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究

2020-06-15刘山伟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刘山伟

摘 要 目前,依托国家对各灌区进行的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各地积极进行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相对来说,我国的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较低水平。基于此,在客观分析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6.081

近年来,国家水利部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及改革,节水灌溉成为当下灌区发展的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灌区水利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将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

1 灌区信息化建设概述

灌区信息化建设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对灌区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利用信息化技术,可在灌区信息采集及加工的基础上,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再通过高效、时效性的信息传输,对灌区生产作出准确的反馈及后续预测,更为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及决策依据。灌区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不仅仅是信息设备及管理软件的简单组合,更涵盖了灌区经营与发展的全部业务。在实际应用中,灌区信息化将历史信息与动态的实时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了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使管理目标更加明确。而且,借助灌区信息化建设可实现多种管理,如水库数据查询及动态监测、雨水数据采集、大坝运行状况监测、城市内涝监测、水质监测与分析等。

2 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灌区数据信息管理体系较差

目前,国家虽加强了灌区的信息化建设,但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整个数据信息管理体系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些水文监测站因建造时间较久,往往存在覆盖范围不够广泛、获得信息不够充足的情况。在基础水利数据的获得上,不少基层管理部门仍然采用人工获得的方式,一些已经开发的软件得不到充分利用,导致信息采集环节较为薄弱。而信息采集的薄弱又使得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存在差异[1]。在基层部门对于信息管理不够重视、管理理念落后的情况下,信息积累不可能做到规范及全面化,很多原始的观测数据、前期历史文档资料等也因保存不善而损坏或丢失。

2.2 建设资金短缺

灌区数据信息管理是国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因其建设涉及到灌区的方方面面,因而对于资金的需求量较大。但是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因而农业具有一定的弱势性。当前,在国家投入资金有限的前提下,一些社会资金又不愿将资金投入到利润水平较低或无利润的建设中,因此建设资金短缺成为现代灌区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2.3 系统的综合集成及共享程度较低

灌区的水利管理信息化涉及的内容包括灌区的方方面面,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系统的相互协调性。但在实际的设计中,鉴于水文信息采集、土壤墒情监测、水资源利用及调度各自存在于自身的系统中,因而相互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无法综合集成在一起,难以为调度决策提供有效依据[2]。此外,目前大多数灌区都能为方便信息资源利用建设各自灌区的局域网,但因为地域间的差异及各地方重视程度的不同,各地终端应用设备及型号同样存在不同,难以统一,在多数计算机系统处于单机运行状态下,缺乏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严重制约了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

2.4 信息化标准各异,资源共享存在阻碍

灌区水利部门信息化建设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同一个标准不可能同时满足全国各地的建设条件,在缺乏针对性的标准及指南下,相应的开发仪器及软件在结构及技术上也会存在较大差异,有些甚至在水利管理的应用中存在较大的重复性,造成了资源共享上的阻碍。

3 加强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灌区数据信息管理体系建设

灌区数据信息管理体系建设不仅需要完善的硬件及软件等基础设施,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相关技术人员。应逐步淘汰那些年代久远及落后的水利基础设施,加强基础设施的翻新及扩建工作。例如针对水文监测站,应推广及应用先进软件,增加监测覆盖范围。在管理上,还应当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培养具备现代化信息管理知识的优秀骨干。可通过制定长远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工作人员对外学习与交流,促进内部改革。

3.2 抓好试点项目建设,积累经验及运营资金

当前,各地在灌区的信息化建设上都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相对来说仍然缺乏具有代表性的灌区建设。各地区的灌区众多,一手抓往往存在片面性,因此实际管理中可以抓好试点项目建设,积累经验,结合灌区优势,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在自己自足的基础上实现运营资金的积累。可以针对特殊地域的灌区落实好规划大纲及设计方案,邀请专家进行方案评审,审查方案的可行性。同时通过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鼓励高附加值的水利行业开发,吸引社会流动资金,确保配套资金的落实[3]。在完成灌区信息化建设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运营期的动态管理,最终实现试点建设的成功。

3.3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持

因为地域间的差异及地方重视程度的不同,各地终端应用设备及型号不同,导致系统的综合集成及共享程度较低。因此,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保证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有效性,促进相关软件的开发及应用,能够有效实现综合集成,为数据信息共享应用创造条件。可以成立信息化建设项目专家组,做好对于项目研究成果的验收、评审及监督工作,通过如水量计量、数据通信系统、视频控制系统等软件实现对各系统间信息的有效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3.4 加强灌区数据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建设

在各层次的应用系统建设中,往往存在一些通用标准和特殊标准,在实际的标准建设中,不仅要结合先进的信息管理理念,还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融入具有地方灌区特色的建设标准,促使标准更加客观、可靠。可通过构建规范化的数据分类及标准编码,实现信息管理的有序性。

参考文献:

[1] 马忠华.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工程建管对策探析[J].地下水,2019,41(6):71-72.

[2] 高炜.灌区运行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J].地下水,2017,39(6):213-214.

[3] 张亮,祁莉萍,高艳,等.BIM管理技术在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的应用[J].内蒙古水利,2018(5):56-57.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基层水管单位电子档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