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蚕桑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策略浅析
2020-06-15夏青
夏青
摘 要 当前,中国蚕桑产业的产业链长且覆盖广,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如产业布局过于粗放、产业规模不合理等。因此,推动蚕桑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是目前蚕桑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推动蚕桑产业升级、带动广大蚕农谋福利的重中之重。经营好蚕桑产业,不仅能实现农民增收,而且对农村生产经营结构改革具有积极影响。基于此,针对蚕桑产业实现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 蚕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6.056
蚕桑在中国农业产业中有着重要地位,蚕桑产业使得中华农耕文化在世界农耕文化中独具特色、独树一帜。从多年的数据统计调查结果来看,我国的蚕桑业在产业发展上面存在着后天不足的现象,这主要体现在国内蚕桑业发展存在着生产质量参差不齐和技术滞后等问题[1-3]。
因此,未来蚕桑产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是伴随着工业化而带来的生产力进步,挑战是如何整合我国蚕桑业发展现状来实现集约化和规模化。
1 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总的来看,我国蚕桑产业发展呈现由东到西、由沿海到内陆的总趋势。近年来,蚕桑养殖生产基地逐步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转移。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有关蚕桑养殖的扶植政策呈现出向灵活性、多样性方向发展的态势。得力于国家长期以来对蚕桑产业的关注和大力扶持,从21世纪开始,广西地区把蚕桑业列入广西农业重点发展规划中,蚕桑产业成为广西农业发展的一张优质名片。在政策、投资、人才、技术等各项要素的综合推动下,蚕桑生产总体呈现稳定略增的态势,据农业部门统计,2019年广西桑园面积19.72万公顷,蚕茧产量37.4万吨,蚕茧价格44.38元/kg,蚕农售茧收入165.98亿元。
2 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丝绸制品自汉代以来便在世界上久负盛名,而丝绸制品的广泛传播和普遍交易离不开蚕桑业的发展。蚕桑产业也是现如今很多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任何一个产业从初步发展到最终成熟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如今虽然蚕桑产业不断发展,但是其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2.1 蚕桑产业布局过于粗放
尽管中国蚕桑产业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其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产业布局过于粗放。产业布局粗放会导致蚕桑产业发展达不到现代化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要求,致使同样的养殖面积生产出的蚕丝量远远落后于集约化管理的养殖产量。
2.2 蚕桑产业规模化水平低
蚕桑产业具有局限性,生产数量以及生产经济效益都不可观,导致大多数种养大户缺乏养殖热情,从而导致养蚕产量和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并且进一步产生连锁反应,如出口贸易额逐年递减、产业园区频繁迁移无法长期扎根。
2.3 蚕桑产业劳动力匮乏且成本日益增加
蚕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当前我国在进行城市化建设,农业人口大量向非农业人口转移。近年来,广西地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持续增加,留守在农村的老、幼、妇、孺很难满足蚕桑养殖的体力和技术要求,桑蚕养殖劳动力缺乏。而且对于蚕桑养殖企业而言,日益增加的劳动力成本也是摆在蚕桑养殖业面前的重要问题,成本的不断提高必然会制约产业的扩大再生产。
3 实现蚕桑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策略
3.1 革新经营管理促进集约化
集约化是指在继承一切原有资源基础上,合理运用现代管理技术进行产业整合改造,充分发挥各项资源要素的积极效应,以提高经济效益。要想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就必须对产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革新,打破原有僵化的个体化经营模式,采用大规模统一养殖、统一育种、统一加工处理模式。要面向市场,充分调研消费者喜好,培养受大众喜爱的产品,要在扎根本土市场的同时开拓海外市场,打造驰名中外的蚕桑品牌。
3.2 技术创新促进集约化
在蚕桑养殖过程中,要运用先进的技术、科学的养殖方式,把现代的控温、控湿、消毒防病、省力化技术全面应用到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发展蚕桑养殖,还要实现蚕丝加工、丝绸制品制造等全面一体化,通过技术驱动产业发展、转变产业生产模式。从桑树的种植到蚕种的生长发育培育,再到制丝抽丝工艺,都要引入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动态监测。此外,要着重开发新养殖技术,例如小蚕共育技术、自动上簇技术、省力化给桑轨道喂养、配套标准大小蚕房、蚕沙无害化处理技术等,把科学技术具体深入到养殖环节,压缩燃料、劳力、桑叶、蚕具、蚕室等各项成本要素,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专业化分工[4-5]。
4 促进蚕桑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策略
4.1 紧跟政策導向、发挥政策作用
农业发展要紧跟国家政策导向,蚕桑养殖产业发展亦是如此。蚕桑养殖业在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发展良好,但是随着我国“东桑西移”战略提出,广西蚕桑产业在近年来不断发展,产量已稳居全国第一。蚕桑产业发展要利用好国家的土地流转政策,让桑田和农田相互平衡,解决好桑田供给和需求矛盾,从而实现蚕桑规模化发展。规模化是一个产业或者企业从小到大逐步扩张的动态过程,规模化带来的主要优势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发挥好国家政策导向作用,建立健全的行业准则,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实施便民利民惠民的扶持政策,鼓励养蚕大户和蚕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发展桑蚕养殖。
4.2 建立蚕桑产业文化园
产业发展不仅要提高产量和收益,还要培植产业文化,如蚕桑产业发展可以进一步发展建立蚕桑农业文化园,打造优秀开放园区,讲好文化故事,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使产业文化被广泛传播,从而带动蚕桑产业发展。蚕桑产业园开办可以增加产业附加值,形成蚕桑文化,使得蚕桑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原有优势,促使其经济效益最大化。蚕桑产业文化园开发从“蚕桑+旅游”这一着眼点实现了蚕桑产业的新规模化,是蚕桑产业规模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4.3 推进规模化生产,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蚕桑产业在我国一直以来都面临的问题是生产经营太过分散,小个体生产经营者占绝大部分,市场收购价格和收购质量参差不齐,而且这种生产经营方式会导致整个蚕桑产业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较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职业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将蚕桑生产模式逐步建成专业化分工产业链条、种养分离、专业化桑园作业服务等模式,促进企业、合作社于蚕农建立长效利益联合机制,将原来点状分布的桑田进行有效资源整合,实现块状分布,进行统一化管理,在生产上做到统一培育,在技术上做到统一标准,在质量上做到统一要求,在销售上做到统一价格,能够推动蚕桑产业规模化生产[6-7]。
5 结语
蚕桑产业要想全面发展并跟上社会需求和供给侧改革步伐,就要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而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对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改变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在质量上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1] 向自确,田元富.对旬阳县蚕桑产业实施集约化经营的思考[J].北方蚕业,2012,33(3):49-51.
[2] 余中来.淳安县蚕桑产业化建设的思考和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6(16):153,155.
[3] 张节伯,吴华.蚕桑生产发展模式探索创新实践和体会[J].江苏蚕业,2016,38(3):39-41.
[4] 金杏丽,汪春云,范贵初.德清县蚕桑生产保险面临的问题及思考[J].蚕桑通报,2016,47(3):55,59.
[5] 李兴盛,邓远会.常抓不懈 努力建设全省优质高效蚕桑生产强县[J].四川蚕业,2017,45(1):28-29.
[6] 吴华,张节伯.浅析盐城市蚕桑生产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推进措施[J].江苏蚕业,2017,39(1):25-26.
[7] 许永明,谢云南,魏君明,等.徐州市蚕桑生产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江苏蚕业,2017,39(2):34-36.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