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

2020-06-15江凤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策略研究小学生

江凤莲

摘 要 随着网络的曝光,校园欺凌事件屡见不鲜。实际上,校园欺凌并不像电视、电影里演的那样戏剧化,真实的校园欺凌更加隐秘,而且对被欺凌者的伤害会更甚。校园欺凌事件近年来朝着年轻化趋势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的世界也存在着严峻残酷,甚至比成人世界有过之而无不及。校园欺凌行为有哪些表现?校园欺凌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有哪些?本文针对上述几点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这些分析,让我们更加了解校园欺凌行为,从而在孩子的未来成长中,尽量杜绝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 小学生 校园欺凌 行为影响因素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A

欺凌,又称欺辱,指的是一种长时间、持续的用语言、肢体对个人在心里和身体上造成的恶意的攻击。并由于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之间的权利或地位或体型等因素的不对等,导致被欺凌者不敢或不能进行有效的反抗。欺凌不仅发生在校园,也发生在职场,并随着科技的进步,欺凌也发生在网络,但是不管是职场还是互联网,都没有在校园里发生的欺凌对人的身心造成伤害之大。而校园的欺凌行为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1校园的欺凌行为表现

我们对发生过的校园欺凌事件进行总结,根据欺凌的内容不同,我们将校园内欺凌分为六种,分别是言语欺凌、肢体欺凌、性欺凌、社交欺凌、反击性欺凌和网络欺凌。

言语欺凌表现在欺凌者对被欺凌者的语言攻击上,例如喊同学的绰号;发生矛盾时,说脏话相互抵骂;或者通过网络进行QQ留言、手机短信等侮辱他人的行为。肢体欺凌表现在双方发生肢体冲突,被欺凌者受到欺凌者的拳打脚踢,或者是当场扇耳光等。同时肢体欺凌还会发生进一步的欺凌,如抢夺被欺凌者的手机钱财等,更有甚者在肢体冲突间用烟头烫伤被欺凌者,造成人身伤害。社交欺凌表现在被欺凌者受到班级或全校同学的孤立,或者全校同学对被欺凌者进行侮辱。性欺凌,字如其意,会要求被欺凌者当众脱掉衣服或采取极端的、对身体有伤害的行为,带有性色彩的欺凌行为对被欺凌者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2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影响因素

在看到一则则令人触目惊心的校园欺凌事件后,人们在不停的追问和反思。为什么会发生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那么我们首先必须要弄清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搞清校园欺凌出现的原因。我主要将校园欺凌发生的因素归结为四点:家庭环境、个人因素、校园内管理和社会因素。

2.1家庭环境

第一点我们要谈的是家庭环境因素对小学校园欺凌形成的影响。在总结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原因时,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就是被欺凌者的家庭地位较低,而父母类型往往是“老实人”的也较多。在这里我们并不说表达老实人会更容易被欺负,而是强调原生家庭对孩子性格带来的影响,这与孩子的遭遇紧密相关。

2.2个人因素

由于小学生受认识水平和道德观念的影响,欺凌者做的一些行为,就好比日常的吃饭、喝水工作一样,他不知道一些事情带来的后果,也认识不到他所做的事情有多么恶劣的性质。有的孩子安安静静,有的孩子活泼开朗,有的孩子任性霸道,有的孩子软弱可欺。而在小的时候,我们却无法明白这一道理。有的孩子十分霸道,便把这种霸道带到学校,将自己的快乐建在于他人的痛苦之上。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也是个小社会,有的欺凌者在学校称霸,满足自己的支配欲望,便以欺凌他人为途径,获取别人的崇拜。而有一些学生没有自我意识,受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依赖父母依赖他人,在独自面对欺凌时便会处于被动地位,放弃抵抗。

2.3校园管理因素

校园暴力就像病毒一样,它会蔓延在施暴者的群体中,从而让欺凌事件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当社会发现这个学校有暴力事件时,已经是量的逐渐积累变成质的爆发。在网络上看到青年人分享自己小时候受到的被欺凌故事,我们可以发现,老师和学校在学生被欺凌的过程中,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校园管理不力是影响欺凌发生的一大因素。教师是校园管理的主要践行者,而当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时,老师不能及时的调查处理,也是让学生遭受到校园欺凌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

