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白蛋白型和溶剂型紫杉醇对卵巢癌患者病情控制的效果
2020-06-15董蕾郭艳陈茹
董 蕾 郭 艳 陈 茹
卵巢癌是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疾病,初期临床症状表现较隐蔽,约有70%的患者确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癌变,临床治疗难度较高。现阶段,卵巢癌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和化疗,但前者有较明显的创伤,容易引发术后感染等致死性并发症,加之出现癌细胞扩散者无法手术治疗,故药物化疗在卵巢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3]。化疗常用药物为铂类,但单独使用易复发、疗效欠佳。研究指出,紫杉醇联合铂的化疗是卵巢癌成功治疗的必要保障,其中紫杉醇又包括了白蛋白型和溶剂型2种,现有研究多是关于二者对相关肿瘤的疗效,而关于二者对比研究报道甚少[4-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90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对比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肿瘤科就诊的卵巢癌患者,共9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白蛋白型组(45例)和溶剂型组(45例)。白蛋白型组: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为(47.34±9.32)岁;肿瘤分期(FIGO手术病理分期):Ⅰ期7例,Ⅱ期9例,Ⅲ期16例,Ⅳ期13例[6];肿瘤类型:透明细胞癌9例,浆液性癌17例,黏液性癌15例,其他4例。溶剂型组: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为(47.17±9.49)岁;肿瘤分期:Ⅰ期7例,Ⅱ期11例,Ⅲ期15例,Ⅳ期12例;肿瘤类型:透明细胞癌8例,浆液性癌18例,黏液性癌16例,其他3例。白蛋白型组和溶剂型组卵巢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具有良好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符合卵巢癌相关诊断,并经病理穿刺检查确诊,经血清学、影像学等相关检查明确分期者[7];②首发卵巢癌患者;③临床资料完整,无脏器疾病史、无第二原发肿瘤、无家族遗传肿瘤疾病史、无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者;④年龄:18~70岁,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者。排除标准:①入组前1月内有激素、免疫、抗生素等治疗史者;②不愿意、不配合治疗者;③出现精神障碍以及凝血功能障碍者;④伴化疗禁忌证者;⑤出现感染者;⑥预计生存期<1年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后完善各项检查,白蛋白型组给予白蛋白结合型注射用紫杉醇250 mg/m2静脉滴注治疗,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d1;同时给予顺铂100 mg/m2静脉点滴治疗,d1~3。溶剂型组卵巢癌患者则给予溶剂型紫杉醇250 mg/m2静脉滴注治疗,同时给予顺铂静脉点滴治疗,用量及方法同前,且2组均连续治疗21 d。
1.3 观察指标
1.3.1 近期疗效 根据WHO《实体肿瘤近期疗效的分级标准》[8]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对2组近3个月的疗效进行评估,可分为病情进展(PD)、病情稳定(SD)、部分缓解(PR)及完全缓解(CR)。缓解率=(CR + PR)/总样本量。
1.3.2 随访结果 治疗后,随访2年,记录2组的1年、2年生存率,并描绘其生存曲线。
1.3.3 不良反应 根据随访,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血液毒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和其他毒性(神经毒性、腹泻、呕吐、酸痛感、脱发)。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如患者近期疗效、随访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例数(百分率)[n(%)]表示,使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卵巢癌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白蛋白型组缓解率为46.67%(21/45),溶剂型组缓解率为35.56%(16/4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型组PD率(17.78%)显著低于溶剂型组(37.78%),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卵巢癌患者近期疗效比较(例,%)
2.2 2组卵巢癌患者随访结果比较
白蛋白型组卵巢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82.22%)和2年生存率(64.44%)均显著高于溶剂型组的1年生存率(62.22%)和2年生存率(40.00%),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图1。
表2 2组卵巢癌患者随访结果比较(例,%)
图1 2组患者生存曲线比较
