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热化湿调气通络法治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2020-06-15魏永辉单海燕戚丹凤李春耕李松柱赵宇琦朱叶珊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5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通络

魏永辉 单海燕 戚丹凤 刘 钰 陈 伟 李春耕 李松柱 赵宇琦 朱叶珊 张 茹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溃疡性结肠炎是累及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以腹痛、腹泻、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临床尚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多应用氨基水杨酸类和皮质类固醇药物[1-4]。中医学认为其属于“泄泻”范畴。本文采用清热化湿调气通络法治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依据《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草案)》[5]确定急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依据《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6]确定泄泻及湿热瘀滞证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泄泻及湿热瘀滞证诊断标准;年龄≥18岁;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细菌性痢疾、克罗恩病、肠结核等其他肠道炎症性疾病;合并肠梗阻、肠穿孔等肠道严重并发症;合并其他脏器严重性疾病;合并精神及语言障碍性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对试验药物过敏;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就诊的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按照1∶1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45例,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29~67岁,平均(41.39±8.25)岁;病程 2~10 d,平均(6.05±2.41)d。治疗组45例,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25~69岁,平均(41.75±7.90)岁;病程 3~12 d,平均(6.22±2.37)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818,0.25 g/片)治疗,每次1 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清热化湿调气通络法,组方:黄连12 g,黄芩12 g,焦槟榔10 g,葛根10 g,生薏苡仁15 g,川芎6 g,地榆12 g,木香10 g,炒白芍20 g,三七粉3 g(冲服),延胡索9 g,砂仁9 g(后下),仙鹤草15 g,炒白术12 g。每日1剂,水浓煎至200 mL,早晚各服100 mL。两组均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1)症状与体征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按照症状、体征权重及无、轻、中、重程度进行评分,腹痛、腹泻、脓血便评分均包括0分、2分、4分、6分,里急后重评为0分、1分、2分、3分。2)炎症相关性指标:治疗前后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置于采血管中,静置20 min后离心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综合评价性指标:依据《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6]评价黏膜组织评分、结肠镜评分、Mayo指数评分、IBDQ评分。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确定疗效标准,其中症状与体征消失,疗效指数≥95.0%为痊愈;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0%为显效;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疗效指数≥30.0%为有效;症状或体征变化不明显,疗效指数<30.0%为无效。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症状与体征评分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后症状与体征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炎症相关性指标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10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症状与体征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症状与体征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间 腹泻 腹痛 脓血便 里急后重治疗组(n=45)对照组(n=45)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5.26±0.71 0.85±0.40*△5.30±0.68 1.72±0.47*5.15±0.77 0.79±0.36*△5.09±0.72 1.64±0.39*4.97±0.60 0.73±0.44*△5.02±0.65 1.46±0.51*2.47±0.53 0.59±0.38*△2.51±0.57 1.13±0.40*

表2 两组炎症相关性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炎症相关性指标比较(±s)

组别治疗组(n=45)对照组(n=4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hs-CRP(mg/L)96.36±10.12 12.56±4.77*△97.20±11.49 28.71±6.63*IL-6(μg/L)85.36±8.84 19.67±3.20*△84.92±8.33 36.05±5.57*IL-10(μg/L)29.41±4.35 63.80±7.73*△30.23±3.91 47.55±7.28*TNF-α(μg/L)72.49±9.36 28.60±5.07*△73.10±9.85 45.33±4.92*

2.3 两组综合评价性指标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黏膜组织评分、结肠镜评分、Mayo指数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BDQ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综合评价性指标比较(分,±s)

表3 两组综合评价性指标比较(分,±s)

组别治疗组(n=45)对照组(n=4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黏膜组织评分4.25±1.32 1.31±0.75*△4.20±1.29 2.27±0.88*结肠镜评分2.12±0.78 0.45±0.34*△2.17±0.81 0.92±0.37*Mayo指数评分8.96±2.24 2.20±0.96*△8.92±2.31 3.86±1.02*IBDQ评分106.27±15.44 174.69±21.30*△109.42±17.85 145.56±24.62*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有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及感染等有关,临床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1]。中医学将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于“泄泻”范畴,病因可见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禀赋不足等,基本病机为脾虚湿蕴[8-9]。但不同医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各具特色,丰富了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如张声生从内痈论治[10];杨强善于将清热活血灌肠方与补益活血口服方结合论治[11];王爱华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以脾虚为本,湿热为标,日久夹瘀,脾肾亏虚[12]。

笔者结合历代先贤论述及自身临床经验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基本病机为湿热蕴肠,气滞络瘀,诚如《沈氏尊生书》云“大抵痢之疡根,皆由湿蒸热壅,以至气血凝滞,渐至肠胃之病”。湿热瘀滞的形成多与脾肾密切相关,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后天相互影响,脾气亏虚,日久及肾,水液运化失常,湿浊内蕴,久蕴化热,湿热自成,耗损阴津,阻碍气机,血行迟缓,日久损及络脉,形成湿热瘀滞之证。因此,针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应遵“急则治其标”,以清热化湿调气通络为主要治法。方中黄芩、黄连为苦寒燥湿之佳品,长于清热燥湿止利。焦槟榔行气导滞,以缓解泄泻之里急后重感,配以行气消胀之木香,调气之功显著增强。葛根善于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发挥止泻之功。生薏苡仁清热利湿,兼能消痈肿,促进创面愈合。川芎长于行气活血,为血中之气药,配以活血止痛之延胡索,能够发挥二者活血、行气、通络、止痛的协同作用。地榆清热凉血止血,有改善便脓血作用,同时配以仙鹤草,其治疗作用显著增强。炒白芍柔肝缓急止痛,兼能养阴生津,以防久泄伤阴。三七粉具有“化瘀不伤正,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取其活血止血之功。炒白术配合砂仁健脾化湿以兼顾脾虚之本。药理研究表明:黄芩、黄连能够调节机体炎症因子水平,缓解机体炎症反应,发挥抗炎作用,减轻肠道组织损伤[13-14]。木香、地榆对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抑制作用[15-16]。砂仁能够降低炎症性肠病TNF-α水平,上调抗炎因子IL-10、TGF-β水平,促进肠道免疫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受损肠黏膜组织病变[17]。仙鹤草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及双向调节出凝血功能的作用,能够促进受损肠黏膜修复[18]。全方协同配伍,发挥清热化湿调气通络之功,改善机体炎症状态,促进肠道组织修复。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清热化湿调气通络法治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能够降低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及体征评分,调控IL-6、IL-10、TNF-α等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减轻疾病严重程度,促进肠黏膜组织修复,改善内镜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用清热化湿调气通络法治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改善临床症状,调控炎症因子表达,促进肠黏膜组织修复,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通络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芪藤竹黄通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43例
慢结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05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