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促兴趣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研究
2020-06-15李亚红
摘 要:初中时期,语文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情感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新课程改革下,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由于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缺乏学习兴趣,使得语文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以情促兴趣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情感教育,调动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创造更加高效的课堂环境。本文基于以情促兴趣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展开了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以情促兴趣;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9-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9.067
语文课程中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同时,还蕴涵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初中时期,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自身的思想观念还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为他们成为现代化的新型人才做好了一定的准备。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门也认识到了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价值,并提高了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力度。以情促兴趣主要是借助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挖掘出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该种教学方式在实际的语文课程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价值,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以情促兴趣的教学要求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语文课程,及时改善教学观念
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初中语文教师起着最为重要的引导作用。在以情促兴趣的教学模式下,想要更好地发挥该中教学方式的作用,语文教师必须要对语文这门课程有更加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并且要紧跟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及时改善自身的教学观念。
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对情感教育有更加充分的理解与认识,为后期更好地展开情感教育打好基础。情感教育这一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将情感意识与语文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语文教师的情感修养,强化专业教学能力
教師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文学素养,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价值。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工作意识,提高对待教学的责任心,以更加专业的教学能力,应用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以情促兴趣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对各种新型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创造和谐友好的学习环境,丰富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修养,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采用科学的教学态度和方式,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如此一来,便可以为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1]。
二、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过于传统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这就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各项内容,对学生来讲,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个人品格与文学修养。但是,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传授给学生这门课程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素质教育的实行,却更加注重语文课程给学生所带来的价值影响。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使得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待提升。
(二)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调
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其中蕴涵的知识内容比较丰富,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也是探索世界,拓展眼界的一种重要渠道。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调查发现,部分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采用的方式都十分单调。这样一来,便不能够发挥语文课程的教学价值,无法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就会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发展[2]。
(三)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
初中学生对外界的很多事物都比较感兴趣,他们自身的定力不足,在课堂上无法专心听讲,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兴趣一旦缺失,便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进步。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让教师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教师更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创造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环境。
三、加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以情促兴趣的应用路径探索
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重要基础,只有在一定的学习兴趣基础上,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在语文教材当中,课文中富含的情感类型十分丰富,教师可以借助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语文的教学价值。
(一)合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内容,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初中时期是学生各方面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该阶段,学生自身的情绪处于多变的状态下,周围的学习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态度等都会影响到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状况。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课文内容,都是国家教育部门结合学生在该年龄阶段的教育和成长需求进行筛选的,包含着比较丰富的情感内容。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为依据,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并对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内容进行合理的应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做好一定的准备[3]。
比如,在学习沈复的《童趣》这篇课文的时候,这篇文章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在童年时期的天真与无畏,也传达出了对童年的怀念和向往之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这篇课文中的一些细节进行阅读和理解,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思考自己童年时期做过哪些比较有趣的,或者与之类似的事情。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而言,他们依然对这些怀有美好的情感,如此一来,便能够与教师形成更加友好的关系,对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理解和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为学生创造教学情景
近年来,在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下,互联网科学技术也被逐渐地应用在我国教育事业当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只能够借助语言来引导学生学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使很多教师对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他们在教学中开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当中,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的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提高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从更加丰富的角度去学习语文知识,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这样一来,便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学的发展打好了坚定的基础。
比如,带领学生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这篇课文时,由于语文教材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所局限,对学生的智力开发有一定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便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展开语文课程教学,在网络上搜索更多与贝多芬有关的经历视频或者音频,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给学生在课堂上播放。生动的视频画面以及动人的音乐,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自身的情绪便能够被调动起来,从而深深地投入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一生的坎坷与经历当中。如此一来,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贝多芬一生的悲惨经历,而贝多芬的精神和作品,也会对学生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这种情感教育方式,极大地带动了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能够看到文学世界中的丰富性和包容性,便会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极大的热情。
(三)展开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各个领域都与语文知识的学习密切相关。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自身的情感可以得到丰富,他们可以借助语文知识更好地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也可以更加明确地表达自身的想法和建议[4]。初中时期学生具备着较强的活力,语文教材当中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以根据所学习语文课文类型的不同,带领学生展开语文课程实践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情感得到了丰富,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茨威格《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该篇课文展开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学习之后,根据自身的理解,分别写出各自的演讲稿,主要以这篇课文为核心,从其中一个角度进行描写。这一过程,是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复习的过程,在不断描写下,学生自身的情感认知也得到了提升,他们对于悲剧的认识上升了一个层次,更加能够体会到语文这门课程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四)为学生构建语文阅读平台,强化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传统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可以阅读的渠道太过单一。然而,在当下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学生带来更加多样化的阅读空间和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语文阅读平台,让学生在该平台当中,对语文课文阅读的感受进行互相交流。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认知以及思维方式改善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自身的语文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更大力地推动了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高效语文课堂的创建,是当下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要求。教师要认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对学生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从而合理地采用以情促兴趣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加具备丰富性和高效性的初中语文课堂环境。如此一来,我国教育事業将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金林,王末英.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以境促情以情促学[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4(4):24.
[2]刘萍.以情激情,以情促教——让语文课堂流淌着情感的清泉[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11):31.
[3]黄翠屏.设境生趣以趣激情以情促学——语文教学中幼小衔接的探索[J].教育导刊:上半月,1993(6):44.
[4]王莉.以情促兴趣,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新课程(中学),2013(7):168.
作者简介:李亚红(1987.10— ),女,汉族,甘肃甘谷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