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在学前教育教学任务中的应用
2020-06-15王永霞
王永霞
摘 要:学前教育是幼儿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教师需要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确保教学的趣味性。因此,本文对游戏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及作用进行了分析,并从“实际生活”“身体素质”“社会实践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学前教育中如何开展游戏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教学;应用策略;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9-017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9.086
在童年时代,游戏既是幼儿最好的伙伴,也是教育他们的最佳实践活动[1]。学前教育中,健康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游戏的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对社会交往有基本的了解。可以说,一个好的游戏设计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愿望。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更好地将游戏与教育教学结合,创造一个愉快的游戏教学环境,提高幼儿课堂游戏教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
一、学前教育中开展游戏教学的重要性
(一)游戏教学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方式
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他们需要对世界的内在动力进行细致的了解,因此,学前教育对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2]。但是,在教育中,他们没有办法像成年人一样参与社会实践来取得有效的信息。因此,学前教育中开展游戏教学能够促使幼儿在游戏的实践过程中,完成对世界的认知过程。游戏就是社会活动的简单缩影,通过极富趣味性的形式来表现复杂的社会行为,促使其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减少幼儿的认知困难,促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学会处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进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游戏教学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保证
通过具体的实验表明,现在大多数幼儿的心理障碍是由于社会交往能力贫困造成的。因此,学前教育中游戏活动的开展,教师必须注重幼儿之间的相互沟通,从而确保幼儿的情绪与情感能够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开展游戏教学的目的。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幼儿进行交流,从而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使他们更愿意与周围的人交流。当然,教师也要让幼儿保持轻松愉悦的态度,开展学习活动。
(三)游戏教学是幼儿身体发育的促进手段
幼儿期是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在学前教育中重点关注幼儿身体发育的情况,利用有效的手段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在幼儿园的教育中,除了日常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外,游戏活动的开展也是幼儿锻炼身体素质的主要方式。游戏活动的有序开展不仅可以促使幼儿能够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还能够实现锻炼幼儿身体的目的。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应用游戏教学的方式能够改善幼儿的身体机能与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进而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体质。
二、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功能作用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基本途径
游戏教学是众所周知的,对于学龄前幼儿来说,他们对世界的大部分知识都来自实际生活。生活中有趣的事物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的学习欲望。因此,可以说激发幼儿的兴趣是促进幼儿开展知识学习的關键,所以,教师通过游戏教学的手段,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发展成对学习的热爱。在学前教育内容的开展中,幼儿教师必须认真观察幼儿在学习课堂中的具体表现,并根据幼儿人格发展的特点和心理知识与具体的课程内容,将游戏教学有效地融入幼儿教学中。除此之外,幼儿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习惯与能力,开发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的游戏。当然,教师在不确定幼儿的兴趣和具体习惯之前,应积极参与到幼儿当中,通过不断积累经验,更新教学观念,在学前教育中结合增强幼儿学习兴趣的基本途径,让幼儿提高学习兴趣。
(二)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的主要手段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而游戏化教学是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的主要手段。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尊重幼儿的这一特性。同时,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利用幼儿“贪玩”这一特点,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开展游戏教学的方式,提高幼儿在有趣游戏中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结合游戏活动开展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前教育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游戏活动的帮助下,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游戏规则意识,促使在确保课堂纪律的前提下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这种游戏化教学在提高幼儿学习动机的同时,对幼儿大脑的发育同样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从而发挥游戏教学手段在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方面的作用。
(三)提高幼儿道德水平的重要举措
幼儿园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的融合,不仅丰富了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还发展了他们各种感官功能。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向幼儿渗透一些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气质,进而提高幼儿的道德修养,让幼儿在有趣的课堂游戏中健康成长。幼儿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产生好奇心,积极探索和观察,培养发散思维。同时,教师还需要在课后反思游戏活动的作用。在下一次的游戏教学中,设置不同的情境,从而让幼儿能够在体验不同的情境中,形成帮助他人与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应用策略
课堂游戏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幼儿教师需要将游戏元素与幼儿的心理发展结合起来,在学前教育中提出“乐学”和“爱学”的教学特点。学前教育和教学的关注重点是幼儿的身心健康,然而幼儿的身心发展尚未处于不成熟阶段,他们在单一的教学方式中无法全程集中注意力,而游戏教学模式的开展更能吸引幼儿的积极参与,从而使幼儿将注意力集中于游戏活动中。在具体的教学中,幼儿教师应当结合这一时期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将游戏化教学的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让幼儿能够热情地参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