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分析及对策探讨
2020-06-15林奕沨LINYifeng林光勇LINGuangyong朱光辉ZHUGuanghui
□ 林奕沨 LIN Yi-feng 林光勇 LIN Guang-yong 朱光辉 ZHU Guang-hui
儿童门诊药房承担着儿童用药的审方和调配工作,是门诊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1]。药师在调配和发药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差错,如果没有纠正机制,会对儿童和婴幼儿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本文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登记在《儿童西药房差错登记表》中的220例处方调配差错,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记录在《儿童西药房差错登记表》中的处方差错,共220例。对220例处方差错进行分类、汇总,对差错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本院儿童药房实际情况探讨改进措施。
结果
经对220例差错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药品品种差错65例,占29.55%;药品数量差错60例,占27.27%;用法用量差错35例,占15.91%;剂型与规格差错32例,占14.55%;医生处方差错18例,占8.18%;其他差错(发错患者、包装相似等)10例,占4.55%,各类差错构成见表1。
表1 儿童西药房处方调配差错及构成
药物品种差错基本发生在药理作用相似或者相同的药品,如强的松片和强的松龙片,由于药师没看清药名发生差错;如雾化用药可必特(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和爱全乐(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容易混淆等。药品数量差错基本无特异性,经常由于药师看错行或者发药机槽位异常出现少出或者多出导致。用法用量差错多为药师未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导致。剂型与规格差错常发生在相同成分的药品之中,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等。医生差错多为计算机系统和自身原因造成。
差错原因分析
1.人员因素
1.1药师因素。(1)我院药房药师,实行每三个月轮转制,尤其是儿童西药房人员流动性大,对于药品的摆放、品种、规格、剂型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熟悉,在工作交接初期容易造成差错。(2)窗口药师未严格执行处方调剂的四查十对制度[2],调剂药师调配处方时不够仔细或药学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不够,也会造成差错。(3)药师调配处方时过度依赖于自动发药机,发药机少出药或多出药未进行核对,也是差错原因之一。
1.2医师因素。部分医生对门诊处方操作系统不够熟练或者出现按键错误等,导致药品品种和数量、用法用量、规格、剂型、用药次数等出现差错,这也是造成差错原因之一。比如顺尔宁有4mg、5mg、10mg三种规格,含有布洛芬成分有美林、吉浩、芬必得三个品种,对乙酰氨基酚有滴剂和栓剂两种,西替利嗪滴剂使用量是5~10滴,但经常有医师打成几毫升,导致剂量成倍增加等因素,医生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差错。
1.3患者因素。我院(儿童医院)处方每天近3000张,患儿人数多是造成差错的原因之一;有些患者同名同姓,有些患者姓名不同但处方相同,窗口排队人数多,患者等待时间长、心情烦躁,干扰药师发药,导致药师用药交代不清晰等也是造成差错的原因之一。
2.环境因素
2.1自动发药机。自动发药机轨道传送带噪音大,使人耳朵发闷,且经常性出现药品掉落差错,智能存储柜经常性出现定位错误、槽位药品错误或不定位现象等,药师一旦形成依赖自动发药机之后,就会潜意识里不看药槽里的药进行配置[3],这些都是导致差错的原因。
2.2发药窗口环境。我院窗口设计属于半开放式窗口,经常发生几个患儿家长同一时间咨询问题,导致药师分心,且处方量大,窗口排队人数多,有患者插队或者遗失手机和就诊卡、病人之间的争吵等需要药师协调解决,且药师需要报名字核对患者身份,经常出现同名同姓或者名字读音相似等情况[4]。
3.流程因素。我院采用预配候取模式进行发药,该模式患者人数不多的时候非常有效,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部分患者都是采用移动支付,缩短了处方支付流程,就会导致高峰期窗口药框叠加,药师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在寻找对应的药框上,分散了精力,这也是基数大导致出错的原因之一。
4.管理因素。我院药品根据药品剂型、药理、麻精毒放药品分类摆放,导致有些同类药品、同一厂家包装相似的药品摆放位置过近,容易造成差错。特别是有些药品药理相反但同一厂家生产的药品包装相似(优甲乐和赛治等),也易造成差错。
防范差错举措
1.提高药师业务水平与责任心。定期组织科内业务培训,并考核药师对专业知识的熟练程度;药师审核处方时需认真执行四查十对制度,对处方合理性存在疑问要及时与医生沟通,特别是高烧患儿同时开具两种退烧药时要详细交代如何使用,益生菌药物的水温要控制得当,蒙脱石散与其他药物分开服用等;了解患者在窗口取药时遇到的常见问题,同时评价药师在发药时是否进行用药交代和指导,鼓励药师对自我和对医生的差错进行登记,定期进行差错分析,及时反馈当事人,杜绝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2.及时与信息科沟通并完善合理用药软件系统,完善医生诊间系统对给药途径、频次等的设定,设置高危药品单张处方最大剂量和用量。设立药物咨询窗口,可以在取药高峰期协助窗口药师进行用药指导和退药等日常工作,减少外界因素对窗口药师的干扰,避免“忙中出错”。
3.及时解决自动发药机和智能存储柜出现的问题,或即刻反馈工程师,督促工程师对经常出错的药品槽位进行排查和检修,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每日更换智能药框电池,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分开存放包装相似容易混淆的药品,并确保通知到每一位药师;退回的药品认真检查包装和有效期,及时归位,需要冷藏的药品和麻精药品不予退药;对于易混淆的药品制作图表并张贴于药房醒目位置,时刻提示药师注意,重点提醒实习生和刚轮转过来的药师,在发药窗口内侧放置警示牌如“您核对了吗?”等,让药师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为儿童安全用药再加上一道保险[5]。
讨论
儿童是特殊的群体,因为年龄小,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同时又由于婴幼儿身体发育不完善,自身免疫能力不足,一旦用药不合理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若用药错误,则会导致错过疾病最佳治疗时机。因此,窗口发药和取药时的用药交代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窗口药师进行用药指导,能够有效提高儿童用药的合理性和依从性,对其疾病的康复非常有意义[6]。药师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了解充分,可以提前交代患儿父母,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减少担忧,提升药师在公众心目中的专业形象。
由于药品的调配与发药一般是患者诊疗过程中的最后一环,其服务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儿童的用药安全与满意度。窗口发药直面患儿父母,容易受到制度、设备以及人员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必须做好相关方面的管理工作。建立儿童药房窗口处方差错登记制度,统计并分析差错原因,在医院已开展的管理举措上,进一步完善改进措施与细化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定期对药师进行培训与考核,并在科务会上实名表扬与批评,实行奖惩制度。积极与医院信息科沟通和交流,针对药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与改进建议,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对系统程序进行改造升级。窗口药师要端正工作态度,加强责任心,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为患者提供专业、准确、高效、安全的药学服务[7],提升儿童用药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