2.3 2组卵巢癌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2组卵巢癌患者不良反应比较,白蛋白型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溶剂型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不良反应如血红蛋白下降、神经毒性、腹泻等,白蛋白型组的发生率略低于溶剂型组,但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2组卵巢癌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例,%)
注:*为校正后χ2。
3 讨论
卵巢癌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形成、进展及预后与家族遗传因素、个体内分泌情况、周边环境等关系密切。因卵巢位置较为隐匿,卵巢癌早期病情不易被发现,且易发生腹腔转移及复发,病死率高,熊云棋等[9]研究指出其5年生存率仅为25%~30%。卵巢癌相关化疗药物众多,选择有效、不良反应少的药物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之一。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进行化疗成为众多医生的首选,但紫杉醇不溶于水,常以无水乙醇、聚氧乙烯蓖麻油作为助溶剂,而以上助溶剂往往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等,因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白蛋白型紫杉醇是一种紫杉醇新型制剂,未使用合成助溶剂[10]。范丽萍等[11]研究指出,白蛋白型紫杉醇对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略高于溶剂型紫杉醇,但溶剂型紫杉醇更具有药物经济学优势,但缺乏远期随访研究。本研究通过对白蛋白型紫杉醇和溶剂型紫杉醇治疗卵巢癌的近期疗效,1年、2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白蛋白型组的近期疗效明显高于溶剂型组,说明白蛋白型紫杉醇较溶剂型紫杉醇对卵巢癌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紫杉醇可通过与微管蛋白结合,最终发挥出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阻止癌细胞增殖、生长的作用,既往研究将其应用于头颈肿瘤、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局部晚期宫颈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均具有较好的疗效[12-16]。由于溶剂型紫杉醇在血循环中被助溶剂包裹,容易降低进入癌组织的紫杉醇浓度。而白蛋白型紫杉醇采用纳米技术将人血白蛋白与紫杉醇结合,颗粒直径仅约 130 nm,而白蛋白为疏水性物质的内源性载体,能较好地结合血管内皮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白蛋白受体,且可加速脂类药物跨入细胞膜的扩散过程,通过胞吞作用将其运载的紫杉醇向肿瘤细胞内靶向转运,有助于提高紫杉醇浓度,从而发挥较好的抗肿瘤活性,故其临床疗效更佳。卵巢癌一线化疗药顺铂,能够较好地杀灭处于DNA合成期、有丝分裂期的癌细胞,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缓解率及生存率[17-18]。故而,白蛋白型组卵巢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82.22%)和2年生存率(64.44%)均显著高于溶剂型组的1年生存率(62.22%)和2年生存率(40.00%),进一步肯定了白蛋白型紫杉醇可显著控制卵巢癌患者的疾病进展。
在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卵巢癌患者进行静脉化疗的过程中,往往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如心血管反应、过敏反应、骨髓抑制、肝脏毒性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而降低预后。由于溶剂型紫杉醇加入了助溶剂,比如无水乙醇、聚氧乙基蓖麻油等,易导致严重血液毒性、神经毒性、过敏反应等毒副作用的产生。本研究结果显示,白蛋白型组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溶剂型组,且有统计学差异;其他不良反应如血红蛋白下降、神经毒性、腹泻等,白蛋白型组的发生率略低于溶剂型组,但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白蛋白型紫杉醇可降低溶剂型紫杉醇对患者产生的血液毒性。因白蛋白型紫杉醇中白蛋白作为载体可以改善游离型紫杉醇的物理溶解度及其与肿瘤细胞脂质双分子层的融合度,且无需加助溶剂,不需要进行抗过敏的预处理,在理论上可减少过敏反应,同时延长紫杉醇在血清中的半衰期,明显增强了抗肿瘤活性,提高治疗效果[19-20]。毋海兰等[21]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得出,白蛋白型紫杉醇在大鼠血浆中的游离药物浓度明显高于溶剂型紫杉醇。本研究进一步侧面说明以白蛋白为载体,可在肿瘤局部产生更高的紫杉醇浓度,提高治疗效果。此外,白蛋白型紫杉醇的注射时间较短,可减轻毒性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作用时间,进而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提高其安全性,关慧等[22]研究亦指出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综上所述,白蛋白型紫杉醇与溶剂型紫杉醇比较,可更加显著地控制卵巢癌患者的疾病进展,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能更好地改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