2.4社会因素

随着近年来网络信息的发展,校园欺凌事件的曝光,我们对学校欺凌的关注度显著提高,但是在实际的解决过程中,我们却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去预防和解决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虽然我们在始终不断努力的出台相应的法律、加强校园内管理、完善学校的德育教育,但是在社会氛围方面,大众传媒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让竞争、强权、武力成为了青少年追逐的文化。还有现在的一些电视综艺节目或者网络游戏,其中的竞争部分、暴力刺激部分,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小学生的行为,他们成为了电视节目或网络游戏的实际模仿者。最后是公众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关注和社会防治策略的断层。社会上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在实际的预防策略和防治措施上却没有长远具体的方法。

3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影响因素的策略研究

3.1重视家庭教育,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小学生校园欺凌问题上,家长要不断提高认识水平,不能仅仅将校园欺凌简单的停留在打、骂、威胁上。而是更应该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身心发展,探究孩子发生欺凌和被欺凌现象的心理原因。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的态度要明确,对于孩子遭遇欺凌行为后所采取的措施不能过于依赖教师。要注重加强引导,并认识到父母的行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儿童时期是孩子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主要的社会化阶段,在这一时期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2个人意识的建立,家长和老师帮助孩(下转第56页)(上接第29页)子实现自我的良性成长

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起抵抗意识,这是在孩子发生霸凌时解决困难的第一步。孩子必须认识到可以欺负的只有我们自己,而能够帮助我们的也只有我们自己。性格方面,每个孩子都有着性格差异,性格差异的不同决定了每个孩子有不同的为人处世方法。如果孩子有性格、软弱、孤僻、不合群的特点,那么家长主要帮助孩子健全心理,让孩子变得更加积极开朗,这也是避免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方法。老师和家长帮助孩子明确的认识到打闹和校园欺凌之间的差异,因为小学生对校园欺凌行为认知存在偏差和个人主观想法,有的人明明发生了被欺凌的现象,但是他却只认为自己只是受到了同学的讨厌。

3.3加强校园管理,完善校园规章制度

校园规章制度存在有一定的价值,并且校园规章制度在特定问题出现前后都有一定的责任。校园规章制度,让学校老师和管理者都有了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制度约定和管理了学校老师的行为,同时也约束了学生的行为。通过制定规则,老师一旦发现有同学违反了规章制度,尤其是发生了侵略行为,那么老师则可以按照制度进行处理。这样的规章制度,可以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引起学生的重视。

3.4抵御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用正确的价值观取代错误的舆论导向

暴力的学习主要来自两种社会学习的特征:替代学习与示范或楷模。这也就是说儿童在欺凌行为上更多的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学生经过直接的模仿或观察会产生攻击行为,也会诱发原有的旧的攻击反应。例如小学生观看暴力影片,儿童会在人际关系上攻击性更强,而这种攻击性的暴力往往会助长更多的暴力行为。因此在社会上我们要坚持引导社会风气,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校园欺凌行为理性关注。尽量杜绝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学生产生影响,减少学生对暴力影片的观看和暴力电脑游戏的接触,防止学生无意识的模仿。

4结论

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让人们痛心疾首,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那就是孩子在走出家门、走进校园那一刻,就有可能受到他人的嘲笑、排挤、孤立。校园欺凌,对事件双方都有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被欺凌者可能在成长过程中会变得软弱、胆怯、自卑,而欺凌者可能会因为一时的赌气失手,酿成大祸,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让我们重视起校园欺凌吧,除了探究校园欺凌背后的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遭遇校园欺凌时勇敢地反抗,每个学生都对校园欺凌说“不!”。

参考文献

[1] 张连云.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1):91-95.

[2] 杨焱杰.小学校园欺凌问题治理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3] 葛鑫浩.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及对策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2018.

[4] 张芳.中高段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调查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策略研究小学生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