设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首要任务。校园的“六德亭”“梁启超的一门三院士浮雕和字画”“古代、近代、现代经典国学大师的雕像、名言”“弟子规”“三字经”“励志佳句”“名人名言”“名人画像”,在校园的墙壁、板报、花草中营造学生修身养性的良好环境,力争使校园达到一草一木会说话,一画一花传儒雅的境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也必须体现儒雅校园文化的特色,营造儒雅氛围。
(三)创新教学模式,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班主任应多与家长沟通交流,与科任教师多配合,让家长的重视、教师的激励、同学间的友好营造一个重学、乐学、健康向上的氛围,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防止学生逃学、上网、厌学、沉迷游戏等不良习惯,班主任要想尽一切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方面感到有兴趣、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外部动机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其内部动机,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专注力是学习能力的第一要素,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根据自主合作小组的管理模式,设置不同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服务同学、展现自我,提升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学会调整好自己的行为、与他人友好相处。
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一定也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学家”,能够活跃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同舟共济。正如台湾学者李坤崇所说的“教师是学生的沙漠甘泉或是狂风暴雨,是学生的守护神或是摧残者,就在教师的一念之间。”班主任的细心关怀、积极鼓励,会让学生倍感温暖、充满活力、斗志昂扬,唯有辛勤栽培,才会收获“桃李满天下”的巨大喜悦。
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站在同学的角度换位思考,给学生以更多的信心。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应该是朋友般的心与心的交流,让所有学生都感到你可亲、可敬、可信,成为学生的知音、闺秘。
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应当成为学校教育学生的首要任务。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主任日常工作,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自身潜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步,以健康的心态、健全的理念去处理迎面而来的困惑,用技巧去化解,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
(四)组织多种活动,净化学生心灵
班主任要见缝插针,利用一切时机组织学生参加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各种活动,如,晨会课、活动课、大课间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的教育。尊重同学的话语权和隐私权。如学生对于疫情的发展会显露处不同的心理特点,对于学生的多种心理特点应采取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集体方面,做好新冠肺炎知识的科普,科学看待疫情防控,适度关注疫情,避免过度担心。主动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不信谣、不传谣,在官方渠道获取防疫信息、科学知识和疫情防控措施。个体方面,针对一般焦虑、烦躁、紧张情绪的学生进行微信、电话、语音等的个人和团体辅导,疏通心理障碍,坦然面对情绪变化,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针对特别焦虑、抑郁的学生,建议其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如,学校心理咨询室举办的“见屏如面,我们校园再见”的群体互动活动,互相鼓励支持,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举办心理健康主题演讲比赛,与团队一起隔离不隔心,增强心理正能量;学校心理辅导室编制的“心灵之友”小报。
(五)培养学生的博爱情怀
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多,这有利于其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要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认真分析、倾听,心平氣和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听其言,出现心灵的沟通,让班主任成功转换为朋友式的长兄师姐关系,班主任只有亲近、尊重、爱每一位同学,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听从班主任的教诲,也才会爱班主任。“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值得信任、可以倾诉的人,感受到班主任的爱护和深切关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情感。班主任既需要智慧,需要勇气;也需要担当,需要奉献;还需要淡定,需要激情;需要理性,更需要情怀。这个情怀就是“博爱”。
班级既是让学生学会“懂学习、长能力、知礼仪、会相处、晓事理”的地方,也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做事、共处和生存的好地方。班级的直接管理者——班主任承担了这一角色。班主任不仅是管理者、教育者,更是一个心理医生,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班主任“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本文系江门市教育局立项课题“融儒雃文化承传于心理健康教育之中的研究”(课题编号:2018JMXLJK)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陈金定.心理咨询技术(上、下册)[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3]郭瑞增.抑郁这样防治[M].蓝天出版社,2007.
[4]王景国,安小燕.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新智慧,2018(19).
[5]高慧.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J].青年文学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