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铜女学录
2020-06-15曾剑文上海
◆曾剑文(上海)
我国第一所女子专门校始于什么时候?
民国时,女子专门学校最多达到了多少所?
一起来看看吧。
刻铜文房的制作,发源于晚清,流行鼎盛于民国。民国晚期,随着硬笔书写方式的推广,刻铜文房的实用性慢慢变弱,直至退出历史舞台(其中具体的细节,《铜匣古韵》《铁壁铜墨》等书籍上有专门介绍)。
有意思的是,刻铜文房的发展脉络竟大体与晚清民国女校的发展基本吻合,刻铜文房无意间也成了晚清民国女校这段历史的见证,断续地落在了或光洁或斑驳的铜面上。
萌芽:“无心插柳”的教会女学
迈出建女校第一步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传教士们。1844年,女传教士爱尔德赛夫人,在浙江宁波创办了宁波女学。清末民初,中国经历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革”。民国前后,政局动荡,新思想新做法层出不穷。延续千年的中国女教,也在此时有了新变化。
随着教会女学的课程设置逐渐全面,从最初围绕《圣经》展开,到将基督教教义与中国经典相结合,并以英语为主要授课语言。优秀的师资与先进的课程培养了许多知名女性,如张爱玲、俞庆堂、李德全、谢冰心等。而教会女学,也实现了从贫民专属到贵族学校的转变。顺应热潮,全国涌现出大批女子学堂,据1909年学部不完全统计,全国有女学堂306所,女学生14054人。
刻铜藏友汪老师收藏的一方丁未年(1907)墨盒诞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这方墨盒曾出现在盛世刻铜刘版主的专场拍卖中,经过激烈竞争,最后花落汪老师家。此墨盒为“兰邑模范女学堂赠品”,当中刻“古今明德多由姆教,陶淑国民此为初肇”,字体优美,端庄贤淑。
过渡:初步平权中的“男女有别”
民国政府建立后,中国自办女子学堂发展极为迅速,女学生人数呈数十倍增长,至1915年,全国有女子学校3766所,女学生180949人。究其原因,孙中山和蔡元培对女学的态度起主导作用。1912年5月,孙中山在广东女子师范第二校成立庆典上发表演讲:“中国女子虽有二万万,惟于教育一道,想来多不注意,固有学问者甚少。处于今日,自应以提倡女子教育为最要之。”蔡元培对女校的支持来得更早,1902年,他在上海发表演讲:“欲造此完全之中国,非独当责之凡为男人之人,尤当责之女子。”
兰邑模范女学堂赠品 (藏友藏品)
笔者收藏了一方博文女学奖品墨盒,大致成于这个时段。“博文女校”1914年创办于上海,在富有爱国精神的校长黄绍兰的影响下,学校师生积极参与进步的革命行动。(1921年暑假期间,博文女校成为中共一大外地与会代表们的住宿地。)墨盒盒面双沟字体,篆书的“诚敬勤朴”四个大字校训,也体现着当时的办学精神。
高潮:开女禁与男女平等
上海博文女校奖品墨盒(笔者藏)
兰州小学老师邓春兰。曾就读于兰州省立师范学校,但不能进入大学深造。因为据癸丑学制,女子可进入女子师范学校和实业学校学习,但没有专门的女子大学供她们就读(华南女子大学和金陵女子大学等教会大学除外)。女权主义的男女平等观点的兴盛让邓春兰看到希望。1919年5月19日,一封《春兰上蔡校长书》寄到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办公室。邓春兰在信中慷慨陈词:“春兰早岁读书,即慕男女平等主义,盖职业、政权,一切平等,不唯提高吾女界人格,合乎人道主义,且国家社会多一半得力分子,岂非自强之道?”
很快,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的女学生,纷纷上书大学校长,要求“开女禁”。蔡元培对此表示支持,他复信:“即如北京大学明年招生时,倘有程度相合之女生,尽可报考,如程度及格,亦可录取也。”1920年2月,邓春兰、王兰、韩恂华等九名女生被北京大学录取,她们是中国历史上男女合校后的第一批女大学生。
说起民国女子大学,刻铜爱好者很容易会想起,姚华校长给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生亲笔书刻的那几十个画稿级墨盒。它们不仅是民国刻铜艺术品上乘之作,而且也见证了民国女子大学的那段历史。这批墨盒有拓片存世,藏友悦铭轩有幸得宝一枚,如下图:
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镇尺
同时冲锋藏友还藏有该校镇尺一枚。
总结该校的几大特点:1、姚华姚芒父先生曾在此学校担任过校长。2、鲁迅先生曾在此任教并在此与其夫人许广平相识。3、“三一八”惨案中的刘和珍、杨德群烈士即是该校学生,鲁迅曾写过一篇著名的《纪念刘和珍君》的文章。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女校发展的黄金时期。1949年,仅北京就有女子中学15所。然而,“文革”期间,由于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女子学校全部改为男女合校。至此,中国大地上,从萌芽起,发展100余年的中国女校销声匿迹。
天津私立浙江学校奖给女学生的奖品镇尺(笔者藏品)
这对中华民国三十一年(1942)的镇尺,笔者得自于一位天津玩家。据他介绍:当时从筒子(走街串巷收旧货的)手里,一枪打了(收藏行话,有打包购买之意)一批东西,来自天津卫豪门旧宅子。除了这对原光未用过的镇尺,还有印章、结婚文书、老照片等等物件。通过相互比对,可知,镇尺的主人当时是位女学生——王松鹤,结婚照上,着西式婚纱,现代气息已然浓厚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能感受到女性的自由和被尊重。